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華
摘要:核心素養教育是我國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使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融入核心素養理念,從而更好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綜合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數學核心素養是在數學知識技能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獲得的數學感知能力、數學意識與空間觀念等能力素養的總稱。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應當落實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運用理性思維方式實現學生數學能力全面發展。
1.培養核心素養對數學教學的價值
1.1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通過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可以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數學問題的實質,達到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目標。通過合理恰當的數學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解題技巧,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發散思維,調動學生自主抽象數學問題的內在規律,明確數量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達到舉一反三進行數學教學目標。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促進學生掌握更好的數學解題方法,幫助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進行數學應用創新有重要價值。
1.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更有助于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豐富的趣味性、游戲性、創新性與實踐性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活動中,可以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教學素材,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思考新奇的數學現象,這對于激發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養成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以及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各種豐富的數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在培養核心素養的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推動學生數學思維的個性化發展,這對于改革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重要價值。
2.基于數學核心素養教學改革原則
2.1基于教材挖掘核心素養原則。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應當基于教材對其蘊含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學資源進行挖掘。教師有必要深入的鉆研教材中蘊含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素,并且以教學目標的形式呈現出來,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操作技能,將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目標落在實處。例如,在小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出發,準確把握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對教材中展示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進行深入挖掘,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意識出發,重點培養學生模型思想與技能應用意識,從而基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引導學生探究數學思想方法,做到將數學核心素養外化出來,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綜合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水平。
2.2圍繞知識技能訓練進行原則。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要圍繞著知識技能訓練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主要從概念出發,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公式、法則與定律。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應當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掌握行動的方法,提高學生控制數學解題過程的能力,在幫助學生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完成知識構建、思想升華、形成能力等目標。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知識與技的過程中開展核心素養培養活動。例如,《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營造熟悉的便利店場景,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同數相加現象進行觀察,也可以營造小火車情境,如每節車廂坐6人,共4節車箱,在學生計算的過程中滲透相同數連加及幾個幾的思維模式,在此基礎上將乘法算式列出,這樣可以基于學生已有的經驗將乘法的概念進一步直觀化,從而達到促進學生數學思想上飛躍目標。
2.3科學使用課堂互動教學原則。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不僅要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而且還要使用課堂互動教學的方式,注重在激發學生良好情感體驗基礎上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過程應當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強調促進學生自主感悟分析數學問題,切實將數學計算公式轉化為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運用基本的數學模型解決問題。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列舉師生之間年齡差距現象,使學生自主推導20年后差距持續計算,并且由此引入字母來表示數30、40年后差距計算方法,從而提示學生明了用字母表現相應問題的數量關系的意義與方法。然后引入實例:引導學生用a代表一般正正方形的邊長,C表示周長,S表示面積,再推導出用字母表示周長與面積的數學計算公式:C=4a,S=a×a。
3.培養數學核心素養教學應用策略
3.1巧妙設置問題情境。設置必要的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分析思考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和分析數學現象,達到在小學生已有數學知識基礎上生成新數學知識與能力的目標。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且還要讓學生進一步的擴展知識能力體系,促進學生大膽進行探索。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掌握獨立思考的方式與策略,在情境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且不斷在情境中嘗試各種解決問題的思路。例如,在《立方體表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出實際問題,讓學生計算運用多少彩色紙可以把某個立方體禮物盒包裹起來。然后教師再給出問題,如果要把三個同樣盒子包裹起來,怎樣做才能最省彩紙?由此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并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達到層層深入引導的目標,從而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
3.2圍繞生活創設問題。生活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來源,也是彰顯數學知識價值的重要渠道,通過研究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不僅可以調動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思維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主動的鍛煉數學核心素養。教師應當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并且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與技能應用到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例如,教師可以在《小數乘法》的教學中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消費問題,圍繞著當前已經普遍實施的階梯水價,按照規定用水價格與基本標準進行計費,給出某戶居民的用水情況,然后讓學生分析背后的信息與規律,按照總價量÷用量=單位價格的公式,讓學推算階梯水價的計算方式,明確最終得到結論:超出一定的用水量,用水成本就會提高,從而培養學生良的數學思維能力。
3.3開展趣味數學教學。只有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才能提高數學教學與數學問題對學生的吸引力,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尋找“真理”與創新解決問題辦法的活動當中。教師應當注重在趣味性的數學活動中刺激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訣竅”,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解決數學教學中的現實問題。首先,教師要在趣味性的數學現象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總結規律,切實在課堂上展示出數學問題的玄妙。其次,教師還要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呈現數學的規律美,同時促進學生認識到數學的世界是迷人的和充滿樂趣的。例如,教師給學生呈現2/3=1/2+1/6、2/5=1/3+1/15、2/15=1/8+1/120這三組等式讓學生觀察,讓學生總結等號左邊分母加1除以2等于右邊第一個加數分母,由此發現2/n=1/(n+1)/2+1/n(n+1)/2的數規律,達到趣味性教學目標。
緒論: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改革,要從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出發,在聯系生活中數學現象的基礎上,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與思考問題能力,達到改革數學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康世剛,宋乃慶.論數學素養的內涵及特征[J].數學通報,2015,(03).
[2]何小亞.學生“數學素養”指標的理論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