陳婧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注重知識與情感的培養,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及其相關研究者關注的重點。同時,在大班額環境下如何更好的將教育實踐探索與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高效的統一起來,成為應用實踐探索環節重點關注的內容。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普遍存在著對學生技能培養重要性的認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尤其限制了學生表達能力的發展。為此,進一步開展大班額環境下,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討具有理論的迫切性和實踐的必要性。
關鍵詞:微課;大班額環境;小學數學
一、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研究的必要性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精密結合數學科目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在其理論來源方面,仍舊著眼于具體的生活實際。小學教師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要密切結合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選用科學的方式,實現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輕松掌握。教學實踐活動作為實現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將其合理安排,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有利于課堂環節的順利展開
在微課實踐環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師生之間的彼此互動與溝通。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不能有效的實現語言溝通,將無法達到教學效果。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一個較大的教學誤區,主要表現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僅僅強調語言的準確性,而忽視學生交流的規范性。例如,,在開展《認識人民幣》這一環節的教學實踐活動時,教師在教會學生關于人民幣轉換知識的理解時,可以布置學生在課下,用親自實踐的方式,感受對人民幣轉化中數學知識的理解。小學數學教師這一教學實踐方法的采用,能夠最大化的實現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性,并進一步形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此外,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時,需要將學生視為教師實踐活動的主體,并通過啟發方式,對學生進行點撥、設疑、以及問題解惑。在這一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對教學用具的親自擺動,獨立發現問題并探討問題。教師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還需要將自己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并將學生在自主操作環節的直觀體驗,用來加深對課本知識學習環節中的難點理解。在這一環節,微課教學能夠有效避免傳統教學條件對學生的調動不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三、培養學生主動思維的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小學數學教師為更好的適應改革發展要求,必須注重對自身教學實踐能力培養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其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成為教師教學實踐活動主要的出發點。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發展限制,其思維模式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在看問題時一般比較淺;而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處于初步形成階段,他們對事物和問題的認識,逐漸能透過表象,領會其內在的核心含義。而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時,則要注意將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比較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概括能力有效的綜合起來,并將其作用效果直接運用于具體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在微課題實踐環節,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采用各種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其中,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對學生實踐活動能力的培養,一方面也促進了其創新能力的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不斷強調學生對獲取知識能力方面具體要求的提高;同時,也需要將抽象知識運用于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這是因為抽象知識只有具體運用于具體時間,才能展現出其內在的價值性。
四、有利于教學材料的直觀變現
在開展數學教學時,要為學生提供直觀的具體材料,在對材料輔助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其中的實質性知識,并概括出奇基本特征,掌握其主要方法。最終,讓學生在自主體驗過程中,領悟數學知識、學會想象、學會創新。例如,在開展“教學樂園”中的拼積木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數學教師一方面將學生對“基數”、“序數”等數學知識的理解融合其中,另一方面,教師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在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基礎上,利用積木拼出自己喜歡的模型。教師通過積極引導這一教學活動的開展,從“數學來源于生活”出發,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思維。
五、結束語
關于大班額環境下實施微課實踐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以及措施分析中,必須要緊密結合低年級學習行為現狀。在嚴格的調查基礎上,了解學生課堂學習障礙以及學習興趣點,在現狀分析基礎上研究目標和研究任務。在此基礎上,才能真正推動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
參考文獻:
[1]李積芳.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使用微課教學的幾點體會與反思[J].中華少年.2017(36)
[2]龐敬文,張宇航,王夢雪,樊雅琴,解月光.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5)
[3]左洪真,毛蕊.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以人教版《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