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劉俊峰
摘要: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分組的科學性,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每一個小組當中都要包含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科學性;引導;合理;交流
一、提高分組的科學性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首先要注重的問題就是提高分組的科學性。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在將學生進行分組的過程中,只是單純的注重形式,沒有考慮到科學分組的重要性,導致小組學習的目的和學習目標無法得到實現。
以往,教師在課堂上將學生進行分組,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的時候,主要采用的方式是秧田法,學生只是與同桌及其他相鄰的同學進行問題的討論,這種做法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分組的科學性,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每一個小組當中都要包含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進行統計知識的講解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分組過程中要能夠保證每一個學習小組當中都能夠包含一個擁有較強動手能力的學生和一個思維靈敏的學生,這樣一來就能夠提高小組學習效率,促使教學活動更加順暢地進行。因此,提高分組的科學性,是實現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
二、促進組內分工更加合理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目的就是促進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通過自主的學習來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完成組內任務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能力,在知識的探索過程中提供自己的看法和思路,與同學進行探討,只有這樣才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然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只是單純地將學生進行分組,并沒有對學生的分工進行合理引導,導致小組學習中很多學生只是表面上參與了學習,而并沒有充分進行思考,學習效率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更加影響學習質量。將學生科學分組以后,教師還應該合理地為小組成員分配不同的任務,小組當中每一個人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否則無法完成整個小組的學習任務,這樣一來就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同時每個學生在將自己的任務完成以后,需要同組內成員進行交流,從而得到教師分配任務的正確答案,這一過程中學生必須互相交流與合作,在遇到問題的過程中需要互相幫助才能夠解決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現階段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至關重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積極應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將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保證每一個小組當中都能夠包含能力和基礎知識較強的學生和較差的學生,這樣一來就能夠更好地互相學習,同時還要對組內各成員的任務進行合理地分工,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生活當中,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