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文
【摘要】隨著新課改思想的不斷深入,對于高中歷史教學創新方法的研究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改變了傳統化的教學思想,對學生自身的學習反饋給予了高度重視。為了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幫助他們掌握創新性的學習思維,本文通過對高中歷史創新型教學途徑展開探究,希望能夠起到一些積極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歷史 創新途徑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048-01
在貫徹新課改教學理念的時候,教育界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教學創新,倡導以學生為主展開學習,進一步提升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高中歷史不僅僅在高考中有著不小的比重,同時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改善傳統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弊病,讓學生樹立更為多元化的學習意識,這對其未來發展大有幫助。
1.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
在進行創新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探究。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能夠使整體的教學氛圍更加融洽,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師生、生生之間形成更為良性的互動。當然,在實際創設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聽取一下學生的建議,避免過于主觀化的教學情緒摻雜其中,要給予學生適當的自主權利。
例如在對《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教學時,針對“百家爭鳴”、“獨尊儒術”的歷史事件,教師不妨讓學生利用表演的情景學習方法,分別對這些歷史事件中的主要人物進行扮演。像扮演“孔子”、“老子”、“韓非子”、“董仲舒”的學生,可以借助教材上所給出的內容,按照自己的理解,來為這些“人物角色”設計一段獨白,將其所代表的思想展露給大家,讓學生從更為趣味化的角度來理解教學重點、難點。與此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出具有順序性的問題,根據這些“角色”所進行的獨白內容,向下面聽講的學生進行提問,像“‘彼亦人也,可善視之凸顯了哪一家的立場?”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展開進一步的探究。
2.引入電教的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電教手段已然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存在。傳統歷史內容的講解上,教師過多偏重于“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而借助電教中的多媒體影像、聲音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更為深入的理解歷史知識,拓寬其學習見解,幫助他們就一些重點、難點知識,展開深入性的理解和認識,這對創新性的教學發展大有裨益。
比如在對《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的內容進行學習時,對于中國是如何從“貧窮落后”走向“富裕文明”的內容,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尋相關的視頻內容,并將其整理為十分鐘左右的教學課件,讓學生對中國近代發展的過程形成一個初步的了解;其次,在“交通”和“通信工具”的發展認識上,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法,讓下面的學生來進行舉例,像一名學生說“電動車”,那么老師可以從網絡上搜尋相關的圖片和資料,讓學生對這項技術內容進行簡單的認識,加深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直觀化認識;最后,在對“大眾傳媒的發展”進行分析時,教師可以就“報刊業”、“廣播影視業”、“互聯網”等內容,設計相關的電子教學課件,讓學生以“新傳媒”的方法來展開學習和了解,深化教學質量。
3.展開必要的學習拓展
在高中歷史的學習過程中,由于應試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不少學生的學習目光只是集中在教材上,對于相關知識缺乏必要的拓展,這也就使得他們的歷史學習情況逐漸趨于窄化,個人歷史理解意識,也會變得越來越薄弱,這對于其未來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開展必要的學習拓展,不僅僅能夠豐富學生知識面,同時也是對其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
例如在對《現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學習時,在進行教材內容的講解與分析時,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一點,那就是在當前這個“科技爆炸”的大時代下,每一天都有新的技術出現,每一天也都可能會出現新的制度,所以在講解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妨讓學生根據課程上所介紹的內容,自己在課下展開相關的學習拓展。比如“中國的教育事業”,2000年中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內容,學生不妨在此基礎上,對互聯網教學的內容展開探究,分析當前一些網校的教學策略、自媒體教育的立足根本等內容,深化自身的教育意識,并在拓展的過程中,以小論文的形式闡述自身對于中國未來教育發展的建議,在鞏固相關歷史知識點的同時,也加深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達到創新學習的目的。
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針對教學途徑的創新,教師應該抱有開放性的教學態度,鼓勵學生多了解、多接觸,深化其歷史學習思維,幫助其建立更為宏觀化的歷史學習意識,這樣才能凸顯新課改的本質性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郝丹華. 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河南大學,2016.
[2]賀麗.史料教學與高中生創造性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D].浙江師范大學,2013.
[3]張瑩. 高中歷史教學與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D].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