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玲
【摘要】中職學校作為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其教代會與基礎教育學校的職能具有類似的功能。通過對中職學校教代會民主管理職能、干部監督職能、權益維護職能、隊伍建設職能的描述,對湘西J中職學校教代會的實施過程進行簡單總結,剖析中職學校教代會職能實現的困境。
【關鍵詞】中職學校 教代會 職能 困境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8-0-02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學校民主管理是校長提升學校治理水平的新趨勢和新要求。教育治理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教育的民主化。有學者指出,教育治理最顯著的特點辨識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和聯動化,在合作管理中充分彰顯了基礎民主、協商民主的思想理念,是新時期教育民主管理化的重要實踐和外顯形態。
2012年出臺的《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明確指出,教職工代表大會代表要以教師為核心主體,且要保證其比重不得低于60%,出席教職工代表大會的人數也不得低于2/3,而教職工代表大會的選舉與表決,也必須要取得半數以上的票數才能定為有效。教職工代表大會作為教職工行使與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重要機構,落實教代會的各項職權是民主辦學的體現,教代會有助于校長推進教育治理和改革。
一、中職學校教代會的職能描述
教職工代表大會作為現代學校管理體系的核心構成,承擔著落實黨政方針路線,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完善民主管理與監督,強化教職工凝聚力等時代使命,而這就決定了教職工代表大會具有多元化職能,具體包括:
1.民主管理職能
所謂的民主管理職能,就是參政議政、組織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的基本職能。該職能是教職工代表大會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職能。客觀來講,每一項改革舉措的實施,只要面向對象是廣大群眾,那么改革推進進行就相對容易。但要想達成改革目標,就必須要加強民主管理,讓相關利益主體廣泛參與其中。也就是說,但凡涉及到教職工利益的重大改革決策,都必須要讓教職工參與其中,以加深他們對改革的認知,明確改革所帶來的益處,以充分調動他們投身改革實踐的主觀能動作用。
2.干部監督職能
所謂的干部監督職能,就是對學校領導干部黨政方針落實情況、教職工代表大會決議執行情況和黨風廉政建設情況進行全面監督的職能。而干部監督的主要對象是領導干部,監督體系越完善,那么各項方針政策和決定決議的落實就越全面、越深入,如此才能有效確保領導干部從政行為的規范性和高效性。
3.權益維護職能
所謂的權益維護職能,就是職工代表大會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職能。《教師法》中對此有著明確界定,指出教師享有六項基本權利,包括教育教學、學生管理、勞動報酬、民主管理、科學研究和進修培訓,這些合法權益是否得到有效落實和維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代會民主管理職能的履行程度。所以,在學校重大決策制定和改革方案實施中,教職工代表大會必須全程參與其中,真正代表廣大教職工去維權。
4.隊伍建設職能
所謂的隊伍建設職能,就是強化教職工參與意識、提高教職工參與能力的職能。教職工代表大會履職效果的好壞與其教職工隊伍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聯系。對此,幫助教職工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道德修養、強化參政議政意識、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是教職工代表大會的基本任務。具體來講,教代會要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促使廣大教職工自覺開展自我學習和自我完善活動,以全面推動教職工的專業發展。
二、中職學校教代會的召開過程
2016年12月,校長委托校辦公室組織校級中層領導就《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方案》、《班主任工作津貼發放實施細則》、《班主任保生控流獎罰細則》等數項學校管理制度進行重新修訂。各處室負責任及分管各處室的副校長委托各處室干事閉門造車,對這些學校管理制度進行文字上的修改,并將修改稿上交校辦公室歸納總結,等待校級領導干部們的閉門會議,對學校管理制度的各個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班子成員內部的集體研討,在會議上直接提出修改的具體意見,至此學校管理制度新修訂方案初步形成,以紙質稿方式分發給各教研組,以便針對一線教職工進行再次討論。
2017年1月底,在本學期結束之前,校長授權校辦公室召集全體教職工以教研組為單位就多項學校管理制度重新修訂稿進行小組協商、討論,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意見或建議,并以文字的形式上交至校辦公室。
2017年2月,寒假期間,校長組織中層領導干部及學校制度修訂相關工作人員就反饋信息進行討論,發現教職工意見花樣多、實施難度大、利益分割群體受益不均等問題,最后校級行政領導會議商定結果為放棄修改稿,沿用原有方案不變,教代會的討論結果以無效而告終。
三、中職學校教代會職能實現困境的原因分析
教師管理者發揚民主后做出的決策會更科學。民主會帶來更理性、更符合規律的東西,但是為什么學校中的民主水平這么低?為什么當新校長授權給教師民主決策權有了民主權以后,對學校的感受會更好,他的創造性、潛能會得到更多的解放。和民主執行權時,改革步伐仍然舉步維艱?
1.治理主體不全面,各方主體價值選擇與參與能力各異。
就職業學校內部治理主體構成來講,具有鮮明的多元化特性,既有行政干部,又有普通教師,同時還有廣大學生和其他利益相關主體,但任何主體都應該享有平等參與和自主表達的權利。但就現狀來講,在中職院校的內部治理實踐中,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肯定,兩者在參與教學改革、科研發展、學生管理方面沒有形成應有的話語權。普通教師參與學校重大決策制定的渠道相對單一,即便當前我國有著明確的法律法規肯定了教職工民主管理和監督的權利,但教代會在中職院校中所處的地位顯得十分尷尬,它只是一種參政機構的存在,無法充分發揮其在學校治理中的優勢作用。如此一來,就造成了教師對管理層的不滿,對種種決策的落實存在怠慢心理,教學熱情也受到了嚴重挫敗。而作為另一大主體的學生來講,其地位更是低下,甚至說可行使的權利十分有限。學校對學生所提意見大多是自行無視,完全忽略掉了學生合法的申訴權、知情權等權益,這就給學生帶來了較大的不平衡感,久而久之,勢必會對學生的健康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2.各主體責權利不清,管理干部以任命為主,同質化嚴重。
目前,廣大中職院校的干部管理基本采用的任命制度,而這種制度的最大弊端就是干部來源單一化,干部素質同質化。校長個人魅力和專業背景的不足,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理念支撐,對學校管理工作全盤掌握缺乏全局觀和科學有效的發展觀。同時,學校中層領導干部基本都是校長直接任命的,因此普遍存在任職唯親、連帶關系的問題,利用同門師兄弟、同事、老鄉等便利關系實現晉升的干部占有很大比重,并由此衍生了身份同質化、結構單一化的一系列問題。如此一來,自然就加重了無法進入這一團體其他普通教師的不平衡感,以及對學校管理的逆反心理,最終引發一系列的內部矛盾,制約學校健康發展。
3.各主體間信息不對稱,脫離群眾基礎。
民主管理的過程中存在三種不同的角色,一是以校長為代表的決策層,二是以校級中層行政領導為代表的執行層,三是以教師群體為代表的被管理層。在制度建設過程中,脫離群眾的決策商議,沒有群眾基礎,容易受到群眾的反對。同時,執行過程中沒有群眾的監督,會產生利益雙方的隔閡,出現執行難的現象,將制度建設難以真正地落地實施,成為一紙空談。
4.民主程度不高,集中程度有余。
目前,善治是業內外普遍主張的一種理論觀點,其核心內涵就是實施民主管理,主張利益共同體內部構成要素之間要達成協作聯同的關系。但在實踐中,權力集中化只能讓民主淪為泡影。不管是重大決策的制定,還是管理體制的建構,都由學校管理者所決定,而被管理者只能處于被動接受、服從的地位。在J職業學校中,教師職稱的評定,以及教研組內互評結果根本不具有實際效用,最終裁定權完全掌握在學校管理者手中。另外,專業課程體系是否完善,是否需要進行調整,也都與教師沒有關系,同樣是由學校管理者決定。
學校的民主管理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構成與基本內容,教師和學生參與民主管理是切實維護兩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確保學校發展方向正確性、改革決策科學性的關鍵節點。但在實踐中,因學校權力集中化問題嚴重,教師和學生的民主管理和監督完全處于架空狀態,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學生代表大會大多成為了擺設。
我國正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學校的和諧發展離不開民主管理的推廣與落實,職業學校校長除了要繼續扮演政治家、教育家、學者等角色外,在實現職業教育民主管理的現代化過程中,在處理學校內部各利益關系體的關系時,要不斷強化協調者、執行者、參與者的角色意識,進而有效明確職業學校校長的職權范圍,提高民主管理規范水平。而在處理職業學校與政府、社會等外部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時,教職工代表大會要充分履行自身在公共管理方面的職能,全面落實公共知識分子的角色定位。與此同時,教代會的主要角色和職責要根據每一所學校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和類型結構等具體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學校民主化發展的進程中離不開校長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離不來教代會的群策群建,學校的民主之路沒有終點。
參考文獻:
[1] 許恒.高校教代會與民主治校[J].教師教育論壇,2006, 19(3):64-65.
[2]李文政. 教師代表大會制的嬗變:從“現象”到“本質”[J]. 現代教育論叢,2006(6):14-17.
[3]楊艷.論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核心職能[J].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3, 9(3):9-10.
[4]李繼華.校長負責制與民主管理初探[J].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9(2):12-14.
[5]翁康年. 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現狀分析及改進策略——以上海市中小學為例[D]. 上海師范大學,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