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冰冰
摘要:當前高校學生危機事件頻發,而危機事件的處理成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分析我國高校危機事件管理的現狀,從完善危機干預體系、制定法律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自身建設等方面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高校學生;危機事件;干預
一、危機的含義、種類及特征
高校危機是近十幾年才逐漸受到重視的課題,學界對高校危機并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美國教育部2003年向全美各級各類學校下發的《危機計劃的實用資料:學校與社區指南》中將學校危機定義為:危機是學校的領導在信息、時間和資源都不充分的條件下必須面對和做出一個或多個重要決策。
危機事件主要分為三大類:人的危機事件、事的危機事件、物的危機事件。人的危機事件包括學生的學習、戀愛、經濟、就業等方面的危機、高校管理危機等。事的危機分為內源性危機和外源性危機,內源性危機是指校內突發事件,比如公共食堂衛生、學生公寓群體事件、自殺事件等;外源性事件是指自然災害危機和社會類危機,自然災害危機比如地震、臺風、傳染疾病等所引起的危機,社會類危機比如政治事件、恐怖事件、重大安全事故、環境污染等。物的危機事件是指校內建筑安全事件,教學設備、網絡設施、生活運動設施所引起的危機等。
高校學生危機事件具有特殊性、突發性、緊急性、不可預測性等特征,無論是個體性危機還是群體性危機都會不同程度地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安全、學校的聲譽、社會的穩定造成負面影響。
二、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管理的現狀
(一)我國高校危機管理體系和法制體系不健全。雖然我國高校重視安全穩定工作,但是目前并未形成一套科學嚴謹的危機管理體系。危機事件發生時主要還是以臨時組建的危機處理緊急小組來解決問題,沒有系統完備的工作方法、管理條例、規章制度,缺乏健全的制度體系保證。高校管理中存在著輕視“事先預防”的現象,很多高校要求學生遵守校園安全手冊等一些內部的規定,但當具體危機事件來臨時,無法保護學生的切身利益,在危機處理的預防、應對、善后等方面沒有規定明確的法律責任與義務,法制建設也不夠完善。
(二)高校各成員缺乏應對危機事件的理論知識和實戰經驗。盡管社會各界學者對“學校危機管理”進行過探討,但是并沒有相關的理論專著問世,因此高校管理者在危機事件處理當中并無深厚的理論依據可以借鑒或參考,高校危機管理理論研究基礎比較薄弱。另外,高校開設的素質拓展、生命教育、體育課程、消防演練等活動不具有實際意義,能夠參加實戰演習的也只是少數學生干部,而沒有覆蓋全體學生,應對危機的演練和實操沒有得到具體的落實。
(三)高校輿情監控不全面,危機善后機制不完善。目前各高校對學生的輿情監控主要是班委、班主任、輔導員、學生處等組成的人力監控團隊,在新媒體時代,這樣的監控體系不足以捕捉到每一位學生的動態發展,缺乏對學生全方位的信息監控;對高校教師、后勤部門的輿情監控體系更是缺乏,這也加大了預防危機發生的難度,無法提前預知危機的發生原因,往往會導致危機事件的處理不當。另外,危機事件一旦發生,消息便會在“朋友圈”里擴散開來,沒有特定的信息發布平臺,網絡會無限放大其消極影響;危機處理結束以后,缺少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恢復工作;如何重塑學校形象和平復學生們的心態也是危機管理系統的重要內容。
三、高校學生危機事件干預的具體舉措
危機事件一旦發生,處理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學校的聲譽形象。在危機處理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原則,把學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遵守法治原則,程序透明科學合理;堅持及時溝通原則,迅速反應、果斷處理。因此,加強或強化對危機事件的干預和處理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提升對危機事件的預判能力,建立危機干預防范系統。危機事件是一把雙刃劍,新媒體時代下危機事件完全可以由危機向轉機轉化,因此首先要制定信息報送制度,對報送的內容進行規范化管理,第一時間將危機事件報告給上級,對危機事件做理性判斷,把危機事件的影響降到最低;其次,建立覆蓋全體學生的信息檔案系統,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及時發現危機苗頭,評估危機風險,遏制危機事件的發生;再次,除了班級、院系、學校職能部門的三級信息隊伍的建設,還應該建立普通學生之間的信息團隊、家長和校外圈的信息溝通小組,聯合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力量為學生的安全成長保駕護航。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危機管理體系。第一,建立統一的高校危機管理專門機構,負責危機信息的收集,制定反危機戰略規劃并將其納入學校日程;第二,制定高校危機管理預警體系,細化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工作明確分工,落實上傳下達,解決危機;第三,建立輿情監控系統和信息發布渠道。評估危機的性質和風險,監督危機管理日程的實施,及時公開危機處理結果,協調各部門進行危機善后行動;第四,危機事件之后及時總結,對危機事件分析緣由,建立危機處理檔案,獎懲分明,依法辦事。
(三)完善危機處理相關法律體系,實施配套法律措施。第一,《高等教育法》、《校園安全法》等法律要進一步完善、改革并落實到位,以保障學生的切實利益;第二,要敦促相關法律部門盡快完善和推進反校園暴力法律條例,增加對校園暴力傷害行為的懲處措施;第三,定期對學生開展法制思想教育和校園安全教育,使其認識到校園暴力行為的危害性,免受其困擾;第四,建立家校防控銜接機制,發現施暴苗頭要及時制止,發現受害痕跡要及時預防;第五,明確校園安全管理機構、職責、制度,設置專職校園警察。
(四)構建危機心理干預機制,制定完善的心理危機干預流程。危機事件的發生使得引發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案例不在少數。因此心理干預就顯得尤為必要。學校日常心理干預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論壇、研討會等,要定期開展相關的活動從心理上引起學生的重視;建立專業化的心理咨詢輔導團隊和非專業化的院系心理輔導咨詢服務體系,開設心理咨詢中心和網絡心理咨詢服務;針對危機事件之后的學生的情緒再波動的異常情況應做到層層反饋,及早發現跟蹤管理,早干預、早教育、早解決;學校要建立心理康復計劃方案,對危機事件之后的學生進行心理治療和心理保健。
(五)加強學生自身建設,提高綜合素質。學生是危機事件的直接利益群體,為了提高其應對危機事件的能力,學生要進行自我建設。第一,要提高自己的預警能力。自覺學習危機管理理論知識,在危機事件發生時及時止損;第二,要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一旦發現危機事件,要及時與同學、老師、學校領導等溝通,實時傳達;第三,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對于學校組織安排的危機教育課程和實操演練,要認真對待,積極參加;第四,要加強自身的適應能力。學習心理學相關的課程,提高心理素質,調整心理狀態,更好地應對危機事件。
參考文獻:
[1]居延安.公共關系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35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 2003.6.
[3]丁偉娟.高校危機及管理對策探討[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7,(7):50- 53.
[4]周立新.高校危機管理現狀及對策[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2):83- 87.
[5]崔敏,李毅堅.自媒體時代高校危機管理中的信息反饋[J].教育與職業,2016,( 08) : 43-46.
[6]陳親澤.關于學風的一些理論觀點與認識[J].運城學院學報,2006,24,(3):53-56
[7]方曉湘.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對學風設的啟示[J].科教文匯,2008,4(上旬刊):25-34.
[8]黎暉.對高校學風建設與教學管理理工作的幾點認識[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7,(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