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進程的不斷深入,依法治國的不斷推進,我們對法律專業的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使高校面臨著對法學專業人才的教育模式、培養模式有了新的要求與挑戰。新形勢下,我們對法學教學模式有了進一步的探索,創新性的提出模擬法庭教學。對高校開展模擬法庭教學,打破傳統教學中以老師講課為主導的模式,注重學生參與庭審活動的廣泛性,提高學生參與法律的實踐能力,表達能力與臨場應變能力。
關鍵詞 模擬法庭 實踐教學 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2016年安徽省重大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6jyxm1077)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遠芳,皖南醫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經濟法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212
一、關于模擬法庭教學研究的概述
模擬法庭教學是法學教學中相對傳統教學方式而言的一種案例教學方法。它主要是通過一種假設案例虛擬審判形式來體現,是講授審判程序、證據規則、法律辯論、庭審技能、具體審判制度以及法律文書寫作等職業技能的主要方法,也是法學本科專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模擬法庭教學是模擬一次案例的案由和庭審的全過程,旨在讓法學本科學生熟悉法庭審判的常規流程,同時也為法學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助于提升自身能力的機會。模擬法庭是以法律基礎理論課教學為依托,以學法、用法、普法為宗旨,以提高法律素質為目的,由法律專業學生按照程序法的規定自編、自演的仿真法庭。模擬法庭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為學生提供一種真實、系統和全面的法律訓練,使填鴨式無生氣的法學教育模式變成了能動式生動活潑的模式。
(一)模擬法庭教學研究的歷史淵源
英國是最早實行模擬法庭教學的國家,起源于14世紀的英國著名的四大律師學院。當時模擬法庭的主要作用是決定哪些學徒可以正式成為英國律師協會的正式成員,并可以獲得出庭辯護的資格。直到20世紀初,模擬法庭教學研究作為法律職業培訓的手段開始引入中國,并逐步在高校中試驗展開,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已經有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模擬法庭,并將模擬法庭教學實習作為學生畢業前最后一年的必修課程。隨著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這一制度在高校越來越受重視,199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專門將模擬法庭作為一項實踐性教學環節作為規定。
(二)模擬法庭教學的特點
以實踐為核心。模擬法庭教學是一種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新型教學方式,具有高度的實踐性。以學生自己的主動去完成這一課程,由學生扮演法官、檢察官、原被告、辯護律師等等相關人員。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這一審判過程,加深專業知識的理解能力,對自己未來的職業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以學生為主體。模擬法庭教學不再像傳統教學課堂以老師講課為主的模式,而是以學生為主力完成這一教學任務,老師是整個模擬法庭教學任務的幕后指導者。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而且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
以系統訓練為實踐要求。模擬法庭的開展不僅僅只要求進行法庭辯論環節,隨之而來的是復雜的案情,錯綜的法律關系,多種部門法之間的交織縱橫。所以,為了對模擬法庭的順利進行,實訓的學生通常要做大量的功課,需要在開展模擬法庭之前進行系統的訓練,既包括實體的法律理論知識,也包括程序上的法律規范要求,這種系統的訓練方式以及訓練成果也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做到的。
二、關于高校模擬法庭教學項目設計
(一)模擬法庭教學課程設計內容
對于法學本科一年級的學生,實行模擬法庭實踐教學導入。鑒于專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其專業知識的困乏,理論水平淺薄,直接引入實踐教學不但不切實際,也容易誤導學生思維,因此,大一年級學生僅僅進行實踐導入教學。具體而言,由高年級同學演示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以及行政案件庭審案件程序,由教師引導學生對案件進行討論,針對實體法和程序法提出問題,由高年級學生予以分析解答。此外,選取部分低年級學生演練模擬庭審案件,實體知識不是主要把握點,程序是關注的關鍵,讓學生在庭審中直接感知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以及行政案件的庭審程序。 通過直接參與庭審,直觀了解庭審程序,增加程序知識的認知,激發低年級學生對于法學專業實踐興趣,引導學生從入學之初就開始設計自己的人生規劃角色,設定專業目標和方向。
對于本科二年級學生,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深入,主要是以提高其口才和思辨能力為宗旨。大二年級學生,已經初步了解法學專業知識,在此基礎上,應側重學生口才和思辨能力的培養。安徽省未來律師辯論賽以及安徽省大學生模擬法庭比賽,參賽學生集中在大二及大三年級學生;同時大二大三年級是思辨形成最關鍵的時間,需要有針對性的予以訓練。具體而言,在大二年級開設模擬法庭庭審辯論口才實訓課程,在各專業課實踐課程中予以開設,以四課時為宜,通過課堂實踐演練進行規范化培訓。此外,組織大二年級辯論賽以及模擬法庭比賽,增加實訓機會,讓學生在比賽中鍛煉口才和思辨。因為作為法學專業學生,口才和思辨是必備技能,也是進入司法職場的優勢。同時,辯論賽以及模擬法庭比賽選取社會熱點法律問題,尤其側重醫事法、衛生法方向熱點,既能與時俱進的了解專業熱點,亦能在實踐中加深程序法和實體法的把握。通過比賽以及實訓課程,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辨能力、法律知識的運用能力,為綜合模擬法庭的開展奠定基礎。
對于本科三、四年級的法學學生,模擬法庭實踐要求是教學綜合運用。法學專業高年級學生,已基本掌握專業課知識,重在程序以及綜合知識的運用把握。需要更加深入細致的研討和數字化模擬實驗室的演練和操作。具體而言,主要集中在各專業課案例討論。運用法律診所的優勢,在診所學生的引導下,綜合社會重大案件討論。此外,發揮數字化模擬法庭的情景優勢,利用模擬法庭教學課程,結合法律實務與法律文書寫作實驗課程,綜合專業知識,對學生的法律執業能力進行規范化訓練。與此同時,組織第二課堂模擬法庭活動,走進法院,參與庭審,增強學生專業實踐能力。通過案例討論以及數字化模擬法庭實驗室的應用,結合法律實務與法律文書寫作課程教學,培養學生案例分析能力和法律知識運用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法律執業素養和職業素養。
(二)模擬法庭教學過程安排
1.確定案例,研讀案情
模擬法庭的第一步,也是模擬法庭教學的開端,就是確定案例,熟悉案情,理清法律關系。這一步是基礎,也是很重要的一步。一般認為選擇作為模擬法庭教學的案例難度要適中,不能太過簡單,也不能太過繁雜。那些案情過于簡單,法律關系很明了,法律責任很清晰的案件,在庭審中一般只是走一個法律程序,而不能引起雙方律師激烈的辯論,模擬法庭的教學也不能給學生帶來法律思維的啟發,不能實現模擬法庭教學帶來的初衷與目的。對于那些過于復雜的案情,法律關系都很難理清,法律責任也不容易明確,尤其是需要進一步進行技術鑒定的案例,會給學生的模擬法庭任務帶來很大的困擾,模擬法庭進程難以展開,同樣起不到該教學方式應有的作用。
2.角色分配,各司其職
模擬法庭教學實踐課程是針對全體法學生開展的課程,因此課程中角色以及任務應當顧及到班級的每一位同學,當然也可根據班級學生人數進行分組模擬。關于角色分配,既包括審判人員,控訴人或原告方,辯護人及被告方,證人,鑒定人等需要參與模擬實戰中的角色,還有需要研讀案情、分析案情、整理證據、查找資料、撰寫文書的人員,需要大家通力合作,一起努力才能在這樣模擬法庭的教學實踐中學到課本中難以學到的知識。
3.前期準備
雖然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最后的關注點都在法庭庭審中予以體現,但是模擬法庭開庭前的工作是這整個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前期工作非常的重要也很復雜,需要同學們相互配合,互相協助才能很好的完成。查找材料不僅包括法律法規的資料,也包括一些案情涉及相關專業的資料,其中可能涉及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知識,這就要求準備這一部分工作的學生需要耐心的學習,虛心請教相關人士。對于負責文書寫作的同學,需要對文書寫作的格式有一定的了解,對文筆也要有一定的基本功,盡量做到專業化,寫完之后要讓老師予以指導,精益求精。
4.正式開庭
模擬法庭正式開庭應當盡量遵循實踐中真實開庭的程序,角色模擬的學生應當嚴肅認真,在場的旁觀人員也應當遵守法庭秩序,不得喧嘩吵鬧。角色模擬的學生在庭審前也應當參與案情研讀分析,了解自己所處的角色,全心投入,以專業化的、精準化要求自己。不僅追求實體上的公平也要追求程序上的正義。法庭辯論環節不能僅僅是為了達到激烈爭辯而爭辯,而應當根據案情的實際需求仔細斟酌,要圍繞實體法律問題辯論。整個庭審過程應當保持連貫性,指導老師不得在庭審中干預庭審的進行。
5.庭后測評
在每次模擬法庭環節結束后,班級的每一個成員要就自己所擔任的角色進行總結分析,要對此次模擬的案情進行分析總結,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指導老師也要根據此次的模擬法庭教學環節進行跟蹤記錄,對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對此次教學任務取得的成效進行總結。
三、模擬法庭教學可操作性分析
(一)外部環境分析
隨著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不斷深入,國家對法學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社會對應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日漸擴大,加大對高校法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迫在眉睫,實行模擬法庭教學不僅符合當前教育目標的要求,也是解決目前法學問題教育的必要手段。在數字化發展的今天,教學方式也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模擬法庭教學是經濟發展實踐要求的必然產物。
(二)內部原因分析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我們的法學學生對于法律的理解僅僅存在于文字上的解讀、法條上的表達,以及對案例的分析,對于司法實踐中的操作機會基本上在學校階段是沒有機會接觸到的,導致法學生在畢業之后的就業中就會出現很多問題,不能正確的運用法律,這不僅會打擊到剛就業時學生的信心,也會給之后的職業生涯帶來不好的影響。
四、結語
法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不能脫離司法實踐活動而閉門造車。“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加入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環節,才能用實踐來檢驗真理。模擬法庭教學是一種兼顧理論學習與司法實踐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也為畢業后的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柳穎.模擬法庭教學中國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高教論壇.2014(4).
[2]夏利民.模擬法庭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之探索.中國大學教育.2015(12).
[3]劉春梅、李建寧.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問題與對策.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4).
[4]李海娟.卓越法律人才導向下模擬法庭教學的理性安排.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5).
[5]葛天博、李明堯.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視域下模擬法庭教學效能、困境與改革.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3).
[6]徐萌.法律專業模擬法庭教學模式探索.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