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敏
【摘要】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生 提高 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091-02
寫作對于部分教師來說是件皺眉頭的事,而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件讓他們苦思冥想的難事。因而,一聽到“作文”二字,許多學生就會產生畏懼、厭煩的心理,視作文為洪水猛獸。不知如何下筆,腦子一片空白。怎樣才能使學生領會作文怎樣寫?寫些什么?為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就應該力爭做到:讓作文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家園,在此我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略抒己見,意在拋磚引玉。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激發寫作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老師是最善于培養學生興趣的人。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怕作文甚至厭惡作文,把寫作文當作是一種負擔。在現在的小學作文教學當中已經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作文已經是老師和學生們的一塊心病,更是教學過程中的頑疾。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寫什么,如何寫。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從他們感興趣的事做起。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主要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寫作興趣的所在。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下,饒有興趣的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培養學生平時觀察的能力 。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社會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發我們的思考。可是,面對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孩子們卻無動于衷,或雖感到美,卻又寫不出來。生活中每天發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們往往求大,忽略了身邊值得關注的小事,所以,就造成了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局面。這時就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要讓學生留心觀身邊的人、事、景、物,積極地去探索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生活結合生活實際,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在學生積累素材前提下必須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理話,不說空話,假話,套話”,在內容上,情感上貫穿一個“真”字。因此,教師要使學生明白:文章也是有生命的,有血有肉的,讓他們感受“真實的美”。
三、培養學生多讀多寫。
多讀多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讀是積累,寫是提高,只有讀寫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多讀,不僅僅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中的課文外,還應該要求學生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從中吸取寫作“營養”。教師要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設讀書機會,推薦經典書目。首先,鼓勵學生定期到學校的圖書室借書;其次,讓學生懂得分享把自己認為優秀的刊物推薦給周圍的朋友。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精神食糧的分享是無比快樂的事情。要達到多寫的目的,首先鍛煉學生寫好讀書筆記。每讀過一篇文章都要寫出自己的感悟,哪怕是一句話教師也要及時給出鼓勵,摘錄出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優美的語句。堅持每天一句,每周一段,每月一篇,其次培養學生寫好日記。寫日記可以積累寫作素材,寫作文時就不必為無“米”下“鍋”而發愁。日記的內容千變萬化,長短不限,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都可以寫。不需要字數限制,體裁限制。寫日記要防止千篇一律,忌“流水帳”,應該突出新穎。
四、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
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起決定性的作用。教師要及時進行作文指導并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作文的批改、講評之中。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批改、講評的形式,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作文存在的問題,學習他人習作中的優點,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改好作文后,再抄進作文本。作文交上來后,我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都進行認真地批改。在批改作文時,盡可能用一些激勵性的評語,把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挖掘出來。并給予肯定贊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對寫作的信心。對于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如錯別字、用詞不當、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號給學生標出來,讓學生自己修改,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結束,及時講評。表揚鼓勵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修改建議,防止今后重蹈覆轍。最主要的環節是選出一篇最有代表的習作,引導學生討論,說說這篇文章好在哪里,存在哪些問題?如何修改?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互相啟發,達到取長補短、以優帶差、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便是對如何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所提出的管窺之見。總而言之提高學生作文水平非一日成就的。只有循序漸進,長期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才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