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課程是所有高等院校都必須修習的課程,且直接與學生的畢業和每年度的獎學金等活動掛鉤,高等職業院校自然也不例外,但目前高等職業院校的體育課程進行的并不理想,在最終學生的成績評價體系上存在著巨大的缺陷,這也是導致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沒有取得理想效果的一個主要原因。本文基于此前提,討論一下如何改善當下體育課程評價方式,從而促進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并更加深入的達到教育部和黨中央計劃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育課程 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5-0-01
一、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自然特征
1.通識性和職業性
高職院校在安排體育課程時應該體現通識性和職業性。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把學生的健康作為首要前提,通過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來組織教學和其他相關的課外活動,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的體育知識,還要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自覺的體會到體育的重要意義。進而把體育鍛煉作為一種習慣,而不是一種必須要完成的任務。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還可以為學生以后工作打好基礎。因此,高職院校在安排體育課程時應該注重課程本身的通識性和職業性。
2.原則性和靈活性
高職院校在構建體育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要體現原則性和靈活性。高職院校不能僅僅把目光定格在課堂上的體育教學,而是要把課堂教學和其他的課外活動結合起來,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提高了學生的靈活性,學生可以獲取更多的樂趣還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也加強了學校與社會聯系,為學生以后就業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
3.個性化和多樣化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現個性化和多樣化。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也不能一概而論,要結合課程自身的特點和學生個人的身體素質來安排適當的體育課程。還應根據每個課堂項目的特點,開設微課堂,讓學生可以在不自覺中獲取更多的知識。體育課程評價方式也應該體現個性化和多樣化。根據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和興趣來為學生設置具有個性化的課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體育知識,還可以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評價方式逐步體現個性化,進一步實現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二、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的實然特征
1.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內容單一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內容單一,它的實際效果和理想效果完全不統一。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評價主要關注學生的技能是否提升,在期末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時也只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定,沒有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和學習熱情,也沒有結合學生的情感和其他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評價。通過另一項研究發現,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內容也過于單一。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生是否按照規定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毫無關系,在課程內容設置上也比較隨意,根本沒有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情感狀態。
2.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方式單一
在體育教學評價方面,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方式單一。期末考評時只關注學生是否達標,評價學習效果的過程過于武斷,沒有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納入到學生的綜合評價中。評價的方式和標準設置不合理,那些身體素質好的學生輕易就可以獲取好成績,但是身體素質差的學生無論怎么努力都不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評價方式單一并不能完全的體現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能充分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這和高職院校開設體育課程的初衷并不一致。
3.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結果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體育教學評價方面,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效果并不能發揮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開設體育課堂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而讓學生形成主動鍛煉的習慣,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課程學生評價可以激勵學生主動的參與體育鍛煉,但是當前的體育課程評價效果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高職院校應該充分發揮評價結果的作用,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起來,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技能,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團隊合作能力等。
三、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的改革與創新
1.拓寬評價內容范圍
我們并不是在進行專業課程的教學,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證學生的身體足夠的健康且充滿了活力,所以學生最終對于相關體育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學生的學習熱情、態度,學生在理論方面的熟練程度,在技巧實踐的熟練程度,都是應當被納入評價體系的。重視學生體育學習的過程,以祈求達到全方位考察學生體育學習的效果。
2.運用多種評價方式
通過一些教學文件指出,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包括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換句話說我們再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從多方面進行考慮。同時我們還需要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除了教師單方面的評價之外,還可以加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形式。每種評價方式都有不同的效果,這不僅可以全方位、全方面的對學生進行評價,還可以激勵學生主動的參與體育鍛煉,把體育作為一種生活習慣付諸到實踐中。“互聯網+”時代,網絡評價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評價方式,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對學生整個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打分。同時這個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設置不同的課程項目。
3.注重發展性評價
課程的學習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評價上去,傳統的評價體制過于機械,從很大程度上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的評級體制要進行一定的修正,老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要綜合全方位的信息進行考慮,而不是僅僅的看一下學生在最后的學習效果,換句話說學生在整個課程中的進步速度要比最終的結果更重要。所以,高職院校要對當前的體育課程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激勵和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體育鍛煉。
參考文獻
[1]樊曉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課程評價標準研究[J].運動,2016(23):133-135.
[2]陳德輝.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改革與創新的思考[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5(05):74-76.
作者簡介:李麗(1963-),女,遼寧錦州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