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興純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有了新的方向,開始從學生的基本生活出發,注重體驗式教學,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課堂數學教學緊密聯合起來,讓學生了解到生活化教學的樂趣。本文結合當前新課改形勢下的小學教學,對數學教學進行了具體探究,希望能夠在不斷應用中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數學是一門以生活為基礎的科學,一直以來我們都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在新課改的形式下,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是更加突出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去探索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數學中的生活。可以說,生活化教學就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趨勢,要想做好數學教育,勢必離不開生活。
小學數學中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隨著數學知識的不斷普及,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更新完善,當前大多數小學中所應用的數學教材都更加具有代入感和趣味感,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例如,小學數學課本中融入了許多的實際案例:支付寶付款、網絡平臺內容、市場營銷等,都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內容,并且能夠讓學生即刻融入課堂中去。這種實際應用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并且在生活中能夠主動地去發掘數學知識,將抽象的數學理論更加具體化,并且逐漸通過生活常識的幫助,去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固然重要,但是正確引領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加重要,學生在掌握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關系后,不能就此止步,還要讓學生學以致用,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展現學習能力,增強對學習的信心。這些都是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作用,其核心目的還是要在當前的義務教育中,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發展平臺。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運用
理論結合實際
任何學科的學習,主要目的都是將知識落于實踐,數學的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解題技巧,關鍵還要讓學生具備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中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夠準確找到數學的應用位置。這些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去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不斷養成主動學習的意識,養成用數學思維去看待問題的習慣。例如,讓學生在逛超市時,對優惠商品的活動進行計算,一個布偶若價格為50元,打八折后,價格為多少元?類似這樣的小問題,不僅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掌握生活技巧,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
鼓勵學生用數學視角去觀察
現階段,許多學校的小學數學課堂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所傳達的知識,教師按照既定的流程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所帶來的效果就是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度很高,但是不會在具體的學習生活中應用知識。任何的教學都不是為了應試而存在的,應該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之上,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結合生活,結合實際,將課堂與日常聯系起來。在新課改的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構建新型的教學體系,著重培養學生的洞察力,為學生的思維建立一個可以自由發揮的平臺,讓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
運用語言描述生活現象
數學不僅是由數字組成的學科,更是一種傳達生活狀態的語言符號,有著非常強的工具性。數學是一門具有儲存能力的學科,將學生的智力水平在有限范圍內,開發到極致。按照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性格特點,進行興趣引導和認知水平的提升,在不妨礙學生正常學習的基礎之上,教師要采用學生能夠接受的趣味教學的方式,來開動學生的腦筋,讓學生建立主動學習的思維,在不斷地互動中掌握知識。例如,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就是讓學生明確10以內的各類運算,那么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數字,然后再投入運算,這樣學生會更有學習的熱情。將數學教學轉化為語言類的教學,能夠拉近學生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也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種種樂趣。
開展趣味性教學活動
要想讓學生建立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那么開展趣味性數學活動十分必要,在趣味課堂中,安排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不斷地去體驗學習,體驗生活。例如,在講解人民幣知識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設計情境演繹,選好商販、買家等等角色,學生之間進行角色扮演,然后進行討價還價,在不斷的數字變化中,掌握數學的精髓。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和應變能力,讓學生成為具有多種能力的人。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課堂的情景氛圍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中起到了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去發掘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