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

【摘要】伴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教育課改也在不斷的更新中,尤其是初中數學的教與學,一直都在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數學教材中所包含的難點和較為復雜的內容都會被刪掉,進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以適應課改后的教育方式。根據實際的情況可以知道,學生的學習效率并沒有提升,反而逐漸下降,課堂的教學質量依舊非常差。此次論文主要探討的是構建初中數學教與學反思機制的實踐與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與學 反思機制 實踐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78-01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所以,數學是初中生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即使不斷的進行課改和翻新,大部分的學生和老師還是認為數學書本的知識依舊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但是,從所有的教學課程出發來看,數學知識內容的編制主要都是以模塊的方式進行編寫的,也將一些高難度的理論知識刪除掉了。盡管看起來像是降低了難度,但是實際的操作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數學老師應該深刻反思,更為深入的掌握教與學,并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以此,提高教學的質量。
一、初中數學教與學的矛盾
1.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與知識嚴密性之間的矛盾
之所以要進行新課改,是為了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在新課改之后,初中數學教材的內容雖然能夠暫時滿足學生的需求,并且,學生也能理解并掌握其中的內容和知識點,但是,對于知識結構體系的嚴密性就會出現弊端,因為每一個知識的內容都是連接的,如果一味的簡化,則會導致知識體系的崩盤。而且,新課改的教材都是模塊的形式為主,進而破壞了傳統教材知識的編寫順序。
2.記憶法的矛盾
對于初中數學所包含的理論知識非常的多,且繁雜。而學生一般都會有兩種記憶方式,綜合記憶和分散記憶。由于新課改后的教材編寫順序與傳統的教材編寫順序不一致,且順序混亂,導致很多類似的知識點學習所間隔的時間太長,顯而易見,這些知識點的記憶方法,只能選擇分散記憶,而不能運用綜合記憶。
3.習題與技能訓練減少之間的矛盾
新課改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情況,所以,在教學計劃中,著重添加了實踐教學,并且減少了課堂對應的習題練習。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習題的鞏固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學生更為透徹的理解數學理論知識。所以,數學老師必須針對教材內容,制定一些基礎的練習題,并且,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初中數學課改中教與學的反思機制
1.認真備課
老師在正式講解課堂內容之前,應該先了解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設定教學目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必須保證前后的連接性,并且所有的教學內容必須劃分清楚,以便于學生能夠有條理的掌握知識點,進而解決一些難度較高與知識嚴密性之間矛盾的題目。為此,老師必須要注重教材,并且真正的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和排布情況,并根據學生的程度設定順序教學。特別是在講述重點知識內容時,老師必須要加強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聯系,以此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舉例說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主要概念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腳相等(簡稱等邊對等角),例題:在△ABC中,因為AB=AC,所以,∠B=∠C。解題分析:證明:取BC的中點D,連接AD,在△ABC和△ACD中,AB=AC,BD=CD,AD=AD,所以,△ABD與△ACD相等,所以,∠B=∠C,定理的作用,證明同一個三角形中的兩個角相等。這樣,既可以拓展知識面,又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2.優化教學
對于分散的記憶方式,比較適用于知識點分散且簡單的內容,而綜合的記憶法則是對于一些知識點較為密切且抽象的內容。而新課改的教材排序,通常情況下,都是比較分散的,且也有一些較為聚集且抽象的內容,但是這些分散的知識點是十分不易記住的,所以,數學老師必須要進行優化教學,進而解決這些問題。為此,數學老師必須要對一些分散的知識點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進行總結,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必須要引導幫助學生將這些分散的知識進行集中,進而建立信息平臺,這樣,便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方程式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都是較為復雜的,如果長時間不練習,則會導致學生忘記所學的知識點。所以,必須在導入內容時,可以提前先做一些較為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練習題。然后再進行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舉例說明:解方程(X+3)?
=2,解題分析:如果把X+3看作一個字母Y,就變成Y?=2了。解:(X+3)?=2,X+3=±,X+3=,X+3=-,所以,X=-3+或者X=-3-,其中,(X+3)?=2屬于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概念習題,而分析到最后,X+3=,X+3=-使用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析方法。所以,任何知識都是有一定的連貫性的,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必須要先預習舊知識,并進行習題練習,最終總結歸納,進而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3.加強實踐
在進行教學時,老師需要多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以此,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并鞏固學習的基礎,而且,教與學在一些方面還是存在著共性的,為了更好的保證教與學的一致性,數學老師必須要加強學生的實踐,并保證學生學習的質量。例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老師可以根據課堂的學習內容選擇合適的習題進行練習,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從而保證初中數學老師的教學質量。所以,在這一個階段中,老師應當以學生的主觀意識為主導方向,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完成實踐目標。而且,現在已經是網絡信息的時代,所以,數學老師還可以運用計算機技術以及其他相關的設備,提高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并以此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三、結語
總而言之,伴隨著新課改的背景,教與學的矛盾也是很多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初中數學的老師必須要注重人文教育,并且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斷的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找出其中不足之處,從而進行改善,逐步建立完整的初中數學教學體系,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楊興好.關于初中數學課改中教與學的矛盾及反思[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7,(01):20.
[2]劉治國.初中數學課堂小結方法運用芻議[J].考試周刊,2015,(97):55.
[3]趙彬杉.教學反思與初中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導師:南紀穩.陜西師范大學,2012.
[4]龐健.初中彈性教學管理實踐探索[D].導師:朱德全.西南大學,2012.
[5]何江.構建師生互動的初中數學教學反思機制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0,(5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