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光
【關鍵詞】特殊教育?職業教育?殘疾人?脫貧攻堅
殘疾人是社會的特殊困難群體,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關注對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都不能掉隊。這是各級黨委政府對殘疾人群體的莊嚴承諾,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責任。
受到生理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殘疾人群體的文化水平較低、勞動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不足,很難適應勞動力市場發展的需要,總體的就業層次和水平較低,就業穩定性不強,很難實現全面脫貧。在這些影響因素中,殘疾人群體受教育水平偏低是根本性的問題。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戰,教育先行,這已經成為全社會的一個普遍共識。
殘疾人脫貧攻堅是全方位的,不僅包括物質層面的貧困,而且還包括精神層面的貧困,需要“真脫貧、脫真貧”。高等職業教育在殘疾人全方位脫貧中具有下列幾方面主要功能。
1.高等職業教育能夠有效提高殘疾人群體的受教育水平。目前,殘疾人群體接受教育的“短板”主要在高等教育階段。很多殘疾人在接受高中或者中職教育以后,由于種種原因未能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總體接受教育的程度要遠遠低于健全人群體。相比于本科院校的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門檻”相對較低,主要以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技能型人才為主,是以完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教育。相比于同齡的健全人,殘疾人更加適合接受高等職業教育,也能夠通過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有效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識和技能水平。在現階段不斷擴大高等職業教育的覆蓋面,是提高殘疾人群體文化素質和受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可以徹底實現精神層面的脫貧。
2.高等職業教育有助于殘疾學生實現就業創業。正如前文所述,高等職業教育是完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無論是專業設置、教學模式還是人才培養模式,都以行業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求作為發展方向。實現殘疾人全面小康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就業增收是重中之重,只有讓更多的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獲得穩定的收入,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殘疾人群體的生活質量和水平。相比于一些綜合型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更高,更加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和需求,因此,讓更多的殘疾人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獲得更加系統地培養,對于他們實現就業增收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促進殘疾人群體物質層面脫貧的必由之路。
3.高等職業教育能夠有效促進殘疾人群體參與社會生活。高等職業教育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學生除了要接受系統的文化知識和理論課教育以外,還要抽出大量的時間參加實訓和實習。通過廣泛參加實習實訓,殘疾學生可以有效拓展視野,廣泛深入地接觸社會,錘煉適應社會的本領,更好地實現融合社會的目標。這些殘疾學生畢業后,將會更好地適應社會角色轉換的需要,更為充分地參與社會生活,徹底實現脫貧目標。
特殊高等職業教育是指為專門為殘疾人或者為殘疾人服務的行業培養專業人才的高等職業教育形式。發展特殊高等職業教育具有極強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1.辦好特殊高等職業教育是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辦好特殊教育和職業教育。辦好特殊教育,不僅是指特殊教育覆蓋面的拓展,而且還包括辦學質量的提高。目前,我省大量的特殊教育都集中于基礎教育階段,僅有一所高校為殘疾人提供專門的特殊高等職業教育,還無法達到“辦好”的要求。只有大力發展特殊高等職業教育,讓更多有需求的殘疾人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才能夠實現我省特殊教育“質”的變化和提高。
2.大力發展特殊教育能夠有效滿足殘疾人群體接受教育需求。根據“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信息數據動態更新系統”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遼寧省內18~23周歲適齡肢體、言語、聽力和視力障礙殘疾人共有9262人,根據省殘聯對2012~2017年考入高校的殘疾人情況統計,每年約300名殘疾人被高校錄取,還有7600余人未能進入高校接收高等教育,適齡殘疾人具有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強烈愿望和需求。這部分殘疾人是殘疾人群體中的優秀人才,應該通過接受特殊教育滿足他們的教育需求。
3.發展特殊高等職業教育是推動我省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當前,我省的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進入了關鍵時期,一批行業辦學的高校納入了省教育廳序列統一管理。發展特殊教育是各級黨委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份內之責,也是豐富我省高等教育形式和實現教育形式多元化的重要保障。大力發展特殊高等職業教育,也就實現了特殊教育發展水平范圍的延伸和水平的提高。
為了更加充分地發揮特殊高等職業教育在殘疾人脫貧攻堅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應當采取如下幾方面措施:
1.進一步夯實特殊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基礎。充分發揮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茖W校等高校的功能,適度擴大辦學規模,吸納更多的殘疾人就學。同時,要鼓勵其他高校開設特殊教育專業,廣播電視大學和成人教育學院也可以開設遠程教育課程,逐步形成以“特殊高等職業院校為龍頭、各類基礎教育特教學校為基礎、普通高校及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全方位、廣覆蓋的發展格局,夯實特殊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基礎。
2.支持和鼓勵特殊高等職業教育院校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引導特殊高等專業教育院校根據行業和勞動力市場發展需求合理調整專業設置。全面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加強對殘疾大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創業技能培養,讓更多的殘疾大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打造精品課程和拳頭專業,實施特色辦學。開展特殊職業教育集團建設,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建立一批功能完善的就業孵化基地,安置殘疾大學生實習就業。建設智慧化校園,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優勢,為殘疾人提供遠程教育服務。
3.為特殊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發展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首先,要加大對特殊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發展和建設的資金投入,充分利用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實施項目化管理,增強高校發展潛力。其次,要盡快落實殘疾大學生學費減免和生活費補貼政策,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滿足就學需求。最后,要建立特殊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師資建設機制,在職務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鼓勵和引導特殊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參加各類培訓。
[1]張莉.我國特殊高等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3,(15).
[2]肖源,管才君.我國高等特殊職業教育院校職能轉變的思考.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