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軒
【摘要】本文基于高三課外經典閱讀的意義,淺談高三課外經典閱讀開展的有效策略,學生不僅要轉變自身的閱讀理念,還應該使用策略性的閱讀方針來開展,以此達到提高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益的目的。
【關鍵詞】高三 課外經典 閱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82-01
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其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和終身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經典作品作為思想、文化的高度結晶,其對完善學生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精神層面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課外經典閱讀教學的效益一直不高,特別是在臨近高考的高三時期,課外經典閱讀的課時安排、次數就更少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部門力圖重新定位教育的意義,試圖改變人們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分數而閱讀的理念,希望通過正確的學習活動和觀念來不斷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此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強化我國新生代力量。
一、高三課外經典閱讀的意義所在
事實上,經典文學作品作為社會公認的、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文學價值、精神價值的作品,其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正是由于它高度的精神層次與豐富的內涵,可以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非常大的積極作用。通過閱讀課外經典文學作品,不僅有助于高三學生的人格發育和精神成人,還能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閱讀課外經典文學作品還有助于學生提高自我的理解能力、豐富自身的語言積累和素材積累,為學生提供無窮的創作靈感。由于高三時期的學生立馬要進行高考了,加強對其進行課外經典作品的閱讀,不僅有利于其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放松自己,還能豐富學生自己的語文素養,更利于其在高考當中獲取到高分。
二、高三課外經典閱讀策略
(一)轉變閱讀理念
首先,學生應該認識到經典文學作品閱讀是一種開放性的閱讀。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不斷提升,學生接觸到文學資源的途徑越來越方便,閱讀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但是,學生的閱讀精力是有限的,在面對龐大的文學作品時,應該有針對性的選擇文學作品,選擇有利于自己成長、能夠豐富自我知識的作品。因此,在進行經典文學作品閱讀時,學生應該重視學習的內在動機,基于自身的興趣去探索與尋找知識的原來與規律,從而構建起認知結構,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現代網絡與文化市場的不斷發展,各種“快餐”作品充斥著市場,在此情況下,學生應該注意對文學作品的選擇,盡量選擇文化素養高、思想意識深淵、包含豐富文化底蘊的文學作品。其次,對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過程予以充分的把握。通過對作品的整體感知,捕捉到主體的形象、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同時,運用批判思維對作品予以批判性的評價,以此創造出自己的獨特見解。也就是,學生在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當中,應該由被動的接受者逐漸向主動的探索者轉變,通過轉變來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熱情,并通過懷疑精神與批判性思維來正確的看待文學作品,從而培養學生的開闊性思維以及創造精神。這樣,學生才能成為一個不依附教師生存的獨立學習個體。最后,也許很多學生會說,高三作為高考的臨界年,自己學習教材知識都來不及,根本就沒有時間來開展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活動。事實上,這樣的認知是錯誤的,閱讀教材書籍是學習,閱讀課外經典作品同樣也是在豐富自我的知識,學習的目的并不只是為了獲取更高的分數,更是為了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豐富自身的知識層次。
(二)閱讀策略
為了能有效提高閱讀的效益,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可以通過比較性、延伸性和創造性的閱讀來進行。比較性閱讀,也就是學生通過對比兩部以上的閱讀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從而獲取新的認識。這種比較可以是對作品人物形象的對比,也可以是對作品主題的對比,還可以對同一題材下不同作品的創作形式、中心思想等內容來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能夠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并找出自己的閱讀“短板”,便于以后能夠采取有針對性的閱讀方針。延伸性閱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基于高三教材知識來進行延伸,也可以基于課堂內容來進行延伸。比如,在《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規律》這一課當中,提到了我國最早的中國志怪小說《山海經》、《穆天子傳》等一系列的神話傳說。在授課過程中,不少同學對教師提到的《山海經》怪物形象具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完全可以開展延伸性閱讀,在課后去圖書館借閱《山海經》進行閱讀,這樣,不僅與課堂知識聯系在一起,也豐富的學生的知識庫。或者也可以由教材所選的作品向其評論性的文章進行延伸,比如《山海經探秘》等。或者由教材所選作品向其同類的主體作品進行延伸,比如,與《山海經》同類的神話傳說作品還有《五藏山經》、《海外經》、《海內經》等等。通過延伸性閱讀,不僅可以規范學生的閱讀方向,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還可以有效啟發學生的思維,深化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創造性閱讀,主要指的是學生在閱讀完畢之后,基于閱讀作品開展的一系列的續寫、加工、再創造活動,繼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如說,在講授《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規律》中,一文提到了“志”并不是創作的意思,而是記錄的意思。也就是說,《山海經》等一系列的志怪小說是同歷史傳記一樣,是一個類別的。學生在課后可以通過記錄自己曾經聽過的志怪故事,從而鍛煉自己的文筆,或者是通過“新解山海經”的命題方式來對《山海經》當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再加工,進而培養自我的創造性思維。
三、結論
總之,在高三開展課外經典文學作品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要知道,閱讀不僅是豐富學生自我知識庫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放松自己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不斷提升自我的知識層面,也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因此,學生非常有必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保障經典文學作品在學生心中的分量,又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進而實現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管穎.課外經典閱讀的策略[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17):65.
[2]錢敏.沐浴經典 浸潤書香——課外閱讀現狀淺析與指導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0,(2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