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翠薇
摘要:班級是學校工作的一個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單位,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班級管理是重要的一環,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雖然我們面對的對象始終是一群孩子,但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都不斷的變化。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認識和實踐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地注入新的理念、內容與方法。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管理者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行為,只有建立真正體現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才能實現班級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所以,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中職學校教育教學順利開展的先決條件,特別是作為一名班主任,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整個班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影響了班級的班風、學風。
一、學情分析
中職學生大多是在“應試教育”中被殘酷淘汰下來的中考落榜生,他們往往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學習基礎差,有厭學心理。大多數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學習熱情,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基礎差,學習動力嚴重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確。因為不會學而學不好,因為學不好而不想學,因此產生厭學心理和行為,并因此形成惡性循環。
(2)不能正確定位自己,自卑感強,缺乏自信心。許多學生有“進了中專門,是人矮三分”的錯誤的認識,極易自暴自棄,破罐破摔。自卑心理與自尊心交融在一起,讓他們變成了內心沖突的個體,常常無所適從,易沖動,容易走極端,比如通過女生比漂亮,談戀愛,男生逃課、頂撞老師、打架斗毆。
(3)渴望成才,卻不思進取。學習目標不明確,易隨波逐流;向往美好未來,盼望幸福生活,但艱苦奮斗精神差;自主自立意識強,但遵規守紀、關心他人與集體的觀念比較弱;渴望成才,卻有不思進取、眼高手低。
二、影響師生關系和諧發展的主要因素
(1)教師自身的因素。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教師的為人品質、專業水平、道德修養、人格魅力和對學生的態度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要努力提高個人素養,及時更新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教育教學藝術,用廣博的學識,精湛的專業技能,多方面的才藝和親切和諧的語言,準確精練的講評折服學生。
更重要的一定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自己必須做到。作為班主任,每次上課、召開班級會議、班級活動,我都是從來不會遲到,在任何要求嚴謹的場合,比如升國旗、領導發言等,我也是從來也不和學生、同事交流,也就是這樣我的班級的學生在違反這方面的紀律的時候,我才能“理直氣壯”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你下次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他才能真正接受你的教誨,如果自己都沒做到,還怎么教育學生!正所謂言傳身教就是這個道理。
(2)學生方面的因素。
受學生自身認知水平的影響,對教師的認識也不盡相同,有的學生尊師守紀、學習刻苦認真、做事積極主動,而有的學生則對教師、家長抱有成見,叛逆心強,對教師的教育不以為然,甚至故意背道而馳,嚴重影響師生關系。其實存在問題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在家庭方面多多少少存在問題,比如說父母離異、過世、在外打工、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等等,都是缺少家長的關愛。對于這種學生,其實老師比家長更好與學生溝通,更能得到他的信任,只要老師能多花一點心思,也許就能聽到學生的心聲。
(3)教育方式和溝通方面的因素。有些教師對一般“問題學生”存有偏見,導致教育行為失當,認為管束“問題學生”的唯一辦法就是要“狠”。這種以管代教、以批評代替教育的做法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得他們的行為得不到理解,師生間的距離越拉越大,并造成學生的封閉心理或逆反心理。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主要途徑
(1)營造民主、和諧的交往氛圍
教師要轉變觀念,消除成見,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交往氛圍,要從師道尊嚴中解脫出來,改變居高臨下的傳統習慣,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交往與交流。
(2)關心、熱愛每一位學生
在校園里,學生伴隨著師愛成長,在教師的關愛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展,師愛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教師要真誠、無私地去了解和關愛每一個學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特別是那些家境困難的、性格孤僻自卑的和犯了錯的學生,更要給予特別的關心和愛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逐漸架起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梁。當學生一旦接受和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時,自然會尊重、信服教師,這樣,和諧的師生關系自然就建立起來了。
(3)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
美國著名作家愛墨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教師要多激勵表揚學生,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要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感受到被尊重被贊賞的快樂。還要相信學生,尤其是要相信那些有失誤和過錯的學生給予他們信任和期待,相信會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進步因素,重新點燃自信的火種,重塑自我,創造佳績。師生之間只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激勵,才能敞開心扉坦誠交流,為和諧師生關系增添新的活力。
(4)了解、幫助、寬容學生
中職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都不成熟,愛幻想,易沖動,考慮問題不夠周全。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學生的成長歷程和精神世界,是每位教師認識和接觸學生的首要條件,也是建立民主和諧師生關系的基本保證。“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當發現學生犯錯時,應少些指責、批評,多些循循善誘,切忌與學生計較,粗暴地訓斥、挖苦學生,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這樣將導致學生疏遠你、敵視你,造成師生關系緊張。
寬容不是無能的表現,而是教師人格美的體現,寬容有時比聲色俱厲的“嚴格”更有力量,寬容也不是對學生的錯誤放任自流,它和嚴肅批評一樣,是為了讓學生冷靜反省,認識缺點,從而改正錯誤。
在中職學校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應該從教師做起,以轉變教師觀念為突破口,調動學生的一切積極因素,以關愛學生為基礎,以尊重、信任學生為橋梁,以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為保障,用“心”教育,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使教育教學工作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心靈的藝術。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的和班主任手拉手、心連心,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作者單位:皖西經濟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