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我國教育界和相關學者開始更加關注小學幸福教育。如何有效的開展小學德育教育下的幸福教育,幫助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研究課題之一。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對開展小學幸福教育提出了相關的措施和對策,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幸福教育;對策
進入新世紀后,我國始終將教育置于優先發展的地位,并從政策和資金等層面大力扶持教育事業的發展,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從而對我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小學生因為身心發展以及與社會接觸相對不深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幸福”還有著個性化、理想化的憧憬,追求自己認為的幸福應當是我國小學生最為重要的渴望與期盼,所以,對小學生同時開展德育教育中的幸福教育工作,一方面是基于人本理念、遵循小學生的個人意愿,另一方面也是小學思想道德教育任課老師和班主任必須履行的職責。為此,筆者基于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對幸福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實施措施和對策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討,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個性化的幸福觀帶來了諸多的問題
對小學生開展幸福教育面臨著較為明顯的困境和問題,特別是在我國經濟文化建設取得初步成果,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高度豐富的當前,許多小學生也受到身邊大人的影響,幸福感逐漸淡化,郁悶、煩躁和無聊正成為越來越多小學生評價學習和生活的詞匯。這些問題和困境都對小學生的幸福教育和道德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由此必須正確的理解幸福的概念,筆者認為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成長環境有所不同,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也開始逐步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雖然我國放開了二胎政策,但是現階段的在校小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容易被寵愛、呵護和嬌生慣養,基本上都不會為物質生活所發愁和擔憂。那些家庭環境極度優越的小學生,還要考慮出國學習等。筆者認為,雖然我國小學生有著相對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但幸福觀卻是不全面、不健全的,如果小學生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生長環境,自然會產生空虛、無聊和乏味的負面情緒。這主要是由于幸福觀除了物質生活以外,還受到精神生活的顯著影響。
二、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必須將幸福教育作為基礎
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必須要注重培養他們的幸福感,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幸福觀。就我國過去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來說,過度關注了理論化和科學化,沒有關注和重視到小學生對于幸福的追求以及最為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需求。所開展的德育教育,只是簡單的向小學生要求必須要熱愛祖國、遵守相應的規范等,要為他人帶來快樂和幸福。如此一來,德育教育的內容就會變得空洞,小學生就提不起學習的興趣,雖然我國眾多德育教育工作者和相關學者廣泛而深入的探討了創新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措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就現階段我國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而言,沒有重視將小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之上,使他們一直居于被動的地位來接受德育教育,導致教育活動未能充分聯系小學生的現實實際,沒有重視小學生的幸福狀況,導致小學生對德育教育缺乏必要的積極性和熱情。
因為幸福是所有人的最為基本的需要,會促使成年人努力工作,學生努力學習,所以,基于幸福教育來開展德育教育就有著較強的重要性,能夠有效的解決現階段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問題和困境,獲得較為理想和顯著的成效。
在全球化的當今,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而在感官刺激豐富多樣的同時,淳樸的愛心、寧靜的美感、高尚的情操和內在的激情卻不斷的沉淪和消逝。小學生的成長環境也較往日而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而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對于廣大的小學德育教育工作者和班主任來說,必須要以生為本,關注他們的生活和成長環境,為他們帶來豐富多彩的樂觀感受,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獲得幸福的方法,促進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幫助他們身心全方位的健康發展。
三、增強小學生獲得幸福的能力與品質
小學生要想養成積極向上、健康正確的思想品質,就要盡可能的幫助他們培養出滿意、快樂、幸福的情感。對于教師來說,要充分結合小學生身心發育的特點,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建構出積極向上的理想,認識到周邊環境中存在著大量美好的人和事物,讓他們自己體會到幸福的意味。大量研究表明,無法體會到美好、幸福的感覺,以及缺乏積極向上的理想是導致小學生感覺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小學生遇到難題而難以下筆的時候,如果教師及時正確的進行引導,讓他們自己進行思考獲得答案,他們會表現出激動、高興、歡呼跳躍的情感和姿態,這就是他們感受到幸福的時刻之一。
四、提升德育教育中幸福教育的相關措施和對策
筆者認為,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必須要重點關注幸福教育,在客觀、科學分析影響小學生幸福感的相關因素的基礎上,制定并實施科學的措施和對策,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升德育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幫助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
1、融匯中西,豐富幸福教育的內容
對于小學教育工作者來說,必須秉持著客觀、洋為中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來充分吸收和利用中西文化中關于幸福感的精華部分,以便能夠積極的影響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樣,不僅能夠小學生開展理性、客觀的幸福教育,而且還能夠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
2、學習模范人物的幸福觀
模范英雄人物的幸福觀基本上都是科學的、正確的。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幸福教育中,可以將雷鋒作為典型人物來對小學生開展教育活動,雷鋒認為為他人服務就是幸福的。利用榜樣效應,來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幸福觀,通過幫助他人來獲得幸福感。
3、普及幸福感教育
幸福教育走進我國小學德育教育的課堂,是時代發展客觀條件的必然要求,利用幸福教育,可以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際交往方式,發展出差異化的自我意識,形成健康的性格,塑造出樂觀向上的思想品質。筆者認為,對于小學教育工作者來說,一定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他們正確的對待榮譽、挫折和困難。
五、結束語
對小學生同時開展德育教育中的幸福教育工作,一方面是基于人本理念、遵循小學生的個人意愿,另一方面也是小學思想道德教育任課老師和班主任必須履行的職責。小學生因為身心發展的特殊性,對于幸福的理解也有異于成人,這就對廣大小學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以生為本,提升德育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幫助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開創幸福教育共享美好生活[J].王亞靜.新課程(下)2015年12期
[2]以德育課程教學為載體的幸福教育[J].蔡子烈.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年02期
[3]探索幸福教育途徑促進學生健康成長[J].王睿.中國民族教育2014年06期
作者簡介:羅丹丹(1981一),女,廣東梅州人,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