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蘭興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178-02
作為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所教的學生思想進步,學習成績良好。但后進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客觀現實。作為班主任不要因為后進生拉了班的后腿而嫌惡,放棄他們,而應樹立堅定的信念去轉化他們,讓其回到班集體中,共同進步。身為班主任應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呢?下面結合本人多年的班主任經驗,就后進生的轉化工作談一些膚淺的見解。
一、教育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完善和提高
造成學生成績、紀律差等有許多因素,后進生不是其本身差,而是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因素影響,后進生生活經驗少,單純幼稚,自我生活能力不強,不善于辨別真偽、美丑善惡,防誘惑能力弱等內因轉化而導致的。由此可見,后進生本質是不壞的,只要教育好,后進生是可以轉化的。就是說,班主任必須把握“教育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完善和提高”這樣一個原則,切忌在對后進生教育管理中有“冷漠”,“偏見”心理,要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尊重和維護后進生的人格。尊重他們的權利和義務,要求和意見,要信任和關心他們,用愛撫來啟發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鼓勵他們告別過去,痛悔前非,回到集體中來與大家一起共同進步。
二、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尋找其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人制宜,做好后進生的教育。做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必須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這就要求班主任認真研究后進生各方面的具體情況使轉化工作具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地進行轉化教育。
例如:“遲鈍型”的后進生,通常智力較差,自卑感較重,對于老師一節課所講的內容,同樣的環境,同等的條件,他們在視覺和聽覺方面沒有優勢。他們更需要運動、需要感覺、需要觸摸、需要動手去做的過程。對這類學生必須要換一種方式與方法,或者換一種環境,反復多次,他們才能學會。一發現他們有微小進步就給予表揚。及時給他們打“強心針”,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如果遇到思想意識差的后進生,著重加強他們的思想教育,聯系各方面教育力量,采取各種方法防止外面不良因素對他們的干擾和誘惑,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三、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不是批出來的
后進生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閃光點”等積極因素。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和學習上的某些“成功點”。那怕僅僅是一些苗頭,也要及時予以表揚,培養加愛護扶植,促使這些“閃光點,成功點”不斷發揚光大。真誠的表揚和激勵,對后進生是巨大的鼓舞,能使他們從內心體驗受到尊重和愛護、信任和支持的快感,從而迸發出改過自新和奮發向上的力量。例如:我班有個學生伍新權,學習不用心,成績較差;但悟性好,動手能力強,被校選入小制作小組訓練,在參加縣書畫比賽中,獲得第三名,受到學校的獎勵和表揚。我抓住這一契機,找他談心,做思想工作,正面鼓勵他在學習上也像在小制作上那么拼搏,在學習上加強輔導他。從此,他開始努力學習,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教育的合力效應
學生的成長受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影響,我們在轉化后進生工作中,要努力協調好各方面教育力量。因此,在教育管理后進生工作中,班主任應做到:教育班干部和全體學生要正確對待后進生,共同尊重,關心和幫助他們,使他們切身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自覺接受集體的教育和幫助。要經常和科任老師聯系,交換后進生情況,提出一致的教育要求,創造條件發揮科任教師轉化后進生的積極和特殊作用。要與家庭互相配合,形成立體教育網絡,使后進生時時有人疏導,有人關心和幫助。
五、教育需要等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段話:“今天把種子播到整修得極好的土壤里去,卻遠不是明天就會長出幼芽的,今天所做的工作,在許多情況下,要經過若干年才能對它作出評價。”在教育管理后進生中,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經過轉化好的后進生,有時會“舊病復發”,其實這種情況是正常的,班主任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于求成,教育需要等待。做到耐心教育,持之以恒。要盡可能防止后進生轉化中出現的思想反復,班主任要認真研究,時時戒備,經常觀察,及時抓住反復的先兆和苗頭,防微杜漸,爭取把反復可變性消滅在萌芽狀態,解決在萌芽之中。
總之,班主任對后進生的教育,管理,轉化,既要有熱情,又要有耐心,還要有恒心,在制訂好對后進生轉化計劃的基礎上,注意落實,檢查,總結和改進等各個管理教育環節的相輔相成,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就。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平時做一個有心人,多一點尊重、理解、信任和關愛后進生,讓他們的心充滿溫暖和自信,他們一定會萌發奮發向上的動力,努力學習,丟掉“差生”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