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輝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維?興趣?思路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有計劃、有目的的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教師能夠把握教材中開發學生智力的有利因素,積極的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必要的環節,教師如果抓住了學生的一些心理特征,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征去設計教學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會激發學生的大腦組織,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數學思維最有效的捷徑。
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是其增長知識的關鍵因素。觀察能力不僅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發展智力的目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學生掌握觀察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能夠透過表象看到本質所在,從而掌握一定的規律來獲取新知識,提高學習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才能夠展開想象,得到正確的推理和概括,才能進行創造,這對于小學生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學生能夠認識知識、掌握知識,從而積累知識是需要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和實踐才能得到的,學生有了觀察能力才能發揮想象力,這也是增加學習趣味性重要途徑。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有效的改善課堂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對教學的內容產生興趣,從而主動的進行學習。
小學生特殊的年齡階段使其對一些概念以及公式的理解不會太過深入,單純的內容講解很難讓學生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有更好的理解,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表達來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點。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卻可以通過形象的事物來進行體現,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需要靈活的利用直觀的教學手段來讓學生“看見”知識。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來為學生創設一些情景,創設情景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性數學問題,而且還有一定的趣味性,學生不僅樂于參與,還能在參與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直觀性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從直觀的感知上升到一種抽象的理解,這是一種興趣到思維的變化過程,這種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幫助教師提高教學的質量。
1.創新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
一名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會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當教師面對一個數學題目時會想用哪種表達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并接受,會想盡辦法找到學生的突破口,而多數教師善于使用的方式就是啟發和舉例,這兩種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用手勢以及圖形將繁瑣的題目進行簡化,激發學生對內容產生興趣,從而活躍自己的數學思維,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式。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會開動腦筋,對問題展開思考,會有一定的求知欲望,再加上教師的啟發和舉例,對題目產生很大的興趣,從發散自己的數學思維。
2.發現教材——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只有自身具備一定專業素養的教師才能夠發現教材中隱含的重點知識,也會將這些知識進行著重的講解,會對教材進行深入的探究。教師可以將這種拓展教材意識的方式應用到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對這種意識進行領悟,并逐漸的形成這種拓展的意識。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語文等其他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理解各個學科之間所存在的關系,將知識進行融合,從而達到自身對知識的需求,這也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一種方法。
3.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一道數學題目有多個解決方法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興趣的有效途徑,能夠有效挖掘學生思維潛力,更是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的動力。下面就列舉一道一題多解的數學題展開具體說明。例如:‘有一輛汽車白天在公路上行駛5小時共計里程170公里,以這個速度晚上又行駛了4個小時,問這輛車總共行駛了多少公里?其中一種算法是用170除以5得出車輛行駛的平均速度,再用平均速度乘以晚上的行駛時間,計算式為170+170÷5×4=306(公里),這是一種算法,接下來教師讓學生通過分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對這道題目的不同算法展開討論和探究,最后學生經過組內探討和自主探究獲得了不同的解題方法,使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學科的魅力和樂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效激發學生潛在思維并切實調動起學生學習欲望,使學生的立體性思維獲得有效培養和鍛煉。
[1]萬振玲.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與興趣的一致性[J].教育科學,2016,(12).
[2]王新華.小學生數學思維與興趣的培養初探[J].讀寫算,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