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莉
本文筆者從內因、外因兩個方面深入分析了初中信息技術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學困生的轉化策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新課標要求教師關注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信息技術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分析病因
初中信息技術學困生的成因是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后累積而成的,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多關注這個群體,剖析他們形成的深層次原因,找準病因。
外部因素
小學與初中教學銜接的問題
江蘇省初中信息技術教材注重與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的有效銜接,并在其基礎上螺旋上升。調查發現,部分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沒有得到正常開展,導致部分學生升入初中后轉化成信息技術學困生。
信息技術課自身的特點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學科。一方面,學校硬件設備能否滿足教學需要,家庭是否具有相應硬件設備來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另一方面,教師能否設計有效的活動,能否鼓勵學生主動分析、探究,都是學好這門課的重要保障。
內部因素
1.學習能力弱,知識遷移能力差。
2.學習方法低效,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心理因素:缺乏自信、依賴心理、懶惰心理
研究對策
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點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源性動力,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牢牢地抓住這一點,精心準備。
以主題貫穿始終,用活動展開學習
教師可以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多個活動,這幾個活動要有內在的聯系,或平行并進,或層層遞進。比如,在學習wps文檔的圖文混排部分時,以制作低碳宣傳海報為主題展開,呼喚大眾保護環境,低碳生活。教師可精心設計三個活動:分析海報的組成要素、分組設計制作海報、分組展示海報。通過這些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關愛學生,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課堂是學生習得新知的主陣地。學習是否能在充滿關愛的氛圍中展開,是學習成敗的關鍵。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滿腔的愛,學生才能充滿自信、情緒高漲地學習,才能在師生輕松和諧的互動中產生學習動力,積極主動地建構學習體系。
創設情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引入、創設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具體場景,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性。在學習《數據處理與統計》一課時,恰逢學校的詩歌朗誦比賽,因此我創設了以“我是比賽計分員”為主題的情境。首先,我提出問題:“如何做一個計分員?”并引導學生分析計分規則,接著我提出:“如何快速、高效地計算分數?”以此激發學生求知欲。因為學生都關注自己班級選手的成績,所以會主動查看學案,了解計算方法。通過一系列主動嘗試、合作探究,學生掌握了公式和函數的使用方法。通過不斷地在情境中學習,培養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學生的信息素養也得到了提高和升華。
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是轉化學困生的突破口
只要多維度評價學生,多一把評價學生的尺子,就會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捕捉到學生的閃光點時,教師應適時予以肯定與表揚,使他們細微的可貴之處熠熠生輝。連點成線,連線成面,通過一個個閃光點,用心去啟迪學生的智慧之門。
在《圖片的獲取》一課的自主探究活動中,我發現李X居然會使用PrintScreen鍵獲取圖片(出現閃光點)。這個學生平時不遵守紀律,在課上大聲說話,經常遲到。而我抓住了這個閃光點,在交流環節中請他為大家介紹,大家的贊嘆使他的自尊心得到滿足,此時我再適時給予表揚,放大其閃光點,他聽后頓時出現自豪的神情。我對他的肯定,使他有了很大的轉變,逐漸摘掉了信息技術學困生的稱號。
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是轉化學困生的重要措施
信息技術發展快、更新快,學困生只有習得學習方法,才能主動探究、體驗,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尊重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參與者。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不是填鴨式教學,而是學生主動實踐、探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將理論、問題與思考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學習策略。
運用遷移,提高學習效率
遷移是心理學的重要規律,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得當,不僅可以使學生將已有的知識技能教學進一步拓展與提升,還可以在技能概括的基礎上形成能力。具體需重視以下方面:本學科內部的遷移、與其他學科的遷移、與生活實踐的遷移。
教師根據學困生的心理特征應用多種方法,相互滲透、有機結合、恰當運用,相信一定能做好信息技術學困生的轉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