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要】教師角色轉變最終要落實到教學行為、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上。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專業素養,運用恰當的方法,實現教師角色的正確轉變,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化學教師 新課程 角色轉變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180-02
新課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活和教師的角色需求。初中化學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實現角色的轉變,以促使學生開展新的學習方法,最終實現“學生積極、主動的發展”的目標,是我們每一個教師必須重視的。
一、全面理解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特點
在舊的課程環境下,教師的工作任務是教書育人,定位于“傳道、授業、解惑”,師生之間儼然一種師徒關系,從古到今信奉“師道尊嚴”,教師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修筑的圍城里,教師只要“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與單向的邏輯思維使學生更加脫離現實生活,也使學生很難有所創新。
化學新課程符合當今社會終身學習的要求,突出了學習方法和探究方法的教育,即“授人以漁”的道理,掌握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是終身受益的;化學新課程更加注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特別突出思維的開放性訓練;化學新課程更加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尤其注意與現代生活和實用技術的結合;化學新課程更加強調教師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增強了教師處理教材的靈活性。
二、新課程下化學教師應做出的轉變
新課程最顯著的變化是不再追求化學本身的完備性和知識的覆蓋面,而是把學生的發展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作為基本理忿,同時賦予教材中的化學知識以更多的價值觀。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宗旨,領悟編寫意圖,再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和現有的各種條件、手段,精心設計、充分開發,形成一篇篇結構嚴謹、內容詳實、豐富多彩、特點鮮明的個性化教案,實現新的教學目標。從而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新教材的設計和開發者。
化學新課程更加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創新,教師首先必須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只有這樣,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才能有創新的成果。教學活動的創新就是要將教師的教學活動變為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為活動的主體。同時引導學生做到“預習、提問、討論、動手”,使其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因此,教師應由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創新者。
化學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親身體驗探索、思考和研究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教師始終是學生的親密合作者。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根本理念。要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學科教學中,除了發展學主的科學文化知識外,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心理、情感、價值觀以及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全面提高。
三、實現化學教師角色轉變的有效途徑
更新觀念,實現新角色的定位和認同,養成自我角色更新意識。這種意識包括對自己過去角色的定位和分析,對自己現在的角色轉化狀態、水平所處階段的意識以及對自己未來角色定位的規劃。建立“自我更新”取向的角色適應和轉化模式。
參與課題研究是提高教師個人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它可以使教師更進一步明確教育規律,了解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提高自身對教育理論的認識,校正頭腦中的一些陳舊的教育觀念,形成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新的教育觀念,并成為對教學活動的自覺意識,從中學習到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
積極進行教育教學反思是新課程下教師必備的素質。通過撰寫教育教學反思筆記,隨時記錄工作中的感想、體會,能夠經常改進自己日常的教學行為;進行案例或課例的分析研究,促進先進理念的內化和遷移。
真正尊重學生是教師角色轉變的標志。每個學生都有特定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尊重學生就要求教師承認學生“人”的價值。這樣利于構建良好、融洽、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只有真正尊重學生,才能體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角色轉變最終要落實到教學行為、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上。切忌為了轉變角色而轉變,走進教師角色轉變的誤區。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專業素養,運用恰當的方法,實現教師角色的正確轉變,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新課程改革賦予我們的使命。
參考文獻:
[1]馮曉林主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能力培養與訓練.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0.9
[2]張江紅,趙崗.化學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