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宗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所以,在當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而促使學生在自主思考中夯實數學基礎,以此來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積極思維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主要特點,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只有這樣才會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數學課堂中來,進而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會得到充分的發揮。與此同時,發展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能推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了小學生數學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只是單純的講授知識,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往往都是沉悶、枯燥的,這嚴重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和提升。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以此為基礎,積極創設有利于發展學生獨立思考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使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狀態投身到學習中來,以此來提升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新課開始就讓學生用準備好的圓規畫一個圓,接著展示學生畫出的圓并介紹自己是怎么畫的,但是同樣的方法畫出的圓卻不一樣,有的圓上是光滑的一圈,有的圓上是凹凸不平的,有些圓不是由一條封閉的曲線圍成的。怎么才能畫出一個光滑漂亮的圓?這時學生會積極主動的思考,傾聽同伴的發言,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和圓的各部分名稱在潛移默化中悄悄解決了。課堂上筆者雖然沒有創設情境,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卻投入了極大的興趣,這種趣源于學生的心理需求,源于對數學本身魅力的吸引,源于對數學思考的挑戰。
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打開創新之門的鑰匙,可以激起學生獨立的思考與積極的思維。傳統教學中教師以講解為中心,把每個知識點講得非常詳細透徹,可以說是一口一口地咀嚼后喂給學生,學生根本就沒有思考的時間,久而久之會造成嚴重的依賴性,不知思考,不會思考。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運用提問藝術,以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心中的困惑,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思考。
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度數和等于180°時,教師給每個小組學生提供兩組角(一組為40°、80°和120°,另一組為30°、40°和70°)讓學生用這兩組角分別構建三角形,學生迅速動手,認為三角形不就是三個角,三條邊組成的嗎?擺著擺著,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學生個個充滿了疑惑,為什么組不成三角形呢?學生認知沖突產生了,這時教師要留時間讓學生思考、猜測,因為只有在學生疑之后思維才能真正的啟動,怎樣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三角形呢?學生在借助已有知識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嘗試解決出現的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使學生的求知欲轉入活躍狀態,由疑點燃思維的火花使之產生好奇,由好奇引發需要,因需要而帶著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和探索。
三、選取趣味教學內容
由于小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又有很強的邏輯性,導致很多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沒有熱情。但是,數學來源于生活,和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充滿趣味的教學內容,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學習《平移和旋轉》這節內容的時候,學生了解了平移和旋轉的相關知識后,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哪些物體在運動的時候屬于平移?哪些屬于旋轉?這時學生就會積極的聯系生活中的具體事物,一些學生很快舉手回答:電梯的升降屬于平移,地球和車輪在運動的時候屬于旋轉,并讓學生對這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進行思考,對比看看這些運動有哪些不同點和相同點?通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和對生活事物的觀察很快發現:平移和旋轉在大小、形狀上沒有變化,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但平移是物體沿直線移動,旋轉則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將數學課堂生活化,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進而實現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鼓勵學生勇于質疑
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币囵B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最為核心的環節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思考。為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重視教師的提問,更為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敢于提問,擺脫教材的束縛、思維的禁錮,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本質地展開思考,展開富有創造性的認知活動,讓學生真正地學會思考。
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時,教師提出了三個問題,學生通過用尺子測量長方形、正方形的每條邊的長度,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的結論。我看到許多學生似乎有話說,此時我并沒有無視學生異樣的眼光,而是微笑著鼓勵學生有什么不同看法表達出來,將教學的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言。此時,就有學生提出不用尺子量同樣可以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如,圖形對折或者直接對各邊進行比較等等。在這樣自由而愉悅的教學之中,學生并沒有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能夠真正地體現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與能動性,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從多個角度來展開思考,實現了對知識與經驗的重新加工與整合。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會思考與思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
總之,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來的,而是需要落實于每一節課中,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要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多自由選擇與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思考,使學生成為新一代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偉.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分析[J].才智,2011(24):10-11.
[2]何慶林.試析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教育,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