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善勇
【摘 要】 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是體現其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加強對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鑒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展開探討。
【關鍵詞】 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強化
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重要教學內容之一,是組成小學數學“雙基”的重要部分,更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及其他學科的基石。由此可見,培養強化學生計算能力是大勢所趨。
一、培養學生計算耐心
小學數學教師在為學生設計計算能力訓練方式的時候,應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計算數學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刺激學生的思維活動頻率,將學生的計算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比如教師可以設計讓學生幫助小動物回家的形式開展計算活動,列舉幾種動物并在動物身體上標上具體的數字,而每個小動物對應一個計算簡式,引導學生通過計算簡式結果將小動物送回家。運用答案、算式同時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匹配式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出學生探究的興趣,并積極開展計算練習。此外,教師還可以對這種匹配練習進行升級、提升難度,比如多設計一個、兩個答案,或是將兩個算式結果共同指向同一個結果等,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能夠對學生的信心進行有效培養,確保教學效果取到實效。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有研究表明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提高直接受其計算習慣的影響,鑒于此教師平時應教導學生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做到先復習、后練習,練習中要做到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輕易直接詢問他人或是迫切求證結果。平常還應養成自覺檢查、驗算、有錯必改的習慣。計算練習時,要求學生要養成一看、二想、三算、四驗證的習慣。第一就是要看清題目中的數字、符號;第二在計算時應想一想有沒有更簡便的算法、計算時的注意事項,應該先算、后算什么等等;第三細心計算;第四應進行驗算,發現問題應技術進行糾正。此外,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計算書寫格式的指導,以規范計算書寫格式引導學生清楚表達自己的計算思路、方法、步驟,避免出現數字、運算符號的錯寫、漏寫等情況的出現。同時教師還應做學生的表率,以身作則,在平常教學時做到解題教學、先審題、后分析;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做到板書簡明,突出重點。
三、注重計算教學的方法
小學教材之中的計算練習對學生而言,比較簡單,即便教師不教,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準確算出來。但是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師,絕對不能僅僅滿足學生會做、會算這個目標,要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之中弄清楚其中的算理、總結相關法則,并積極參與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之中。例如在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讓學生計算105×39。首先可以先從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算理回顧入手,接著再過渡到三位數乘以兩位數。這樣很多學生都能夠快速的計算出答案。但是他們習慣將105寫在上面,將39寫在下面。從表面上來看,學生們好像都已經掌握了,但是如果突然將39放在上面,而將105放到39的下面,再讓學生來進行計算,他們卻很容易出錯。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們并沒有掌握其算理。面對這種情況,在教學時不能夠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讓他們自己參與到計算的過程之中來,只有這樣才可以讓他們學會如何算,并且在算的時候明白為何要這樣計算。也就是說,一節計算課不能僅停留在計算正確上,要注意培養學生們的計算能力,讓他們參與到計算的整個過程中。這樣,學生不但會算,而且還會明白為什么要這樣。
綜上,要強化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應從多個方面出發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毛遠英. 淺談小學計算能力的提高[J]. 中華少年,2016(16).
[2] 和小軍.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教學[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