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楠 張大虎 潘路
摘要:將信息技術與高校課程整合,為學生提供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主發現的能力、實踐創造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是實現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關鍵。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日漸提升,尤其是對復合型的創新型高級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高校傳統教學模式注重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的培育和挖掘,因此,信息技術促進對高校教學模式的變革已勢在必行。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校教學;教學模式;網絡互動教學平臺
一、信息技術發晨對教學模式變革的必然性
高等教育,作為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機構,不僅是我國整個創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肩負著創新人才培育的歷史使命。各高校教學方式正有單一的親受言傳向計算機教學方式轉變。將日益發達的信息技術,應用于高等教育教學中,能夠促進高校教學模式的變革,培養出更具創新意識和創新力的高級專業人才,滿足社會日益復雜、日漸提升的需要。將信息技術在高校計算機教學領域的應用體系進行深度優化,依托當今大數據環境,將網絡資源中有利于教學的實例資源進行收集、調取、運用。解決授課過程中實例局限于書本與教程的弊端。“課堂+網絡”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等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呈現更加全面、更豐富形象的知識。
二、信息技術對高校教學模式的創新
(1)信息技術在教學模式創新中的應用。①數字化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數字化教學模式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過程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教學硬件設施方面架設“網絡互動教學平臺”:主要包括無線網絡、電子網絡教室、高速校園網、多媒體教室、數字實驗室、數字化教學控制中心、智能教室、電子閱覽室等,這些是信息話教學模式建設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與此同時,在建設教學設施的過程中,重視信息化教學的軟件環境,做好系統軟件和各種應用軟件的安裝與維護工作在多媒體中控服務器和有關多媒體計算機上安裝系統軟件及相應的應用軟件,并對各種軟件及時更新、補漏和查殺病毒,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數字化教學的優勢。第二,教學信息資源的數字化。主要包括學科專業網站、課程網站、電子教材、教學資源庫、多媒體課件等等,這是信息化教學模式建設的軟實力。在建設教學信息資源的過程中,要特別加強對各類教學資源的數字化和信息化建設,根據不同學科專業及教學對象的差異,將建設與運用相融合,強化輔助導學和教學、助學的功能,充分發揮教學資源的建設和使用的作用。
(2)數字化教學的種類及應用:①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在設計課件的內容和情景模式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形成了統一的綜合技術,為學習者提供了可以交互的、多樣化的操作環境。多媒體教學具有多種技術的集成性、知識傳輸的交互性、獲取知識內容的豐富性等特點,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課件的編制中,能夠為學生創造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和交互交流的操作方式,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改善學生學習的效果和學習環境。②互動教學。在互動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在平等的交流中有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和交融,有助于激發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有助于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還能夠發揮教師的啟發引導作用,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將信息技術應用其中,整合個性化學習的優質數字資源,進而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升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和主動性。這種教學方法具有以下特點:以問題探討為對象,以學生為中心;互動過程是基于信息反饋的數字化交流,每個主體之間的關系是合作的、交互的、協商的;這種不同主體間的關系具有創造性、再生性和自主性;數字化互動大膽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性,其互動活動能夠隨時隨地地開展。
(3)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模式創新應遵循的原則。①教學模式創新并非對產統教學模式的拋棄:在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校教學模式改革中時,要正確地把握其與傳統教學模式的關系。要正確認識創新的內涵,創新并非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味拋棄,而是要深刻認識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優點和不足,將其與信息技術相整合。在研究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應把技術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互結合起來,并加以利用,并非將信息技術看成是一種取代傳統教學模式的、獨立的手段”。②教學模式的創新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在對教學模式進行變革和創新時,目的是追求好的教學效果,并非形式上得創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而客觀地評估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不要一味地高估信息技術的作用,也不要一味地貶低傳統教學模式的陳舊。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兼顧信息技術的優勢和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優勢,將二者相互結合,為高校教學模式的改革發揮應有的作用。
(作者單位:空軍勤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