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冰
[摘 要]針對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殘留問題,做了簡單的論述,提出控制策略。動物性食品作為人們日常食用的主要食品,其獸藥殘留的多少,直接影響著人們身體的健康。基于此,深度分析此問題,提出應對措施,有著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動物性食品;獸藥殘留;檢測
中圖分類號:R155.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8)17-0265-01
目前,我國總計制訂7537項農獸藥殘留標準,實現了常用農獸藥品種以及主要食品的基本覆蓋。后續工作中,將按照農業部制定的標準,修訂5年行動計劃,制定獸藥殘留標準。力求到2020年實現獸藥殘留限量標準數量2200項的目標,實現和國際標準的相互銜接,實現動物性食品生產有標準可依據、產品有標準可檢測、執法有標準可判斷。
1 獸藥使用情況分析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獸藥生產企業總計1809家,獸藥經營企業10萬家左右,獸藥年產值能夠達到439.55億元,銷售額達到406.76億元。其中生藥企業總計77家,年產值達到114.37億元,具體如下:1)豬用生物制品總計80種;2)禽用生物制品總計171種;3)牛羊用生物制品總計36種。中藥企業總計1542家,年產值為325.18億元。透過上組數據能夠了解,獸藥需求之大。獸藥原料藥產品包括氟苯尼考、鹽酸多西環素、硫酸黏菌素等。獸藥殘留問題是必然存在的,如何做好獸藥殘留的控制,成為研究的重點。
2 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殘留問題
2.1 檢測方法和標準不規范
我國雖然制訂了大量的農獸藥殘留標準,對將近140種獸藥,做出了禁限規定,建立了519項檢測方法標準,但多數標準局限于研究方法方面,提出的方法中不乏實用性差的。以克倫特羅為例,按照檢測標準,可運用液相法和氣質法等,進行獸藥殘留檢查。在實際應用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增加了檢測確證工作量,造成資源浪費。
2.2 監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殘留問題的發生,主要原因如下:1)超量用藥。在飼養的過程中,由于缺乏養殖經驗用藥過度,或者使用假冒偽劣產品,沒有達到效果,不斷增加獸藥使用量。2)休藥期規定落實不到位。對于畜牧動物用藥,要按照相應的標準執行,比如在出欄前14d停止使用青霉素和鏈霉素等。部分養殖戶為了獲得利潤,沒有執行停藥期規定,在牲畜出欄或者屠宰前,繼續用藥,進而造成獸藥殘留。3)濫用獸藥。養殖的過程中,若出現感染疾病,會給養殖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基于此,部分養殖戶為了減少疾病的發生,大量使用抗生素,來提升牲畜的抗毒能力,增加了獸藥殘留。各類抗菌素和激素等的使用,對人體的影響較大,極易引發變態反應、中毒現象、兒童性早熟、兒童肥胖等。基于此,加強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殘留的預防和監管,有著必要性。
2.3 抽檢樣品的代表性不強
對于動物性食品安全安全的監管,主要由食品監管部分和農業部門負責。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養殖環節的獸藥使用控制,但是實際發現的問題不多,在市場抽檢環節發現的問題較多。究其原因,具體如下:1)受到養殖管理相關規定的限制,抽檢人員無法直接和動物接觸,多由養殖人員負責。由于操作不規范和檢測知識了解不夠等因素的影響,難以保證抽樣的質量。2)抽樣的隨機性較差。考慮到散戶養殖的特點,對于抽樣檢測工作,多數是提前安排,樣品合格率高,難以真實掌握養殖情況。3)抽樣跟蹤性不強。動物性食品風險監測參數越來越多,檢測批數有所增加,不過合格率始終較高,和抽樣跟蹤的落實,有著直接的關系。
3 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殘留問題的控制策略
3.1 加大獸藥方面的把控
近年來,農業部不斷加強獸藥管控力度,采取了系列措施,具體如下:1)提高文號申報標準。在2016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獸藥產品批準文號管理辦法》中提出,進行申報,需要開展等效試驗,并且要提供完整的藥學資料[1]。2)加速獸藥安全評價。在2015年,農業部發文停用了4種人畜共用藥品,包括洛美沙星和氧氟沙星等,主要是針對耐藥性問題,進行防范。3)嚴格把控獸藥審批。4)加大獸藥診斷制品生產的把控力度。5)積極開展抗菌藥治理工作。從獸藥生產企業角度來說,要積極創新生產技術,提升藥品質量。
3.2 加大監督管理力度
若想提高動物性食品安全水平,則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做好全過程的獸藥殘留監控,做好源頭、過程、全程的把控。制定獸藥殘留監控計劃,并且實施計劃。依托信息技術,構建獸藥殘留風險預警系統,創新檢測方法,完善檢測體系,做好檢測質量的把控。對于獸藥殘留問題的防控,要從以下方面入手:1)加大行政管理力度。監督管理部門要積極履職,做好食品安全檢查工作,擴大樣本比例,做加大監測力度,保障動物性食品安全。積極推廣先進的檢測技術,完善監測預警系統[2]。2)做好養殖環節的把控。做好養殖戶獸醫基本常識以及法律法規等的培訓,使其能夠做到科學用藥,能夠準確識別真的獸藥。加大宣傳力度,增強養殖戶對獸藥殘留的認識。3)加大處罰力度。從獸藥生產企業和飼料企業等方面入手,加大檢查力度,加大處罰力度,規范獸藥和飼料的生產。
3.3 加大獸藥殘留檢測技術的研究
對于獸藥多殘留分析,要解決系列問題,包括多種物質同時提取問題、靈敏度問題等。基于此,還需要加大技術研究力度。目前,較為常用的樣品前處理方法包括SPE和MSPD法等。在獸藥殘留檢測的過程中,為了確保檢測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需要做好技術操作全過程的把控,規范檢測人員的行為,做好檢測質量的把控。藥品檢測工作的開展,若想保證樣品的代表性,需要養殖戶、檢測人員等的相互配合,規范檢測操作[3]。
4 結束語
對于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殘留問題,要從源頭和過程等方面入手,做好嚴格的把控,最大程度上減少獸藥殘留問題的發生,保證食品安全。對于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殘留問題的防控,需要從養殖戶和飼料生產企業等主體入手,做好監督管理工作,保障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 王安波,孫思,楊梅,等.動物源性食品中獸藥殘留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7(5):230-230.
[2] 陳小聰.動物源性食品中獸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農產品加工:上,2017(8):70-72.
[3] 麻麗雅.動物性食品中氟喹諾酮類獸藥殘留檢測技術[J].湖北畜牧獸醫,2017,38(4):28-29.
中國科技博覽2018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