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技術經濟的不斷發展,微信作為日常交流中常用的一種軟件程序在諸多領域悄悄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同時微信等新社交媒體的發展和應用也使得大學生的網絡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本文基于現實的角度對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結合實際情況探究了利用微信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微信 機遇與挑戰
【基金項目】牡丹江師范學院培育項目:“微”媒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研究(py2014007)。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079-01
1.引言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移動通訊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以互聯網及手機即時通訊軟件為載體的新媒體深入社會各個層面,微博、微信、手機 QQ 等大量的手機即時通訊軟件被手機網民廣泛安裝使用。從功能上看,微信可以發送文本信息、語音信息、照片、視頻多媒體信息等。因此將微信引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來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經濟性和參與度,并取得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2.微信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2.1社交活動
微信用戶在使用發送語音、文本和多媒體等核心功能之外,查看發布朋友圈信息占 94.19%,接受 QQ 離線消息占61.07%,查看附近的人占 49.76%,漂流瓶找朋友 43.33%,是微信使用的重要內容,這幾個功能都集中在社會交往層面。一方面,基于既有的靜態人際關系網絡,微信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表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另一方面,基于發展的動態人際關系網絡,微信滿足了大學生群體不同層次的心理需求。
2.2學習活動
據有關調查顯示,有 19.31%的同學在課堂上經常使用手機,49.45%的同學偶爾使用,31.24%不使用,這就意味著將近三分之二的同學有上課使用手機的經歷。 從微信提供的豐富的信息傳播渠道和互動交流方式來看,蘊含著無限學習功能開發的潛力,一言以蔽之,微信對大學生學習的影響利弊參半,如何放大微信對大學生學習的正面影響、加強引導,值得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思考。
2.3思想活動
由于微信用戶自主選擇公眾平臺,高校的微信公眾平臺面臨著與社會第三方機構推出的公眾平臺的激烈競爭,尤其是主導思想的競爭,作為一款娛樂和商業軟件,微信公眾平臺的設立主體具有多樣性,隱蔽性的特點,容易淪為不良社會風氣和思想滲透的工具。但是筆者的調查結果也顯示了積極樂觀的一面,比如,絕大多數學生接受學院或學生組織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僅有 12.09%的同學抵觸,對任課教師通過微信進行課后答疑、進行作業點評、推送相關信息的調查顯示,53.69%的同學支持這樣靈活的授課方式,僅有 9.58%的同學不接受。
3.微信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與對策研究
3.1輿情搜集和研判難度加大
首先,微信的傳播和推廣導致輿情搜集渠道的弱化。其次,輿情的傳播速度快且不可控。立體式、多層次的信息獲取方式和信息傳播機制,使這些信息在微信上的傳播比在其他傳統媒介或其他社交軟件上的傳播更快捷、更直觀、更鮮活。再次,學生和思政工作者的信息鴻溝進一步擴大。微信豐富多彩的功能將個人的很多行為和思想的表達局限在智能手機上,導致大學生的活動空間進一步虛擬化,思政工作者通過學生干部等信息中樞來了解學生動態的傳統渠道的作用被嚴重削弱,進一步擴大了思政工作和學生群體之間的信息鴻溝。
為此,應該加強對大學生使用微信的教育和引導。第一,結合微信等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帶來的沖擊與挑戰,創造性地提出相應的意識形態和道德觀念方面的對策,挖掘教育題材,深化理論內涵,指導廣大學生用先進的、正確的理論武裝頭腦。第二,使用微信開展主流價值觀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引導活動。面對微信對大學生產生的深刻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自己的工作,順應時代變化適時改變自己的工作方法。
3.2增強微信的正確使用意識
在微信自媒體的模式下,大學生接受的信息渠道多,種類各異、觀點多樣,這是對大學生主觀辨識能力的巨大考驗。同時微信不僅注冊門檻低,而且尚沒有形成嚴格的審核制度。定位交友功能極易淪為不法分子傳播虛假、不良信息的工具和尋找犯罪對象的重要渠道。
為此,應該健全微信使用的監督管理機制,一方面著手宏觀層面的國家立法保障,制定加強對微信類即時聊天軟件的監督、管理和規范,加強對微信負面影響的預警與監管,以法律之威構建綠色安全網絡環境,將違法犯罪污垢逐出網絡凈土。另一方面,要加強運營商環節的自主監管,在我國法律體系尚不健全的背景下,軟件開發者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去監管和規范應用軟件,根據用戶使用反饋改善軟件。通過軟件運營商自主監督,發揮積極的社會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3.3傳統教育方式面臨挑戰
眾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各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互動式社交平臺的普及,為大學生張揚個性,梳理個人形象提供了平臺,同時也激發了這一群體自由、平等交流的意識。傳統施教者絕對話語權、對信息絕對控制權的單項灌輸模式,容易引起大學生的抵觸,越來越不適應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面對新形勢,我們應大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支撐體系建設,發揮整體優勢,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首先要構建組織平臺支撐體系。在使用微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工作中,應建立以學生工作部為核心,向下輻射各基層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班級的組織構架;建立以團委為核心,向下輻射各基層學院團委、學生組織和團支部的構架。
4.結束語
微信的出現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為此,廣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利用微信的技術優勢和平臺優勢,大膽創新教育模式,改善教學方法,并完善信息傳播渠道,加強信息監管和維護,從而真正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艷蘭.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信息記錄材料,2017,18(12):131-132.
[2]田仲金. 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李鴻嘉(1982年9月—),女,漢族,黑龍江延壽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