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潔
【摘要】目的:分析于老年患者全髖置換術中應用全程無縫隙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依照亂數表法擇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所收治76例全髖置換術老年患者行對比實驗,給予38例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模式,另38例實驗組患者則采取無縫隙護理。對比二者護理結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臨床滿意度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各參數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P<0.05)。結論:于老年患者全髖置換術中應用全程無縫隙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臨床滿意度,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全髖置換術;老年;無縫隙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138-02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不斷發展和人口老齡化加劇,臨床行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加,然基于老年群體其機體免疫功能較弱且加上術前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提高手術治療不穩定行,進而增加術中風險事件[1]。以往手術室護理中,多僅作為提供手術場所及術中必要護理的單一模式,而隨著臨床醫學實踐不斷深入,當前手術室護理工作不僅為患者提供必要醫療服務,且還應為其提供連續性圍手術期護理[2]。針對此,本文將以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本院所收治76例全髖置換術老年患者為例展開簡要分析,實驗詳情報道如下。
1研究對象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一般資料以本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所收治全髖置換術老年患者為例,依照亂數表法擇取76例進行對比實驗。對照組患者總計38例,其中,15例為男性患者,另23例為女性患者;患者年齡52~84歲,平均(73.74±6.50)歲。實驗組患者總計38例,其中,13例為男性患者,另25例則為女性患者;患者年齡54~86歲,平均(75.63±5.59)歲。二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無明顯差別(P>0.05)。
1.2臨床護理方案給予38例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形式,主要包括常規術前宣教工作、手術室器械準備、術中工作記錄、術后病房交接等。予以另38例實驗組患者無縫隙護理,主要內容如下。(1)前期準備。護理前開展相關手術室評估工作,針對術中可能風險做好對應準備措施,進而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并由此建立相關規范制度,主要包括工作流程、輪班制度、注意事項等,進而落實責任到人制度。(2)術前3天。在手術進行前3天,相關護理人員應到病房查訪,在將患者信息有效核對基礎上主動與其進行良好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其焦慮、恐懼原因并予以其詳細解答,同時告知其手術目的和意義、術中注意事項、術后護理措施等主要內容,由此提高其對手術治療信心,進而緩解緊張情緒。(3)術前1天。完善術前相關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手術器械準備,應保證次日所需所有器械均處于正常工作狀態,避免術中失誤;人員準備,確保次日相關人員均可到位且均熟練操作相關手術器械,以提高術中配合度。(4)手術進行當天。為緩解患者緊張、恐懼等情緒,在手術當天應由相關護理人員負責病人接送,并可予以其適當言語鼓勵和肢體語言鼓勵;在手術麻醉中,輔助麻醉師進行術前麻醉,同時運用安慰性言語緩解患者不安心理,協助其快速進入睡眠狀態,針對情緒波動較大者可適當停止麻醉,待其穩定后再行手術;基于老年患者體溫調節功能相對較差,故而可適當調高手術室溫度;此外,在手術過程中,應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針對異常者應及時予以必要護理措施。(5)術后護理:在將患者送入病房后,應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手術治療基本信息,同時介紹術后主要護理工作和注意事項。定期回訪,掌握患者恢復實時動態,對其主要并發癥做好針對性防治措施。
1.3觀察指標對比二者護理后臨床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概率。
1.4統計途徑所有數據均經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以例數(n)、百分比(%)表示患者臨床滿意度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并以x2進行檢驗。P<0.05即為差異具統計價值。
2實驗結果
2.1二者臨床滿意度對比實驗組護理后其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2.2二者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實驗組經手術后有2例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總計并發癥發生概率5.3%(2/38);對照組經手術后有3例患者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有3例并發皮膚壓瘡,有2例并發切口感染,有1例并發髖關節脫位,總計并發癥發生概率23.7%(9/38)。
3實驗小結
針對股骨骨折或股骨壞死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為當前臨床主要治療方式,然基于老年人群體其機體功能與免疫系統已漸進衰退,且加上其心理抗壓力相對較低,故而提高手術風險。作為護理人員自我價值的體現,無縫隙護理模式主要以完整性和持續性為其特征,由此建立人文護理模式[3-4]。以往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多處于被動地位,由此應對患者及其家屬面臨問題,而無縫隙護理模式則建立主動護理模式,強調護理人員主動發現、解決、完善問題,通過要求手術室護士監管病房護理工作既可方便其獲取患者第一手信息,進而完善手術室工作,又可由此實現與患者密切交流,緩解其不良情緒狀態,進而有助于手術順利開展[5]。本次實驗中,經由無縫隙護理模式后,實驗組患者臨床滿意度達97.4%,而對照組為81.6%;與此同時,前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為5.3%,后者則為23.7%,表明,無縫隙護理模式有效性。其中前期準備有助于通過科學管理流程提高護理工作合理性和針對性,進而有效減少縫隙因素,提高各工作環節見連續性;而術前3天查房工作則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醫護人員信任感,降低其緊張不安情緒;術前1天完善工作則可有效減少術中風險事件發生概率;手術進行當天護理工作則主要通過手術室護理進行進一步完善;術后護理則有助于將無縫隙護理貫徹手術始終,進而優化手術結果。
綜合以上可知,于老年患者全髖置換術中應用全程無縫隙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臨床滿意度,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進而實現手術效果優化。
參考文獻
[1]鄭麗麗,王桂芬.實施無縫隙護理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影響[J].基層醫藥論壇,2014,13(30):4066-4067.
[2]商月娥,張瑛,楊新明.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預見性護理體會[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3,8(01):80-83.
[3]李法玲.優質無縫隙護理對內科患者負性情緒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5):59-62.
[4]王蓓.無縫隙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7,40(01):137-138.
[5]白秋元.無縫隙護理應用于護理質量管理的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2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