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娜
【摘要】一種“教師重復講解而學生聽不懂”的現象始終困擾著教師們,經過長期的觀察研究,原因之一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實踐證明:夯實基礎比重復講解至關重要。
【關鍵詞】夯實基礎 提高效率 避免重復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55-02
重復講解分兩種:一是簡單的重復,二是系統的整體的重復。這里談談簡單的重復。
在數學教研中,經常聽到老師們抱怨,學生上課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看似懂了,過了幾天就全忘了。老師講了好幾遍,結果還有的學生一臉的茫然,問其原因:“老師,我沒聽懂。”或干脆“老師,我忘了!”講解得夠細致夠透徹,怎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筆者經過多年的研究,基本上找出了存在這樣問題的癥結: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甚至有的根本就沒有聽懂,就好像工程師要蓋一幢高樓,地基打得不結實一樣,老師即使用盡洪荒之力,部分學生也是似懂非懂,到最后問題越積越多,造成此上尷尬局面。所以,夯實基礎大于重復講解。
學習是一個連貫的過程,需要耐心持久。它是由多個環節組成。自行車的鏈條壞了,我們只能推著它,同樣,學習的其中一個環節沒做好,勢必影響下一個環節,一節課不太懂,下節不明白的地方就多了,學習就跟不上節奏,最終導致:“老師,我沒聽懂。”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避免重復性的講解呢?
首先,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數學知識和語文的一樣,也需要預習。
預習的種類包括:⑴閱讀預習。即閱讀情境圖,問題串,練習題等。閱讀時必須一行一行認真地讀,邊讀邊思考,情境圖表達的意思,標記出所給的數學信息,沒讀懂的重點標記,以便集中突破。讀問題串時,不能以讀為目的,應思考問題串之間存在的聯系,每一個問題應該用圖中哪些數學信息來解決。⑵讀后試做。即分析題中所給的數學信息,分析已知條件及與所求問題的關系,解答問題串中的簡單問題。⑶不懂就問。預習中會遇到各種困難,要培養學生敢于向困難挑戰的精神,要不懂就問,讓學生知道不懂就問是學習中應有的美德。《論語》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弟子規》有云:“心有疑,隨扎記;就人問,求確義。”
其次,課堂教學時,應采取多種方法傳授知識,使知識由抽象變為形象、具體。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他們喜歡獲取知識,喜歡在玩中學,做中學,想中學,對周圍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學習方式單一,缺乏合作學習的習慣,不能很好地與人交流,抽象記憶還處于逐步完善階段。因此,教師要力求一個知識點,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傳授給學生,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挖掘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教學形式新,方法多,學生記得牢,掌握得扎實。以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探索與發現)(二)三角形邊的關系》為例,課前要求學生帶1、2、3、4、5厘米長的小棒各一根。教學時讓學生猜一猜這5根小棒,哪三根能擺成一個三角形呢?然后教師把猜的結果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獨立擺一擺驗證猜的是否正確,并詳細做好記錄。最后小組內交流。從而篩選出3、4、5厘米和2、3、4厘米長的三根小棒能分別拼成一個三角形,而1、2、3厘米,3、2、5厘米的就不能拼成三角形。為什么有的能拼成三角形,有的就不能?學生乘勝追擊,在小組內展開“擺一擺,說一說,議一議”等活動,得出“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結論。課外知識拓展這一環節,教師可以給出這樣的一組練習:兩根3厘米,一根5厘米的小棒能拼成三角形嗎?3根同樣長的小棒呢?來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整堂課,教師的角色不再是老師,而是他們其中的一員,是設計者、參與者、組織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再有,重視平時的練習。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負擔,而是復習所學課程及繼續學習的重要環節,是學習的另一種形式。因此,練習題設計如何,直接關系到學過知識的消化與將要學習知識的鏈接。
一個單元結束了,練習的內容綜合性應逐漸增多,練習內容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既有基礎知識,又有適量的變式練習,以利于新舊知識的溝通。
根據學生的學情分析,教師設計練習題時,要以趣味性為主,以趣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濃厚興趣的支配下,學生主動、輕松、快樂、自主地學習。
練習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如:開火車,搶答,游戲,比賽等。
練習可以進行分類練習和對比練習。
一節課知識結束時應采取分類練習為主,學生剛剛學習某種基礎知識,有的知識點還處于生疏狀態,教師應把握好尺寸,由淺入深,題型盡量與課堂同步,形象思維唱主角,難易度逐漸加深。
例如:0.35里面有( )個0.1和( )個0.01,
0.35里面有( )個0.01。
對比練習:它是分類練習的加深與提高,前提必須是分類練習時掌握的恰到好處了,才可以做對比練習。
例如:四年級下學期認識方程一單元結束后,可進行如下一組對比練習。
1.媽媽比笑笑大30歲,媽媽的年齡是笑笑的3倍,媽媽和笑笑的年齡各是多少歲。
2.奇思得了31分,奇思比笑笑的2倍少5分,奇思比淘氣多3分,笑笑和淘氣各多少分?
3.買一支鋼筆比買6支鉛筆貴0.6元,每支鉛筆0.85元,每支鋼筆多少元?
4、買3支鉛筆比買一支圓珠筆多花0.5元,每支圓珠筆3.4元,每支鉛筆多少元?
第四,應該提高錯題本的利用率。錯題本是學生不可缺少的一種寶貴財富。包括預習,上課,復習等每個環節,它都在悄悄的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學生要把沒聽明白的知識點及時寫在錯題本上,重點地方做個標記,課下及時請教老師,問同學,學會了及時反饋到錯題本上,作出正確答案。給自己一個笑臉,鼓勵自己。教師教育學生必須認真對待錯題本中的錯題,告訴學生錯誤不可怕,關鍵是一錯再錯,不懂裝懂,一定要把這些錯題研究透徹。錯題本不是把自己的不足展示給全班同學看,而是查缺補漏。有的題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或知識增多而淡化,翻開錯題本,會像看電視一樣,老師講課時的情形,自己做題時的情形都會情景再現,這道題自然就會了。最后培養學生常翻錯題本的習慣,一有空閑或總復習時認真瀏覽,錯誤的幾率就會大大地降低了。
第五,階段或單元測試是檢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最佳時機。每學期學校都會下發多套檢測試題,每次檢測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認真及時的總結,哪名學生哪個知識點錯了,都有哪些學生在這個知識點上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預測產生問題的原因所在。教師要做好詳細的記錄,認真反思,重新設計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講解卷子時,針對問題,突出重點難點,然后再適當拓展。
學生會預習了,上課能主動地快樂地聽講,練習跟上節奏,及時復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強化著自己的各項能力,久而久之教師上課也不必簡單地重復講解了,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提高了。一句話,夯實基礎比重復講解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