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澤靜
【摘要】高職學生的人文課程承載著對學生自信心及自我規范,自我提升等人文素質的培養。教師能找到一個恰當的課堂切入點來完成人文教化是很重要的。本文介紹了在寫作課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提供了一些實踐經驗。
【關鍵詞】人文素養;寫作課程;規范意識;自我提升
當前,各類高等院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在五花八門的人文課程中,應用寫作的內容不可或缺。應用寫作的教程旨在提高學生對通用類文書及相關專用類文書的把握能力,但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層面來看,這部分內容絕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會學生寫文章,而應該從思想意識的角度深入開掘其功能,使學生在獲得基本學科知識的同時,汲取到更多有益的要素,其中之一,就是要培養強烈的規范意識。
信息時代的到來為人們的交流和溝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人們也感受到了空前的高效,但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也隨之出現。大家在利用各種手段進行書寫和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呈現出很大程度的隨意散漫和不確定,不規范。例如在稱呼上,將“同學”寫為“童鞋”,將“大俠”寫為“大蝦”,將“美女”叫做“美眉”,將“俊男”叫做“菌男”,將“我”說成“偶”,跟任何人都可以稱呼“親”:常用語上,將“我愛你”說成“愛老虎油”,將“這樣子”說成“醬子”,將“東西”說成“東東”,將“批評”說成“拍磚”;興奮不叫興奮,叫high;什么不叫什么,叫神馬;喜歡不叫喜歡,叫稀飯;不要不叫不要,叫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不可否認,很多網絡語言和新興詞語使人們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直接,或許也增加了某些幽默的色彩,迅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離。但從語言文字發展和延續的長遠角度看,這些不規范的字詞顛覆了傳統的寫作感覺、寫作規范和寫作理念,伴隨而來的是錯別字迭出,語言缺乏邏輯,寫出的東西格式混亂,更勿論在語言中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內涵了。對于處于成長期的學生而言,長此以往,這樣語言交流上的隨意性必然會帶來行動以及思維等各方面的不規范,對學業,對自身發展,這都是非常有害的。基于以上認知,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利用學科知識培養規范意識
首先,應用文的格式具有規范穩定的特點,它不因時間地點和作者身份的不同而發生任何改變。在教學中,講授應用文格式的規范性是培養學生規范意識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另外,應用文寫作中名稱的使用也要規范。涉及機關名稱,地名,人名等等各種各樣的名稱數量巨大,紛繁復雜,相近、相關的很多,而且時有變化。稍有不慎就可能寫錯,從而直接影響到應用文的使用。因此教學中要告誡學生使用名稱務必謹慎細心,要使用全稱或規范化的簡稱,這樣才能正確發揮應用文的功效。還有,應用文的語言體現出真實、準確、嚴密、簡練的特點,它完全排斥虛構和杜撰,不能產生歧義,要求條理清晰順暢,沒有贅言,必要時運用文言詞語來增強其嚴謹莊重的感覺。如行政公文中常用的“商榷”、“面洽”、“不日”、“業經”、“擬定”等書面語言;求職信中使用“靜候佳音”、“佇候德音”等請求語;函中使用“貴公司”、“收悉”、“專此函達”等等。閱讀和使用這樣的語言是學習應用文的必需。相信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定會回歸到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同上,從而自主地在應用文的寫作過程中強化對文化的認知。
二、利用課堂行為培養規范意識
充分利用課堂行為,從小處著手進行引導和規范,能使學生的規范意識落到實處。寫作課程離不開寫作訓練。在完成作業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使用統一的作業紙,并力求文面的整潔美觀。這樣既能使學生更加精準地掌握文種的格式,也是對他們規范意識的一種強化。此外,課堂上回答問題或進行討論時,都要求學生有意識地使用規范的語言,使某些學生克服說方言的習慣,或逐漸改正用詞不妥、吐字不清、前言不搭后語等毛病。在作業的上交時間上也要做出嚴格的規定,要讓學生意識到不能拖沓,做事情要嚴謹有序。另外,在上課過程中,總會有學生表現得心不在焉,更有甚者會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要多多強調課堂上的規范,告誡學生規范是一種意識,更是一種行為,一只習慣。實踐證明,這樣的課堂管理非常有效,學生會心悅誠服地認真聽課。
三、將規范意識的培養延伸到課堂之外
眾所周知,一門課程的影響力絕不能僅止于課堂上,而是要使其功效延伸到課堂之外,使教學發揮最大的教化功能。學生在應用寫作課上養成了規范意識,就一定要讓這種意識去約束和指導他們在校園的生活和以后的求職、工作等各方面。例如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已經能夠有意識地使用普通話,且語句流暢,表意清晰,這是教師一定要鼓勵他們將這一良好習慣貫穿到生活中,久而久之,學生地語言表達能力自然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在要求學生規范課堂行為,如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認真聽講等各方面時,也可以將課堂行為規范地意義擴大一下,提示學生作為一名企業的員工,更要有生產規范意識和規范地行為,以適應企業的需求。再如講授“求職信”這一內容時,更可以在這種授課方式上大做文章。在寫作求職信時,從自我介紹到謀求一個職位,再到表明白己的決心和留下聯系方式,無不是對學生規范意識和行為的一次全面考驗。哪一個環節的內容不務實,不嚴謹,不規范,都將直接影響求職信作用的發揮。其實,寫作求職信更是學生自我總結、自我展示的一個過程。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評估,就很難在企業中尋求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因此,教師可巧妙抓住這次契機,提示學生時刻規范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生活習慣,以便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下一步真正的求職面試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教師還可就求職面試時的一些規范要求,如著裝、禮儀等做進一步引導和介紹,使學生從思想高度認識規范的重要性并朝著這一方向去努力發展。
綜上所述,在寫作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需,也是教學目標完整化的一個體現。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不失時機地滲透規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