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克儆
【摘要】為探尋影響居民餐飲消費行為的因素,找到促進餐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運用抽樣調查法對孝感市城區居民的餐飲消費行為進行分析,對比互聯網普及前后孝感市城區居民餐飲消費行為的變化,尋找互聯網對居民餐飲消費行為產生的的問題及影響因素。經分析,團購及優惠券下發、第三方外送和網絡評分推薦具有顯著影響。餐飲業應合理運用互聯網帶來的宣傳優勢,發揮自身長處,規避地理區位帶來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 孝感市 城區居民 餐飲
一、孝感市互聯網餐飲的基本情況
目前,孝感市入駐了多家互聯網餐飲公司,如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等,按照顧客量來看還是以美團為主,據問卷調查數據占互聯網餐飲軟件的80%。按照在餐飲業的普及量來看也是以美團外賣為主。美團外賣不僅僅是涉及正餐,在甜品小食、西式快餐、鮮花鮮果和糕點面包中都有合作,范圍非常廣泛。以湖北工程學院周邊為例,合作的商家就有數百,因在大學附近,大學生本身比較偏好外賣的餐飲方式,銷量最高的商家月銷量可上萬。再以保利國際廣場為例,保利廣場的飲食種類繁多,但小到餛飩面包,大到牛排西餐都可以在美團外賣中點單,幾乎每一個商戶都與美團外賣有合作。另一方面,美團外賣的騎手經營時間有十五個小時以上,包含了除早餐之外的幾乎所有時間,在凌晨三點以前都可接單。其銷量之高、種類之多、時間之久都是孝感市城區互聯網餐飲的領頭羊。
二、互聯網下孝感市城區居民餐飲消費行為的變化
(一)互聯網下居民餐飲消費頻率增加
據調查數據顯示,67%以上的居民在互聯網普及之后餐飲消費頻率有較多增加,互聯網促進了孝感市城區居民的餐飲消費。一是互聯網為更多種類的餐飲拓寬了平臺,使餐飲更加多樣,居民比較喜歡。二是互聯網餐飲為餐飲業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宣傳成本,使得價格有壓縮空間,對于居民更加實惠。
(二)互聯網下居民對餐飲的偏好更加多樣
據調查數據顯示,在互聯網普及以前,居民最偏好口味好的餐飲,占比達到72%,而互聯網普及之后,居民選擇便宜實惠菜色多的也增加,與口味好占比區別不大。
(三)互聯網下居民不再局限于周邊餐飲
這是居民選出的互聯網對居民餐飲產生的最大變化,占比61%。一是互聯網的平臺拓寬了居民的視野,使居民更在意餐飲本身的特色菜色對自己的吸引。二是互聯網餐飲的外賣機制為許多居民解決了地域的問題,直接送餐到家,為居民提供了很大的便捷。
三、互聯網對餐飲消費造成的問題
(一)網絡推薦太虛假,與實物不符
在調查中,有30%的居民認為此為互聯網對于餐飲的弊端。由于網絡平臺的利益性質,無法全然相信它推薦的真實性,這給客戶造成了一定的困擾,一方面人們希望通過推薦來物色自己想要的美食,二另一方面又無法確認真實性,在猶豫之間就失去了網絡推薦省時的優勢,而客戶如果在餐廳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就也會對平臺失去信任。那么如何處理利益性質和真實性的關系是平臺難辭其咎的責任,也是客戶最為關切的問題。
(二)團購優惠無作用,到店無實際優惠
最近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銷售額再創新高,在感嘆網絡經濟日益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問題。有不少網民在網絡上抱怨雙十一優惠的虛假,說自己收藏了幾個月的商品在雙十一前突然漲價,用了優惠券反而比之前貴,此類情況比比皆是。在餐飲業也容易有此類情況出現,人們購買團購后,到店發現沒有實際優惠,和在實體店直接消費并無差別。這種情況會讓消費者感覺被欺騙,同時降低居民對該餐廳的好感,團購的最初意義就是通過網絡招攬更多的客戶來共同減價,但此類情況違背了如此意義,商家應多加注意。
(三)準入標準太低,安全隱患較重
此類情況比較容易出現在非正式平臺上,例如在各聊天平臺出現的自制飲食,在2016年之后漸漸興起,因成本低廉,薄利多銷,同城便捷被很多人喜愛,但首先此類食品一般沒有相應的經營執照,其次采集的原料質量無法保障,制作過程無法保障,包裝材料無法保障,而且最重要的是客戶無法維權,假設出現問題也無法追究責任,只能提醒居民多注意防范。這一類問題是居民認為的餐飲問題中占比最高的,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四)網絡溝通程序繁瑣,權益不能及時得到保障
居民要通過網絡獲取各種優惠一般都是通過各種團購軟件,雖然很方便,但在出現問題的時候也較麻煩。例如第三方機構外送,由于外送途中容易有很多突發狀況,客戶聯系平臺或是商家可能都不能得到解決,尤其是延時的問題,居民很難通過現有渠道解決這些問題,而當包裝破漏、退貨、少送的情況出現時,居民要經過平臺聯系店家,就算跳過平臺直接聯系店家,也需要通過平臺退款,而平臺往往還需要審核,這給客戶造成了相當多的麻煩。
(五)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導致居民信任度變低
許多商家由于在網絡上大量接單就不注重食品的安傘問題,居民礙于網絡不方便溝通而且往往較難確定具體是哪個商家食品造成的身體不適,所以更縱容了餐飲的食品問題。尤其是大學附近,部分餐飲制作條件惡劣,食材不夠新鮮,時時引起學生集體食物中毒。
參考文獻:
[1]侯石安,趙和楠.城鄉居民收入來源構成對其消費行為的影響[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2,(6).
[2]張振英.大學生群體消費行為特征與市場營銷對策[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
[3]袁亮,閆秀峰.聯合分析在餐飲業消費行為中的應用研究——基于江蘇居民的實證分析[J].中國市場,2016,(35).
[4]王靈恩,成升魁,李群績,等.基于實證分析的拉薩市游客餐飲消費行為研究[J].資源科學,2013.
[5]陳燕.餐飲消費者購買行為影響因素探討[J].商業時代,2016,(1).
[6]趙豫西,馬卓亞.成都餐飲消費現狀及對策分析[J].江蘇商論,2015,(4).
[7]曹亞菲.第三方支付平臺存在的風險及監管機制的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7,(2).
[8]劉媛媛.互聯網經濟發展對城鎮居民消費的促進作用探討[J].商業時代,2016,(2 0).
[9]李長城,王菊.“互聯網+”時代永川區居民餐飲消費行為調查[J].知識經濟,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