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峰
【摘 要】 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改變自身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觀念,不斷地對自身教學方法進行提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實際事務舉例法和多媒體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對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初探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很多,但是不應該拘泥哪一種,而是應該結合具體的情況來進行具體的分析,但是終歸一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興趣。那么,究竟有哪些方法才是利于我們小學數學的教學呢?
一、教學方法的要求
在小學低年級的教育階段,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算術能力以及對于事物的感受能力。所謂算術能力就是讓學生對于某些數字有比較敏感的認識。以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為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主要是突出學生,對于某些加法的學習,讓學生對于加法有比較明確的概念。而且通過對于加法的學習,能夠簡單地處理生活當中和加法相聯系的問題。以人教版小學三年級為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推斷能力以及對于立體事物的一些相對比較抽象的概括能力。例如讓學生通過觀察一個立體實物的三個幾何面,學生推理出這個立體事物的具體樣子。不可否認,這一方面的學習對于剛接觸小學數學的同學而言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而言,需要不斷地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引導學生對于這方面感知的發展!
二、優化策略
小學數學的本質特征是一門邏輯運算和推理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能夠違背小學數學的本身學科特點來進行教學。雖然小學數學的教學是一個相對比較煩瑣又復雜的過程,但是我認為只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提高,讓學生對于小學數學有一種相對比較自主性的概念。那么我認為小學數學學科本身的教學目的就已經達到一半了。當然我認為,指導學生對于小學數學學科學習的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俗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只有讓學生掌握了小學數學學科的學習方法,才有利于他們學習效率的提高。
小學數學是一門相對比較抽象的學科,但是作為一名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事物讓學生對于某些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比如教師在進行加法階段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妨采取讓學生通過計數棒的形式來進行學習。因為計數棒讓學生產生一種相對比較利于理解和接近的思維觀念,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通過數數的方式對于加法這個過程進行相對深刻的理解。因為在小學的前一階段,學生已經對于數數這一個工具,有著相對比較明確的認識,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妨以就近發展區,讓學生從以前學習的工具當中提取現在的學習必要方法。當然我認為這個過程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對于這個學習工具相對有一種抵觸的心理的話,教師就一定要摒棄這樣的教學手段。例如教師在講解速度有關的概念的時候,不妨就以美羊羊和喜羊羊的例子來進行傳授。一般來說小學生對于美羊羊和喜羊羊這個相對比較接觸多的事物有著相對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結合相對比較有趣的事物,讓學生對于相對抽象的概念及其合理性的有適應和理解。對此,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個教學背景,灰太狼在追美羊羊的過程當中,灰太狼以五米每秒的速度進行奔跑了,美羊羊以三米每秒的速度進行奔跑,那么美羊羊是否會被灰太狼所抓呢?同學們在教室還可以扮演這樣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放映的方式,讓學生對于這一章節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朱容.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與應用探析[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6).
[2] 和小軍.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教學[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