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娟
摘要:面對新高考,要做好高考迎考復習工作,作為高三教師應深入思考和探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根據學情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提高,最終達到教學效益的最優化。
關鍵詞:激發動機;發現學習;自我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2-0016-01
隨著我國高考改革進程的深入推進,作為教師面臨的問題就是:教什么?怎樣教才能出成效?高考關系著學生的前途,社會、家長、考生都將這一壓力施加在高三一線老師的身上。如何打贏這一場戰役?下面就談談我的實踐體會。
1.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作為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注重培養學生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是一個相當重要而困難的任務。隨著學生生活中誘因(如網絡游戲、網絡小說)刺激影響的增加,課堂學習很容易被學生認為是單調、呆板、沒有生機的,特別是我們這類三級校,到了高三,緊張的學習氛圍不夠濃厚。因此探究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顯得尤為重要。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讓學生明確認識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師與學生一起制定并分享學習目標,以此來加強學生的內部喚醒狀態,提高其學習的內在驅動力。高三伊始,本人首先介紹本校往屆成功學生的案例,讓他們思想上有奔頭。接著組織他們了解全國卷命題特點,讓學生明確本學科今后復習的目標,復習重點、難點。要求學生根據個人的學習能力擬定預期目標,并進行階段性的檢測,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中肯的評價,從而保證學生對成功的預期始終處于有力于激發學習動機的良好狀態中。
2.善于挖掘學生發現學習的能力
高三復習課時常讓我感到很困惑,每次我很盡心地去備課,全力以赴的上好課,但學生并不領情,學習效果不佳。像高三下第一次月考很多知識點平時都反復復習過的,考試時學生還是頻頻出錯。靜心思考:問題出在學生身上,解鈴還須系鈴人,為何不從學生身上找突破口?問題在于學生學習是被動的吸收,沒有加以消化。如何讓學生由原先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去學習呢?我嘗試著改變這種傳統的學生接受學習模式,采用學生發現學習的模式,效果還是不錯的。
為了讓學生在任務驅動型寫作中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我在上《"時文短評"寫作指導》這節復習課時,針對月考學生答題情況,我先解讀通常采用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材料短評寫作應注意幾個禁忌問題,目的是為下面"自我癥斷"作鋪墊。再展示學生月考考場樣卷,讓學生自己去評析、打分,自己去發現問題所在,老師適時的進行點撥,讓學生在實戰中找到了自己的短板,引導他們歸結失分點,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后出示參考答案,引導他們仔細辨析,讓學生在比對中思考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主動去尋找破題之道。學生很輕松在分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這樣,學生由原先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去學習。復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3.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首先是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究性的思考。"自我反思追求的正是這樣的思考品質,它要求我們教學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不斷地回到問題的原點,順藤摸瓜,尋根究底。不能只滿足于既定的結論,而要敢于對那些"習以為常"的"道理"提出質疑,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才有可能取得一定的突破,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作為高三一線的語文教師,自我反思顯得尤為重要。
在第二輪的現代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探究題"是教學上的難點,學生較難把握的題型,自認為在答題方法和技巧等知識點方面講解已經很細了,但學生在考試答題過程中還是頻頻出錯。第二次檢測中的小說《大鐘馗》探究題:考查分析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此題得分率低。我進行了反思,并仔細閱讀學生答題卷,分析了失分原因,加上學生的反饋,將這幾個信息進行分析整合,得出結論:解題思路不清,角度切入不準。我試著引導學生理出了一條解題思路:①認真審題干,明確考查內容;②情節對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如何突出或凸顯人物性格;③緊扣文本 ,鎖定此情節所覆蓋的區域,分析人物具有的性格特點,同時關注作者評價性的語句,分析作者的體驗和情感態度。④最后整合提煉。這樣講解模式,學生普遍反映找到答題的感覺了。這也讓我悟出:平時教學應多反思,做到有的放矢,少做無用功,教學效率也就在無形中提高了。
4.重視教學措施的落實
眾所周知,語文這門學科包羅萬象,紛繁蕪雜,想要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習成績簡直不可能。它需要學生用"水滴石穿"的耐力,加上"步步為營"的策略去攻克這座堡壘。這也就是我們平時經常掛在嘴邊的落實問題。如高三語文名句名篇的記誦,按照每周記誦一篇文言五首詩歌進度進行,周末自行默寫,自行批改,粗略檢查,似乎都做得很好。但高三下的第一次月考,名篇名句默寫題全班只有4位同學全對,錯別字多多,甚至還有空白的。雖然是高三學生,但還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學習不自覺,問題癥結在于落實不到位。此后不定時進行默寫檢查,實行抽改,對不自覺的同學每次必抽,其余同桌對改,公布批改情況,頻繁出現的錯別字在黑板上作為重點強調。結果在第一次市質檢中默寫題答全對的達到28人次,空白的現象沒有了。它讓我體悟到教學來不得半點偷懶,它不僅需要教師的勤,更需要對措施的落實,否則,將事倍功半。
高三語文教學的實踐,讓我體悟到要達到有效教學:不但要讓學生明確復習目標,做到心中有數,而且教師要根據學情,靈活采用教學方法,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得重視教學措施的落實,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復習的有效甚至高效。
參考文獻:
[1] 有效教學》崔允漷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 【蘇】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譯;《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