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圖書館運作和發展中,已經越發向信息服務中心這一發展趨勢轉變,以往的文獻收集管理工作主導地位已被這一形勢所撼動,現階段已經成為一般職能,此時,相關的圖書館管理人員就應當基于自身的職責,做好管理工作,凸顯自身的社會價值,為圖書館的運作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動,基于此,筆者針對圖書館編目工作的定量管理問題進行了相應的分析,而后提出了切合實際的對策,以供有關人士借鑒,并給他們以一定的啟迪。
關鍵詞:圖書館;編目;定量管理;問題;思考
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內容中,圖書館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給大眾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料,這也是人們提高綜合素養和理論知識水平的關鍵途徑,對于圖書館的發展建設具有極大的推動性作用,圖書館的建設和運作,需要圖書館編目工作的有力支持,圖書館編目工作涉及面較廣,同時涵蓋范圍較大,工作任務也體現了一定的繁雜性,圖書館中的資料和文獻等都需要這些編目工作人員的細致編目和處理,方可給相關的借閱人員帶來諸多方便,在實施圖書館編目工作的環節,若想提高編目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確保工作效率,就應對編目工作定量管理中的問題加以分析和思考,而后給予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對于圖書館編目工作定量管理中易出現的問題分析
(一)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較低
諸多的圖書館運作過程中,很多負責編目的工作人員整體素質較低,對于專業技術的掌握水準較低,實際的編目工作過程中,對于編目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這就會使圖書館編目工作效率無法得到保障。對此問題的誘因進行分析和總結,無外乎圖書館管理人員對于編目工作的認知度較弱,人才招聘環節,未能對應聘人員的專業素養加以考核和測驗,導致編目工作的落實易出現諸多失誤,最終給圖書館的運作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無法提升圖書館整體的業務水準。
(二)編目參考標準不一致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在不斷進步,圖書館管理運作中, 也意識到了引用科學技術措施的重要性,力求借助這些技術手段,提高圖書資料的管理效率,編目工作也因此更具現代化和信息化的氣息,但是,在運用這些信息技術以及科學技術的過程中,極易出現操作不科學、措施不規范的情況,所參考的編目方案缺乏統一性,導致最終的編目工作落實不具備科學性和的合理性,無法滿足圖書館的運作發展需要,編目工作質量也難以得到保障[2]。
(三)圖書業務外包問題分析
圖書業務外包途徑,可將數據內編目問題予以高效解決,但是,圖書商家在提供外部書目相關數據信息時,圖書館內部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無法滿足圖書館的運作需要,加之編目執行無法做到一致,最終都會致使著錄細則出現差異,最終的數據信息也會良莠不齊。因此,圖書館的書目編目過程中書目數據的擇選應當嚴格慎重。
二、定額管理的重要性
對圖書館的發展進行總結和分析,可知定額管理可引入切合實際的競爭機制,提高運作效率,構建完善的定額標準,引導工作人員將工作時間高效利用,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予以凸顯,極大的增強這些編目工作人員的專業水準和業務能力,提高分編工作的落實效率。分編額定管理可以為分配工作提供強而有力的依據,并可對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予以衡量。
三、運用測時技術完成分編定額的制定
(一)檢測之前的準備工作落實
其一,對最終的檢測目標予以明確,對測時對象加以確定,了解分編工作開展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勞動定額,所以,在對測時對象進行擇選時,應選擇可以極具代表性的、具有一定定額水準的工作人員。
其二,對工序進行細化,分析定時點。運用不同類別的管理系統,完成文獻的分編任務,其中所涉及的流程將會有所不同。以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的分編方式為例進行分析,所應用的是INNOPAC系統,具有套路功能,其中包含“著錄”“生成ITEM”以及“加館藏項”等諸多內容,經過了工序劃分環節的任務之后,還應對每個作業要素的界限予以明確,此界限可被稱作定時點。運用定時點的計時方式,可將讀數之間的誤差予以消除,而后將全部的分編工作劃分為兩個測時,也就是一個時間段是套錄環節,另一個時間段為其他工序措施,擇選定時點可參照實際需求進行確定。
其三,測時用書的選擇環節,需把可套錄圖書和自編圖書分開處理。現階段的大多圖書館編目工作的落實,都可借助外部數據源的作用,將分編圖書主要分成兩類,一方面是運用套錄獲取MARC數據信息,另一方面是實行自分編工作。這兩種文獻的分編方式耗時情況具有較大差異,在進行定額制定的過程中,應將兩者之間的差異性重點關注,而后區別對待。
(二)整合測時材料,制定分編定額
結合測時記錄表中所顯示的數據信息,可對各作業要素的平均時間進行記錄,也就是將作業要素所需時長的定額標準進行精準計算。
分編定額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一為將工作量作為研究對象的定額表示,二為將工時作為研究對象的定額表示。
(三)定崗定編和分編定額
在制定完畢分編定額以后,可結合每年圖書館的整體書量,將所需編目的圖書文獻數量進行推算,而后確定圖書分編人員的實際數量。
四、業績考核和分編定額
以往的圖書館的手工編目方式,方法較為單一、明晰,實際的考核環節,僅需對一段時日之內工作人員的分編總數加以分析,即可獲取最終的業績考核結果,完成對編目工作人員的考核工作任務。
特別是在圖書館管理趨于現代化和信息化的當下,外界數據源的使用,已經成為圖書館編目工作的發展中的必經之路,在此過程中,套錄記錄耗時以及自編記錄工作的耗時量均具有較大差異,無法對二者進行科學比對,同時,最終的工作考核也不會將編目的實際數量作為考核的唯一標準,而是結合所完成的工時作為評判依據,這樣的比對方法體現了公平性。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基于新形勢下編目工作的探索方式進行了相應的分析,而后提出將定量管理為基礎的圖書館編目方案,此種方案的落實體現出諸多的應用優勢,但是,同時也存在著各類的阻礙性問題,因此,應對這些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而后結合實際的編目情況和圖書館的發展需要,制定最為適宜的圖書館編目工作定量管理方案,提高圖書管編目工作效率,提升圖書館在社會中的地位,凸顯其實際價值。
參考文獻:
[1]趙琨,劉崢,關洋等.圖書館音像資料編目工作摭談——以國家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12(10):25-28.
[2]鐘翔.RFID在圖書館編目實踐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以四川省圖書館為例[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7,16(1):59-62.
作者簡介:陳煒,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