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俊
【摘要】目的:分析在胃潰瘍治療中,蘭索拉唑與泮托拉唑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一年中收治的98例胃潰瘍患者,將其隨機均勻分成常規組與研究組,常規組患者服用泮托拉唑,研究組患者服用蘭索拉唑,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常規組,且患者不良反應少于常規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在胃潰瘍患者的治療當中,蘭索拉唑的應用效果更好。
【關鍵詞】胃潰瘍;泮托拉唑;蘭索拉唑;不良反應;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lansoprazole and panto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ulcer.Methods : our hospital in 2017 of 98 cases of gastric ulcer treated over a period of one year,to be even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conventional group of patients taking orchid sola.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patients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pantoprazole is better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Key words: Gastric ulcer;Pantoprazole;Lansoprazole;Adverse reactions; The effect
【中圖分類號】 R57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057-01
在我國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當中,胃潰瘍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1]。受到人們生活習慣的不斷變化、飲食不規律、生活節奏加快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患者胃潰瘍的患者數量較之以往明顯增多[2]。胃潰瘍會給患者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影響,患者在患病之后生活質量也會出現不斷下降,甚至影響患者的正常學習與工作等。目前,針對胃潰瘍患者的治療,仍然多以藥物治療為主,我院在此類患者的藥物治療中分別選擇兩種不同藥物,現根據兩種藥物的實際應用情況進行如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2017年1—12月時間段內在我院接受臨床治療的胃部疾病患者當中選擇98例胃潰瘍患者開展相關分析,所有患者均出現了腹部疼痛、腹脹、反酸、厭食、噯氣、黑便等各類癥狀,且在接受胃鏡檢查之后得以確診。此次研究得到了我院相關部門的審批,且所有患者均對研究知情,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在此次研究開始前,以下對象被排除:精神功能障礙患者、意識模糊患者、胃部腫瘤患者、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本研究選用藥物過敏患者、參與本研究前一個月內接受質子泵抑制劑或者抗生素治療的患者、非自愿入組患者。按照隨機均勻分組方式,所有患者被均分成常規組及研究組,每組各49例對象。常規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齡為19—70歲,病程為4個月—15年;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為21例,年齡最小為20歲,最大為68歲,病程為5個月—16年,雙方對象基礎資料比較后無任何差異存在(P>0.05)。
1.2方法常規組患者服用泮托拉唑,患者每日服藥1次,服藥劑量為40mg,患者需要連續服藥1個月。
研究組患者則需要服用蘭索拉唑治療,患者每日服用1次,服藥劑量為30mg,患者同樣需要接受1個月藥物治療[3]。在兩組患者服藥治療的過程當中,醫生還需要對兩組患者的各方面情況進行觀察,包括出現的不良反應、相關指標與體征情況、患者病情變化等,并且做好相關記錄,還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用藥劑量的調整等,以免其整體療效無法得到較好保證。
1.3臨床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藥物治療之后的具體治療效果,根據其臨床癥狀緩解程度等將其療效分為無效、控制以及治愈,患者治療總有效為控制+治愈。無效:患者在接受治療后主要癥狀未出現任何緩解情況,部分患者病情甚至有加重傾向,患者接受胃鏡檢查后潰瘍部位未愈合;控制:患者服藥后相關癥狀得到一定程度控制,腹部疼痛、黑便等情況有所好轉,患者接受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部位有愈合情況;治愈: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后各項癥狀完全消失,患者接受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部位完全愈合,患者體征等恢復正常。
此外,針對兩組患者分別接受治療后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對比,并作以簡析。
1.4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需要接受SPSS21.0軟件包分析,患者的計數資料需接受x2值驗算,若相關數據比較后顯示P<0.05,即為存在明顯意義。
2結果
2.1患者治療效果
2.2患者不良反應常規組患者中有8例出現不良反應,研究組患者僅有1例出現不良反應,相關數據對比后x2值為7.127,P=0.008<0.05,差異存在明顯意義。
3討論
胃潰瘍是目前臨床當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與胃酸分泌量過多、胃部黏膜受損、胃部幽門螺桿菌感染等相關[4]。伴隨目前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胃潰瘍患者的數量出現了明顯增加,如果患者的病情無法得到及時診治,胃潰瘍癥狀無法得到控制,患者的病情就會出現進一步發展,這對于患者自身的健康以及生活質量等都存在不利影響[5]。因此,為胃潰瘍患者選擇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十分關鍵。
目前,在臨床胃潰瘍患者治療當中,藥物治療是十分常見的治療方案,且藥物的選擇種類也會較多,特別是質子泵抑制劑,在胃潰瘍患者的治療中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消除患者的發病原因,并且控制患者的實際癥狀,加速患者胃潰瘍部位的有效愈合,對患者病情的復發進行預防處理,還要控制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等。質子泵抑制劑是一種苯并咪唑類衍生物質,其自身的活性產物可以與患者體內的H+、K+等形成不可逆性質的共價二硫鍵,進而對質子泵的泌酸功能造成有效的抑制。我院在此類患者的臨床藥物治療當中,分別選擇蘭索拉唑與泮托拉唑進行治療。
泮托拉唑是一種第三代質子泵抑制劑,也是帶有不可逆性質的質子泵抑制劑藥物,其相關成分在進入患者體內之后,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的胃酸分泌量,也會促使患者胃潰瘍部位進一步愈合。雖然胃潰瘍患者在服用泮托拉唑之后,相關病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有很多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反應,這對于患者而言存在一些不利。如果患者在治療過程當中存在嚴重的不良反應且無法得到及時緩解,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就會不斷下降,甚至出現不愿服藥治療的情況,這對于患者的臨床治療而言存在較為嚴重的影響。
除了泮托拉唑,蘭索拉唑也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一種質子泵抑制劑藥物,該藥物的相關成分在進入胃潰瘍患者體內之后,可以有效抑制患者胃部胃酸的過多分泌。與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藥物相比,蘭索拉唑與胃潰瘍患者體內的血漿蛋白結合率可達到98%左右,且耐受性與選擇性都會較強,特異性也會十分明顯。與臨床其它常用藥物相比,蘭索拉唑抑制胃酸大量分泌的起效時間要更快,效果更為確切,且療效十分穩定,患者體內存在的幽門螺桿菌也會被有效清除。更為關鍵的是,與其它藥物相比,蘭索拉唑帶來的不良反應情況較少,患者接受治療后的安全性可以得到較好保證,這對于一些年齡較大的患者而言十分關鍵。
在此次研究分析中,兩組胃潰瘍患者在入院之后分別服用不同類型的藥物進行治療。在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后可看出,研究組患者整體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常規組患者,說明蘭索拉唑的藥效明顯好于泮托拉唑。此外,服用蘭索拉唑治療的研究組患者出現不良發應的例數明顯少于服用泮托拉唑的患者,相關數據比較后差異明顯,這也說明蘭索拉唑在抑制不良反應發生方面存在明顯優勢。從此次研究的相關結果就可以明確看出,蘭索拉唑在胃潰瘍患者實際治療中優勢更為明顯。
結語:
對于臨床中身患胃潰瘍患者的藥物治療方案選擇而言,蘭索拉唑的治療效果要明顯好于泮托拉唑,且蘭索拉唑引發的不良反應要少于泮托拉唑,因此,蘭索拉唑可在胃潰瘍患者的治療中大面積應用。
參考文獻
[1]鄭冬梅.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蘭索拉唑治療胃潰瘍療效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22):2461-2463.
[2]陳玉軍,黃佩杰.分析蘭索拉唑、泮托拉唑、奧美拉唑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1):142-143.
[3]張俊平.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蘭索拉唑治療胃潰瘍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04):800-801.
[4]許霞.蘭索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胃潰瘍的藥物經濟學評價[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6,22(S1):27-28.
[5]陳承飄.泮托拉唑與蘭索拉唑治療Hp感染活動性胃潰瘍的成本-效果分析[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5,30(04):53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