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嬋

【摘要】物理學是人類發展歷程中最偉大的智慧結晶之一,它能指導世人在紛雜的世界里,了解事物的實質。然而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不但限制了學生自身的發展,而且對物理學進步起到桎梏的影響。變式教學理論的提出及時改變了這一現象,它沖破原有的思維模式,以一變應對多變,以多變應對萬變,是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本文總結出變式教學的原則,并針對高中物理教學現狀,針對性的提出如何結合變式教學模式,幫助高中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學內涵,供廣大位于一線戰場的高中物理教學同仁參考。
【關鍵詞】變式教學 高中物理 有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29-02
引言
通過變式教學,高中生能夠進一步深刻的理解物理學概念,同時也能使自身的物理思維變得更加靈活。通過從不同層面引導高中生思考,能夠擺脫以往教學模式流于形式、過分強調題海戰術以及沒有正確引導學生理解物理學內涵等缺點,充分激發高中生的創新潛能,培養高中生創新意識,塑造高中生的創新型人格。
一、原則
(一)主體性
變式物理教學的首要原則就是“主體性”原則。變式教學模式主張并堅持在整個物理學教學過程當中,以學生作主體,并且根據不同學生的理論基礎與個人性格針對性的提出問題,旨在提升班級整體學生的物理水平[1]。
(二)發展性
物理學教學并不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其本身具有深遠的發展性。因此在高中生的物理教學過程當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發展性思維,改變習題設問模式,引導高中生逐漸加強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幫助學生做好總結歸納工作。在“變”的過程中掌握物理發展規律,培養學生學習物理學的興趣。
(三)創新性
變式教學的創新性不單單是針對高中生,而且對于教師本身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為學生設計針對性、有新意的教學方式與題目以外,自身也得到了提升;在教師引導下的高中生,通過不同看問題的方式、同一概念的不同詮釋,也能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在這個變式教學的過程當中,師生共同探討物理學內涵并實現共贏。
二、現狀
(一)流于形式
目前我國的高中物理教學往往流于形式:盡管教育界都在“生為主體”的問題上達成了共識,但是大部分教師并不能充分理解其內涵。例如有些教師在課堂上過分強調師生互動,盡管課堂上氣氛活躍,然而無論是在學生的分組或是組員內部的分工上都欠缺一定的科學性,無論是習題解答或是實驗操作,許多同學無法充分的參與,導致優秀學生更優秀,其他學生還處于原地踏步階段[2]。
(二)題海戰術
中國的應試教育歷史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然而最初的科舉由于題目不定,而使天下考生只能通過泛讀書籍的方式取得功名。近年來的教育雖然有所進步,但仍是舊瓶裝新酒:每年為了應對年級月考或是高考,考生往往陷入題海而無法自拔,借重復練習大量習題以提高成績。其實題海戰術不但會使學生身心俱疲,而且還會打擊學生對于物理學的興趣,與習題練習最初的目標相悖。
(三)缺乏內涵
高中物理教學都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高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往往不注重物理學發展歷史以及物理學家探索物理規律的心路歷程等的講解,灌輸高中生對于教材學習的“可刪減”意識,使學生只是機械式的了解物理學概念與試驗方法,而缺少對物理定律內涵的掌握,錯過了物理學的精髓。
三、應用
(一)剖析概念
首先應該充分認清學生主體這一概念,不能完全將物理課堂交付與學生,而是要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學習過程中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例如在講解《歐姆定律》時,教師要充分運用變式教學方式,要兼顧班級上的不同水平的學生。在題目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經典題目,而且例題要從簡入深,如圖1至圖2題目,圖1為基本電路,圖2在其基礎上增加更多電路零件,在習題本身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讓其互相設問,如“電動機未轉動,求電路中三塊電表讀數”、“兩圖分別的電源效率為多少”等;并且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讓學困生多參與,學優生從旁指導。通過對同一定律的不同出題方式,或者針對同一題目的不同組織變換思考,學生協作與教師指導,幫助學生深刻掌握理論知識。
(二)脫離題海
題海戰術的宗旨在于:希望通過大量的習題訓練,使學生能夠在面對同一概念的不同題目時,有較強的應變能力。然而卻忽略了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就是對于一道題目而言,其本身涉及到的知識往往有很多。例如在講解《平均速度》時,設問“某一運動員用10s的時間跑完100米,儀器測出該運動員在第5秒時的速度為9.9m/s,而在半程處的速度達到10.2m/s,結束時速度與半程相同,求該運動員的平均速度”。這道題目旨在考察同學對于平均速度、時間與位置中點的瞬時速度的區別[3]。
而在此習題的基礎上,可以延伸提問:“某一運動員,用10s的速度跑完100m,到達終點以后,又用20s的時間跑回了始發點,最后為了給其他運動員讓出場地,用5s的時間在跑道垂直方向跑了30m”,然后問同學“該運動員在每個過程當中的速度為多少”、“全程的平均速度為多少”,此時考察的就是學生對于平均速度中涉及到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三)升華層次
教導高中生學習物理,不單單是為了應對考試,而是為了引導學生了解每個物理學規律的發現背后,物理學家所具備的勇于探索,不屈不撓的精神,而且要啟發學生從簡單的物理定律中學到更深層次的時代意義。例如在講《流體靜力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解阿基米德在偶然的時機下發現“浮力”,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果用現代物理學知識,可以如何解決皇冠的問題”,而且可以再延伸出新的物理知識《動量守恒定律》:“某船浮在水面上,船身長定為L,質量定為M,當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從船頭運動到船尾,求船身相對于地面的位移為多少”。
四、結束語
變式教學僅僅是一種應時而生的新方法,是對新時期物理教學的一種嘗試,然而這種“變式”思維卻具有承前啟后的意義[4]。高中教師在物理課堂上運用變式教學方式,能夠幫助高中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掌握物理學的深刻內涵,體會物理學家的科學精神,培養自身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探究物理學的過程當中,掌握主導權并有興趣與勇氣不斷向前探索,真正成為一個物理學者。
參考文獻:
[1]吳佳新.高中物理課堂中變式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學理科園地,2016,12(6):38-39.
[2]曾桂超.變式教學讓高中物理習題課更高效[J].新課程·下旬,2017(12):176-176.
[3]劉宇虹,陳銘斯.基于高中物理簡約課堂的習題變式教學例探[J].物理教學探討,2017,35(3):12-14.
[4]趙龍.變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性應用[J].考試周刊,2017(83):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