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渤洋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之大是我們難以想象的,與中國的未來息息相關,所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非凡。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儒家文化,我們要繼承精華去其糟粕,辯證的去看待它。中國的發展需要以文化為動力,它的重要性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
關鍵詞:傳統文化;價值;現代;影響力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現實產生著深刻的影響,也對世界文化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
什么是文化?在我國,“文化”一詞,古已有之。“文”的本義,系指各色交錯的紋理,有文飾、文章之義。《說文解字》稱:“文,錯畫也,象交文。”其引中為包括語言文字在內的各種象征符號,以及文物典章、禮儀制度等等。“化”本義為變易、生成、造化,所謂“萬物化生”(《易·系辭下》),其引申義則為改造、教化、培育等。文與化并聯使用,則最早見于《周易·賁卦》之“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先將“文化”合為一詞而用的是西漢的劉向,他在《說苑·指武》中寫道:“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誅。”晉柬皙《補亡詩-由儀》稱:“文化內輯,武功外悠。”南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云:“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中國古代的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屬于精神文明范疇,往往與“武力”、“武功”、“野蠻”相對應,它本身包含著一種正面的理想主義色彩,體現了治國方略中“陰”和“柔”的一面。
民族性、國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屬性之一。在世界歷史上,各民族、各國家分別在不同的自然、社會條件提供的舞臺上,演出了性質不同、情節有別、風格各異的文化正劇。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偉大貢獻。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藝,精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哲學宗教,完備深刻的道德倫理,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基本內容。在歷史性意義上,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現代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濃厚的人本主義色彩。中國最早擺脫了神的權威控制。盡管中國古代也存在各式各樣門類繁多的宗教儀式,如祭天、拜祖等等,但神學真正在思想信仰層面對人的控制或曰束縛是極少的。“子不語亂力怪神”,“未知事人,焉知事鬼”,中國傳統文化對鬼神采取的是“敬而遠之”的態度;相反它更關注人,關心凡身肉體所構成的蕓蕓眾生,子曰:“仁者愛人”,“泛愛眾而親仁”,提倡對人的關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精華。這一點,與我們當代社會提倡的以人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極強的時代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品質,以及燦爛的傳統文化,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稱道。這不僅對于樹立中國的自信心,也對于世界文化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當功利主義、拜金主義日益侵蝕著人們的心靈,當人們面臨“后工業化”、“后現代”的心靈荒原,當人們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再也找不到價值信仰。中國傳統文化“內傾”性品質,以及“內圣外王”原則,給了多少人以心靈慰藉。當人們不再相信正義、善良,不再相信博愛和同情;當人們專注于愛情的肉欲性愛中,當人們只干著“損人利己”、“惟利是圖”時,中國傳統文化道德的純粹性,給了多少人以行事準則,不再讓他們在現代社會中找不到自我。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許多外國人所仰慕和傾倒,故宮、長城總會贏得外國人贊嘆。這種真正屬于中國的東西,具有十分重大世界意義。
中華傳統文化為我們提供了價值觀方面的豐富精神財富,諸如天下為公、民胞物與的社會理想;崇德重叉、仁愛胸懷的道德情操;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奮爭精神;厚德載物、海納百川的寬容品格;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責任意識;澹泊明志、君子慎獨的自警意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憂患意識;超越功利、崇尚節儉的生活態度等等。傳統文化中這些價值取向,對個人的品格高度、職業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吸取中國文化精髓建立的人格魅力,體現在為官為人為親為友的方方面面言行中,這些言行是由價值觀念主導的內在精神氣質的行為外化。
傳統文化中蘊涵無窮的智慧,也能為個人的業務工作提供大量的智力支持。國學大師錢穆一輩子研究國學,臨終前悟出一個結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天人合一。用現代語言翻譯就是人類的經濟與社會活動必須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他的女兒,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一生致力于科學,近年則聚焦于環境保護、循環經濟。父女兩人,一個從傳統文化出發,一個從科學技術出發,殊途同歸。這說明我國國學里有許多方法論上的東西可以古為今用。
傳統文化是歷史的長期積淀,形成為社會意識的潛流,滲入到了社會心理的深層,她的影響隨處可現的。只有深入學習弄通弄懂傳統文化,我們才能真正讀懂中國,在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基礎上,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時代進步的要求,創造性地為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充實新的時代內容,使之不斷完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傳統文化內容創新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注意吸收世界先進文化的精髓,以求同存異為原則,大力學習、吸納外來文化的積極先進內容,充實發展中華傳統文化,使中華文明、中國文化不僅與世界文化同步發展進步,更要讓充分體現民族特性的中華傳統文化真正融入到世界文化之中,從而充分展示中華民族光榮的發展歷史,以贏得世界的尊重,進一步振奮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張小英.高校圖書館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和途徑.商品與質量2011 年 8 月刊.
[2]鄧顯超.提升我國傳統文化的機遇與挑戰.長白學刊,2009 年第2期.
[3]徐琴,試論新形勢下的中國傳統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