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旺英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通訊的普及,家訪的形式不再是單調的上門竄戶了。不過,上門家訪方法雖舊,但“魅力”不衰,效果仍然最好。而上門家訪所涉及的因素較多,例如:受訪的對象、走訪的時間。如何合理運用這些因素,化被動為主動,使家訪的效果最佳,對學生的幫助最大,正是我們做班主任所不能忽視的問題。
關鍵詞:家訪;有效家訪
本人自2007年7月畢業參加工作至今已有11年,其中有1年承擔副班主任工作、1年級長工作、四年團支部書記工作、5年副校長工作。在致力于這些工作過程中,我發現家訪是學校領導帶好學校、年級、班,促進學生進步所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每一個校領導的常規工作。在QQ、電話、微信等通訊手段還沒有出現或普及的時候,老師若要對學生家庭、家長等有所了解,就必須要上門家訪。時至今日,通訊方式多種多樣,人們之間的交流是越來越方便快捷,但上門家訪依然不能被這些手段替代。在此,本人就如何做好上門家訪的問題,談談自己的愚見,請大家不吝賜教。
一、有效家訪的作用
教育直接涉及到三個個體:老師、學生和家長,這三方面溝通的主干道就是家訪。老師家訪,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重視和關懷,是一種另類的激勵。家長也渴望老師家訪,認為這是對他們的幫助:在子女教育的漫長而艱辛的道路上,自己不是單干,還有老師這一專業人員幫著呢!老師也需要家訪,家訪是對學生成長的“望聞問切”,了解學生問題的起源、發展,形成針對性措施,事半功倍的解決問題,消除班中的不穩定因素。總之,有效的家訪能在教育中形成合力,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二、訪前準備
家訪前要做好準備工作,要“備課”、“備學生”:明確這次家訪的目標、要了解的重點問題等。例如:我們要掌握學生的性格、愛好、優點與缺點,這次家訪所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家長應如何配合。通過各方面準備有關學生表現的各種材料,并在準備過程中進一步熟悉和掌握學生,以便在家訪中做到有的放矢。準備好后,就要先與家長預約,看雙方在時間上有無沖突。并且,家訪一定要讓該學生知道,不然學生會認為你偷偷摸摸的家訪,是去告狀的,這會失去學生的信任,也會減弱家訪的效果。
三、家訪時間的選擇
班主任家訪時間是否適當,對家訪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試問:若你睡眠正酣時被人打擾了,心情還會好嗎?人心情不好就有排他性,家訪聊天就不會暢順,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家訪時間的合理選擇,有利于把效果最大化,不容忽視!要確定家訪時間,最好直接向家長電話預約。但有些家長在電話中的回應很含糊,時間不夠具體。這時,就要多做一些工作了:向受訪學生了解家長的一些行為習慣,根據這些信息確定時間,然后讓學生回家后告知家長。
四、家訪對象
學生不是一種標準式,每個班中有數十名學生,就有數十個性格和家庭背景,因此,家訪是沒有公式可套用的。但學生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我們可以按實際情況家訪,最大可能地幫助學生:
(一)后進生
所謂后進生是指班級中那些紀律和學習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和社會背景的復雜是最為主要的因素。面對這類學生家訪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不論學生是否已發生問題,都要及早進行家訪。若發生問題,家訪可以促進多方協商,使問題得以妥善解決,并對學生起到警醒的作用。在平時,特別是學生有較好表現時更要家訪,將情況告知家長,表揚學生。如此,學生、家長意識到老師不是只會來告狀的,以后家訪,學生就不會感到壓力,家長也不會因子女行為不好而尷尬。從而達到有效家訪,能激勵學生改過、發奮,對家長教育子女的積極性有肯定和促進作用。
(二)優等生
優等生是指在班中紀律和學習較優秀的學生,這些學生正因為品行端正,又學有余力,大多都是活潑開朗,引人矚目。老師和家長對他們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和信任。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學生會出現沾沾自喜、驕傲自滿的現象。對這類學生家訪,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他們擺脫這些不良習慣,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三)性格內向生
對這類學生的教育要細心,因為這些學生大多教敏感、倔強,在班中是被孤立的一個群體。家訪前,要對他們進行細致的觀察與分析,充分掌握學生的信息。若出現偶發事件,在家訪中,言辭要婉轉,所謂“講者無意,聽者有心”,盡可能避免刺激到學生,給學生的成長造成陰影。
(四)貧困生
對貧困生家訪要凸顯一個主旋律——幫扶。在我們農村學校,貧困家庭還有很多,這些家庭所面臨的困境使得子女學習的條件受限,大多都有自卑感,學習情緒不穩定,容易滋生輟學思想。班主任的有效家訪,盡可能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調節和穩定他們的情緒,最終使學生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五)特殊學生
所謂特殊學生就是指智力、心理和肢體有缺陷的學生。這類學生在一所常規學校里屬于弱勢群體,往往是備受歧視、欺凌的,而這些學生的家長也長期處在子女前程生活的擔憂與壓力下。作為學校領導要時刻關注這些學生,定期家訪,與家長交流學生在校、在家情況。這樣一來,家訪次數多了,大家都熟絡了,家長知道你是真心關心孩子,當你是朋友,孩子上學也就更放心。學生回到學校會覺得更安心,有什么事情和班主任的交流就更容易了。
五、訪后工作
每次家訪后,都要把家訪過程以及所了解到的信息或發現的問題如實記錄。將學生平時的表現、家訪了解到的情況聯系分析,重新對其進行評定,對癥下藥,形成新的教育方法,及時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新教法實施后,要注意與家長保持聯系,交流學生的思想、行為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