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歷史名師在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中起著帶頭和引領作用,他們能夠成長為名師,既有自身努力等方面的內在因素,又有國家政策等方面的外在因素。
關鍵詞:中學;歷史名師;成長;因素
中學歷史名師主要指的是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自身的教學科研能力得到同行的認可,有較高知名度的中學歷史教師。在我國中學歷史教育教學戰線,涌現出眾多的歷史名師。既有老一代的歷史名師,又有年輕的優秀歷史老師,而影響他們成為名師的因素則是多種多樣的,認真分析和總結這些影響因素,有助于年輕教師的更快成長。中學歷史名師的成長一般都會收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影響,并且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影響其成長的契機也會不一樣,但概括出來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個方面。
一、影響中學歷史名師成長的內部因素
(一)教師個人的刻苦努力
在教師成長尤其是名師成長的道路上,起很大作用和最重要的即是個人努力。每位教師在完全走上職業道路之前,就要進行非常專業和刻苦的訓練與學習,取得相應的教師資格證,要非常熟悉自己即將從事教學的學科,儲備好非常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要有豐富的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在崗位中可以應對最基本的教學工作。在工作崗位之外的時間依然不能松懈,而要努力的學習除了教材文字以外的相關歷史知識,多借鑒其他名師成功的課堂案例,時刻保持勤奮狀態,爭取把每堂歷史課都上得生動有趣。
(二)教師崇高的職業理想
曾有人說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以育人為己任,使每位干凈單純的學生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從而為整個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沒有教育,國家將停滯不前,而沒有教師,教育將無法實行。因此教師應當是受人尊重的職業。也正因為如此,每位教師都應該時刻謹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時刻如履薄冰,對待教學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只有自己心中懷揣崇高的職業理想,才會把自己的工作價值發揮到最大。
(三)優良有效的學習機制
在時代不斷進步的今天,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也已經到來,無論各行各業都呈現了一個學習化的趨勢走向,管用一生知識理念已經過時,代之而來的應該是貫穿一生的終身學習理念。加強自身的學習,同時在工作崗位中依然不停的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這對于從事教育行業者更加重要,而要成長為一名名師,堅持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打磨自己的專業技能,更是勢在必行,不可缺少的。
(四)積極的反思機制
教師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來思考和調整教學行為中的不恰當,以及發揚自己的長處部分,最后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而向名師成長邁出一大步。而建立積極有效的反思機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自我反思:即教師出于自我的完全獨立的個人審視,這需要教師自身對教學具有問題意識,善于從教學總找出不足、發現問題,要善用一種批判、否定的眼光去評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實現一種新的超越。②合作反思:合作反思即教師從他人的建議和指正中得出有關的教學建議,主要包括與同事和專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觀摩課、公開課、聽評課等實踐活動,發現并提出教學中的問題,借助集體的智慧幫助提升教師的反思能力。③總結和歸納:反思是一種意識形態轉化為的實踐行為,除此之外還要善于總結和歸納,最好養成寫作的習慣,這樣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自身問題,并且將很抽象的意識轉化為了顯性的理論知識。
二、影響中學歷史名師成長的外部因素
(1)國家政策與改革要求的引領。首先,國家政策是會確立一套完整的能夠量化“名師”的標準體系,這樣每位想要成為名師的教師心中就會有所衡量,并且便于他們制定目標,向著名師的要求一步步去達到,符合國家制定的標準,這是名師成長的最起碼的要求。其次國家也會對名師給予部分優待,包括名師相比普通教師會享受到更好的物質待遇和國家津貼。因此名師成長是一個漫長而又清晰的過程,并非一朝一日,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每位教師在自身的崗位上盡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2)社會認同。社會需要對“名師”有一個正確和良好的輿論導向,對一線教師給予充分的地位和尊重,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讓教師愿意去向名師成長。對于教師隊伍中的一些害群之馬也要及時鏟除,不讓某些不正確的輿論導向,或偏離軌道的價值觀來阻礙名師成長的道路。
(3)外界理論的影響。教師在向名師成長的過程中務必會形成自己獨有的教學理念,而最重要的是要將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外界的相關教育理論不斷“糅合”,并且通過提煉、概括等步驟轉化為自己所有。比如趙亞夫教授主張的歷史教育兩大目標,即公民教育和人文教育;任鵬杰主編提出歷史教育要服務人生。
(4)學校的“名師”培養機制。學校是教師的工作地,是進行教育教學最好的園地,也是教師發展的必經之地,所以一名教師要想成長為一名名師,還需要學校建立一種良好的培養機制。比如校園文化的優良建設機制、科學的評價機制、學校對“名師”隊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陳彤彤.歷史學科名師成長研究——以江蘇省高郵市界首中學特級教師陳國兵為個案[D].揚州大學.2013.
[2]周萌.歷史名師成長歷程——以徐賜成老師為個案[D].陜西師范大學.2015.
[3]葛紀平.論中學歷史名師的標準[J].亞太教育.2016(01).
[4]蔡紅梅.中學歷史名師培養的實踐探索——以四川師范大學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15.
[5]胡軍哲.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教師如何做教研[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
作者簡介:謝菡(1993—),女,漢族,四川德陽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歷史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