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鍵
【摘要】核心素養是指每個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這種能力體現在對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的品格和能力,各個學段的學生及學科都有相應的核心素養要求。“核心素養”是促進高中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能通過學科的核心理念引導學生辨析和探究歷史真相,了解歷史背后的哲理,并做出應有的見解和討論,從而提高學生對歷史文化的掌握和歷史素養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討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問題,并對教師的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式給予了適當的說明。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055-02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新時代與時俱進的人才,歷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中的重要目標,已經被歷史教師越來越重視,對歷史的傳承與文化積累是當代高中生應負的歷史責任。高中歷史教學應將“核心素養”融入到其中,將歷史的人生感悟和歷史中的滄海桑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對歷史產生濃烈的厚重感。這就要求歷史教師要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將這種歷史厚重感傳承下去。
一、歷史核心素養的基本概述
歷史核心素養的概念可分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五個方面。唯物史觀是解釋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論,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此類教學目標,可以促進學生了解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方法,運用唯物史觀的方法解決歷史學中遇到的問題,并將唯物史觀作為認識歷史、解釋歷史的主要指導思想。時空觀念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通過對學生講解這類觀點,學生可以知道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的相互關系,能夠知道劃分歷史時間與空間的多種方式,并能夠運用這種方式敘述過去,能夠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建構歷史事件;能夠將認識的對象置身于時空條件下進行考察。史料實證,就是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將這種方法滲透到學生學習中,學生能夠知道史料是通向歷史認識的橋梁,學生能從史料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歷史敘述的可靠依據,并提出自己的歷史認識和觀點。歷史解釋,就是歷史敘述在本質上是對歷史的解釋,區別在于解釋的正誤、深淺等。學生可以通過對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不僅能揭示表象背后的深層因果關系,還能形成自己的歷史觀。家國情懷,是培養學生成為具有人文情懷并關注現實問題的主要觀點,它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愛國情懷、自強自信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等人文精神,做一個積極進取的人,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
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使對歷史事件進行大規模的整合和考察,基于尊重歷史真相、尊重歷史發展必要條件的之上。核心素養的形成對學生會產生重大影響,學生的歷史思維會轉變成人生態度,這種人生態度會隨著學生的成長逐步升華成對生活的熱愛和贊揚。例如:將歷史核心素養融入日常授課中,循環漸進的將歷史核心素養表達到學生的腦海中,以“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實例,將儒學文化以現代教學結合講解,讓學生在明白教學目標是,認識和理解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識在當今社會文化下的影響和改變。
二、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式
1.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構建,提升基本素養。高中歷史教材比初中內容更具有了一定的邏輯性和專題性,比初中的教材內容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跨度較大,高中生理解教材相對的困難度也增加了。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更好地提升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效率。當前比較有影響力的教學方式當屬思維導圖學習方式的構建。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單規劃并具有相對的靈活性和隨意性的學習形式,它一般通過簡單的形式呈現,比如線條形式、畫圖形式、圖文并茂形式等。這種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單化處理的方式,能讓學生一目了然地學到知識,是目前很多學科教學中能用到的教學方式。但在學習使用這一方法之前,需要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和點撥,比如學生打算用什么結構圖來展示他的思路呢?可以是魚骨圖、輻射圖、對比圖,還要告訴學生在構建圖之前要有自己的思路,想法等,以達到讓自己的想法被人理解的目的。思維導圖的建構過程比建構結果更重要,因為建構的過程反映了建構者的思路和獲取知識的渠道、方法,在制作的過程中要避免同樣的問題重復化,這樣會分散學生很多的注意力。
2.教師精研教材,精心設定問題,培養學生的歷史文學素養
歷史作為高中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其內容繁多,但又充滿太多的教育、反思意義,有學者認為材料教學已經成為21世紀高中生歷史教學的發展趨勢。教師要充分利用歷史教材中的現成材料,培養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例如在講《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這一課時,筆者在講解西方國家入侵中華的殘暴歷史時,將相關的視頻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在教材與“視頻鐵證”相結合的教學中,體會到列強踐踏中國的土地并給中國百姓帶來危害的屈辱歷史,由衷地產生強烈愛國之情。同時,筆者還播放了清政府與外敵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歷史畫面,讓學生的憤懣情緒再次高漲,這時候筆者設定了一個問題: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與清政府簽訂了這么多的不平等條約,試分析這種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哪些危害?若生在當時,你會怎么做?帶著這些問題,學生們開始細心查找相關的資料,經過查閱資料,有的學生回答:《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國家的主權遭到強烈的破壞,封建自然經濟開始瓦解,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關條約》的簽訂,中國國家主權進一步喪失,自然今經濟解體加速,加重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危機四伏。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的分析,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大多數學生說如果生在那個時代,一定會誓死捍衛國家的領土,并從今以后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和珍惜眼下來之不易的生活。
3.高中生歷史核心素養需要教師的不斷鞏固
高中歷史教材中的歷史文化與歷史事件能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因子,這種情感表現在對祖國的和平統一的期盼,對外對入侵的憎恨,對歷史的反思總結等方面。歷史就是一面鏡子,給人以啟迪,歷史的長河中有我們民族發展取之不盡的教訓和動力,需要祖國未來的建設者高中牢記于心。加強高中生對歷史素養的形成需要教師不斷擴充歷史素材,拓展學生的歷史文化視野,鞏固提升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例如在《中國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中,筆者鼓勵學生將近代受西方影響下的中國衣食住行與現在的生活進行比較,學生們個個精神氣兒十足,有的學生立馬想到了中國傳統的長袍馬褂及后來的女子旗袍、男士中山裝;從前蘇聯時期的列寧裝到現在的國防軍旅裝等等,可見學生對這類文化的了解程度之廣。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來鞏固和加強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不僅加強了學生對古今文化差異的理解,還讓他們從中明白歷史變遷的足跡,從此更加熱愛中華歷史文化。
總之,培養高中生的素養是各科教師的重要責任,在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等方面的素養需要歷史教師付出更多的血汗。高中歷史教師要結合歷史教材的內容,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讓他們的歷史素養在歷史課堂精彩綻放。基于歷史核心素養下的歷史教學,必將是成功的歷史教學,也必將發揮出歷史教學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華中.基于實踐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體系芻議——以普通高中為例[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 2015年09期.
[2]陳超.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與培養[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16年01期.
[3]沈為慧.何為核心素養[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