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紹江
【摘 要】 自新課標頒布實施以來,“合作學習”已走進當今課堂。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象創造,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合作;學習
一、合作討論,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
為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一個合作學習小組以4~6人為宜,并且在一個小組中注意各層次學生的優化組合,以利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要使合作學習更加有效,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學習不但要發揮組內每個人的作用,還要發揮集體的作用,注意培養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習慣,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努力提高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學生已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結論之前組織討論,這樣可以通過討論互相啟發,分析綜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結論。
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時,能通過三個例子說明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加法計算又可以用乘法計算以后,組織小組討論: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哪種方法計算比較簡便?通過討論,學生們認為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因為乘法算式寫起來、讀起來、算起來都比加法簡便,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了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在學生不易理解時討論,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再加上教師的點拔,會使學生茅塞頓開。例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時,讀寫鐘表上的時刻9時55分,就出現三種答案:(1)9時55分;(2)10時55分;(3)10時5分。這時教師并沒有立刻宣布正確答案,而是開展小組討論:哪個答案正確,為什么?通過討論,學生突破了教學難點,弄清了讀寫幾時多的時刻,要先看時針,時針走過的數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幾分,所以第一個答案正確。
二、合作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開放性練習,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而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開放性練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以較大的思維空間,使他們樂于交流,從而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天地。
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學生似懂非懂,這時教師就可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練習,讓學生發表見解,相互啟迪,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開展合作練習的初始階段,學生的討論的合作意識可能不強,這時教師可以加強指導,并安排特定的時間,有意識培養他們合作練習的意識。
三、合作評價,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思維的批判性主要表現為善于發現問題,提出質疑,對權威不盲從,不人云亦云。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以便學生了解自己的情況,及時改正錯誤。在合作評價時,同學之間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容納別人的意見,教師在逐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會三聽,一是要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不插嘴;二是要聽出別人發言的要點,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聽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處理信息、反思評價的能力。
在教學中,只要教師設計好合作討論的內容和思考的問題,掌握好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就一定能發揮它的效能,使各種層次的學生在愉快的合作學習中,知識和能力都得到培養,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 溫建紅. 數學教師教育叢書 數學合作學習案例研究[M]. 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17.
[2] 林智泉. 分析小學數學課堂中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J]. 學苑教育,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