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實 李梅 田李強
摘 要:文化滲透是分層教學的重要策略。教師巧妙地利用文化滲透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迅速站在相近的起點領會不同層次的數學知識內涵,達到教學效率的最大化。文章從數學文化和文化滲透的含義、文化滲透在分層教學中的意義、文化滲透的方法與途徑三方面,研究基于中職數學分層教學的文化滲透策略。
關鍵詞:分層教學;中職;數學;文化滲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5-0042-01
分層的模式有很多種,不同的環境適用不同的模式,如走班模式、班內分層目標模式、定向培養目標分層模式、課堂教學分層互動模式、個別化學習模式等。但是歸根到底,分層教育的內在本質就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領會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內涵,從而使他們達到最近發展區。但問題的關鍵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用什么方法才能讓他們各有所得。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數學概念是所有數學知識的基礎,如果說數學概念是撬動中職數學的杠桿,那么文化滲透的策略則是杠桿的支點。下面,對中職數學分層教學的文化滲透策略進行論述。
狹義的數學文化指數學思想、精神、方法、觀點,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廣義的定義還包含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與人文的交叉、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等。無論是數學概念、公理、運算法則等重要知識的起源和發展,還是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發展中的人文成分、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將它們滲透到數學的教學中即為文化滲透。
數學教學大綱已把數學文化加入其中,突出強調了數學文化的重要性。文化在數學中的重生,體現了我國數學新意識的覺醒,也表明了文化內涵在數學中的意義非同一般。文化滲透實際上是為了營造一個適合學生的形象化的本土化話語體系。
數學文化主要指數學概念、公理、運算法則等重要知識的起源和發展。因為數學概念具有國際性和抽象性,其外延很廣,如果從他人抽象的話語體系去理解,會增加難度。比如將國外的數學概念翻譯到我國,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滲透,因為翻譯成中文,必然有表達邏輯的一個本土化過程,必然增加本土文化內涵,那么教學中為何不能把這個文化滲透呈現給學生呢?數學家和翻譯家把數學內涵已經用本土化的文化元素進行了闡釋,教師把這層內涵釋放出來,自然能夠促進教學,撬動難點。因此,數學文化的介入,可以讓抽象數學轉化成形象數學,枯燥數學轉化為趣味數學。
數學文化的滲透在中職教學中有四大作用:一是繞過學生“談數色變”的心理屏障;二是使數學概念從神壇走下來,在內涵不變的情況下,多樣化表達,形成學生聽得懂的話語體系;三是讓數學知識學有所用,摸得著,看得見;四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消除“數學白癡”的自我認知。
(1)數學故事介入的方式。數學故事滲入是最普通的方法,也是容易使用的方法。數學故事充滿傳奇色彩,也往往蘊含著數學概念的起源,如笛卡爾的心形數學公式、無理數的發現等都能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數學故事可以讓課堂變得有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擺脫對數學的刻板認知。
(2)解析文字的方式。數學文化指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每一個數學概念的產生必然有它的文化根源,不可能憑空產生。雖然不一定每個概念的產生都有益于教學,但是數學概念從外文翻譯成中文必定注入了漢語的文化內涵,并且這層文化內涵一定能夠幫助學生生動地理解抽象概念的含義。因此,語文里常用的詞語解釋就可以為學生所用。比如,并集:并在漢語中是“合在一起”的意思,并集就是將兩個集合合在一起;交集:交在漢語中是交錯、同時的意思,交集就是集合同時交錯的部分。
(3)相似物類比的方式。數學源于生活,數學中的知識,其實可以用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形象化闡述,尊重認知的規律,從特殊形象到一般,讓數學更貼近生活。比如介紹集合的描述法,教師不必直接講數學,可以先試著讓學生用幾個特征描述身邊的人或物。如果僅用幾個關鍵詞就能精確地描述出一個人或物,那么學生也就具備了理解集合的描述法的能力,然后只需要套格式就可以了。
(4)故事創造的方式。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概念則是這門科學的濃縮精華。正因為如此,數學概念的學習會讓水平差異很大的中職學生望而卻步。但是通過文化滲透的方式使數學概念生活化,就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迅速理解理性的數學概念,并樂在其中。
總之,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層次,對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而在數學分層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教師應以數學故事介入、解析文字、相似物類比、故事創造等方式進行滲透,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文堯.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分層教學的幾種嘗試[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23).
[2]顧沛.南開大學數學課程十年來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校研究,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