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鄉村教師的工作壓力,造成了他們自身職業倦怠問題的出現。而職業倦怠不僅造成了鄉村教師自身教學質量的下降,同時還對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有著不良的影響。本文從造成鄉村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為緩解其職業倦怠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鄉村教師 職業倦怠 成因分析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194-02
所謂教師職業倦怠主要指的是教師在日常因超負荷工作產生工作壓力而對工作產生的一種負面的情緒。在我國教師職業倦怠一直是困擾學校的重要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職業倦怠的產生不僅會影響其教學質量,同時還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有著不良的影響,而鄉村教師在職業倦怠方面的問題往往要更為突出。從現實層面來看,造成鄉村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而針對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造成鄉村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分析
與城市的教師相比而言,鄉村教師的職業倦怠往往更為明顯,而造成其職業倦怠的原因也表現得相對多樣化。通過相關的調查分析可得知,造成鄉村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鄉村教師之間往往有著較大的競爭壓力,且工作內容也相對較為繁重,這使得他們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工作中;其次,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造成了社會中一些不良思想和風氣的產生,這給鄉村教師教育引導的成果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同時還給鄉村教師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挫敗感;再次,教育的改革法發展要求鄉村教師在教學中能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要求其既能與學生之間構建良好的關系又能在學生群體中保證權威性,這也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最后,與城市教師相比而言,鄉村教師的薪資待遇仍有較大的差距,薪資水平無法預期工作相適應也會造成其職業倦怠的產生。
二、緩解鄉村教師職業倦怠的對策
基于上述造成鄉村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應采取如下的對策來進行有效的緩解來提高鄉村教學的質量:
1.以教師積極性的調動為目標完善學校管理制度
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來調動鄉村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能從根本上對鄉村教師的職業倦怠進行緩解。一方面,各小村學校針對教師的管理應充分強調其民主性,確保在管理過程中能給予教師充足的自主權利并充分鼓勵教師在工作中積極創新,以充分有效的對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加以調動;另一方面,學校應針對教師工作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確保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從多元化的角度來對教師的工作進行評價,并合理的對教師評價的標注進行設計,從根本上體現學校在教師評價方面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則。此外,針對教師日常的工作學校還應對其進行充分的激勵來調動其積極情緒,以確保其能充分內化為教師工作的動力。
2.以教師工作壓力的緩解為目標提高其社會地位
要切實有效的緩解鄉村教師的職業倦怠也要求能充分有效的提高鄉村教師自身的社會地位。一方面,要求能從鄉村教師自身的薪資待遇出發,確保國家和地方相關部門能給予鄉村教育充足的重視以加大鄉村教育的資金投入來充分提高鄉村教師的薪資收入,進而有效對教師的壓力進行緩解;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能給予鄉村教師工作合理的期望。盡管教師在學生的教育培養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一作用也存在一定的有限性,給予教師工作合理的預期對緩解其工作壓力有較大的幫助。此外,要有效的緩解鄉村教師自身的職業倦怠也應重視促進其自身素質能力的提升,因此對教師進行培訓也很重要。
3.通過自我調節來實現對自身職業倦怠的緩解
合理的自我調節也是能有效對職業倦怠進行緩解的有效方式,因此鄉村教師在工作中也應重視進行自我調節。一方面,鄉村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應善于發現興奮點,以有效對工作的積極性加以調動來實現對自身情緒的調節,以實現對自身職業倦怠的緩解;另一方面,鄉村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學會進行自我肯定來調節自身的工作情緒,以確保自身在工作中能長久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此外,鄉村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還應重視與他人進行互動交流來對自身的負面情緒加以宣泄,并在交流過程中充分學習其他教師的工作的新的與經驗,進而有效實現對自身職業倦怠的緩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鄉村教師職業倦怠的產生給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同時還對鄉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造成了極大的限制。對此,我國各鄉村學校就必須針對造成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進行充分的分析,確保能以此為依據采取合理有效的對策來有效對教師的職業倦怠加以緩解,進而為提高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車麗娜; 閆巧.鄉村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分析與建議[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9)
[2]杜振林.當代鄉村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02)
[3]閆巧; 車麗娜.鄉村教師自我價值感現狀調查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7(06)
作者簡介:
王秀娟(1977.02-),女,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研究方向:中小學心理,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