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鳴明
摘 要 伴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當前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微信、微博和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的出現與全面覆蓋,更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使其對新媒體的依賴性也日益增強。在這樣的形勢下,傳統報紙的發展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文章結合筆者的研究,探討新媒體對傳統報紙新聞采編的影響和應對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 新媒體;傳統報紙;新聞采編;影響;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0-0040-02
眾所周知,美國的《新聞周刊》是世界性知名的報紙,而早在2013年,這份享譽世界的知名報紙就已被三度轉手,另外一家紐約時報企業也以11億美元的價格將同樣著名的《波士頓環球報》收購,這僅僅是近些年來眾多報紙企業轉手或是倒閉的其中兩個。
縱觀我國,伴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和網民人數的逐年增多,網絡信息給人們帶來的便捷性已經完全覆蓋了人們的生活,傳統報紙則逐漸走向邊緣化。不可否認,“紙媒死亡論”的呼聲愈演愈烈。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傳統報紙要在新媒體的沖擊覆蓋下謀求發展,就必須尋求到改進謀生之路。
1 傳統報紙新聞采編在新媒體環境下面臨的嚴峻挑戰
傳統報紙媒體指的是通過傳統的采編方式與發行方式而發行的新聞類報紙,其采編流程都具備一定的規范性與固定性,伴隨著互聯網的沖擊,報紙所采用的傳統采編方式在時效性、采編角度、公開性以及多樣性方面均表現出了滯后的缺陷[1]。
比如2015年震驚全國的天津港“8·12”爆炸事件,在該事件發生的10分鐘后,全媒體時代下身為媒體人的目擊公民紛紛在微博上報道這件事的經過,并附上各個角度的現場圖片,同時@各大V號,加速了新聞的傳播。同樣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天津爆炸事件穩居微博熱搜榜的第一位,短時間內數億人知道了這件事。
與這樣的傳播速度相比,傳統報紙媒體明顯在新聞角度的競爭上起跑就處于下風。而從專業性的角度來看,這與采編的方式有著非常大的關系。
我們知道傳統報紙媒體從業人員獲取消息的途徑主要有3種,分別是記者親自參與的新聞源采訪、記者現場親眼所見的突發新聞、記者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或是他人來信舉報而產生的新聞資料。無論是哪一種獲取資源的方式,都有被動的特點,與新媒體相比,在主動性、廣泛性和快速性上明顯處于下風[2]。
新媒體時代到來后,各大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都崛起,不但便于更多的新媒體以新聞人視角進行采編,同時也給傳統報紙從業人員獲取信息帶來便利,最為重要的是,大量掌握一手信息的全民新聞人在得到信息后,有了更多的平臺同時公布,完全壟斷了過去報紙新聞獨當一面的局面[3]。
除了在信息源上傳統報紙失去優勢以外,在新聞的審查與把關方面也對傳統報紙的采編工作提出了更多的限制要求。長期以來,傳統報紙都受到政治宣傳的影響,很多采編人員在新聞內容的選擇上非常謹慎,將專業性的采編工作設定成為了有組織性、多環節的過程,這就大大降低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4]。
總之,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報紙的采編工作面臨了非常嚴峻的挑戰。
2 新媒體對傳統報紙新聞采編的影響
2.1 傳統報紙在采編工作上的特點分析
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形勢來看,傳統報紙新聞似乎離大眾的視野和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但這并不意味著報紙將被新媒體所淘汰。
與網絡新媒體的發展有所不同,傳統報紙的公眾影響力以及信息傳播速度等方面有所滯后,但在新聞素材的選擇、深度的挖掘等方面卻有著明顯的優勢,尤其是一些時事新聞、民生新聞和時政新聞的采寫,其權威性更是新媒體無法取代的,而報紙的從業人員也具備了全民新聞人不具備的專業寫作水平。
另外,傳統報紙媒體在編排上也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優勢,其排版更追求美觀與協調,讓有著閱讀習慣的受眾一眼吸引,無論是新聞的頭版還是新聞消息內容都體現專業新聞的價值。
2.2 新媒體下傳統報紙采編工作遭遇的問題
當前伴隨新媒體的全面覆蓋與沖擊,傳統報紙的受眾數量有較為明顯的下滑趨勢,這是大數據時代下伴隨手機、電視和電腦發展不可避免的,新媒體所展現了空前的直觀效應,集合影、音、聲、像于一體,符合當前人們的閱讀模式與習慣。
對于廣大的讀者而言,便捷簡單的形式、功能齊全的載體更吸引人,所以憑借簡單軟件的優勢,新媒體很快找到了生存的道路。與之相比,傳統報紙媒體無論從功能與形式上,都比較單一。
此外,傳統報紙的發行速度與傳播速度也有明顯的滯后性,沿襲了過去新聞的采編、設計、排版、印刷和發行,導致整個流程需要較長的時間,影響了新聞的時效。盡管其具備了專業性強、水準較高的優勢,但在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依舊無法與新媒體的吸引力相比,這是傳統報紙采編工作遇到的最大難題。
3 面對新媒體的發展傳統報紙新聞采編工作應對策略研究
3.1 定位明確,全面深入掌握受眾需求
結合新媒體對傳統報紙產生的沖擊來看,傳統報紙媒體面臨的問題正是新媒體所具備的優勢,比如個性化突出、時效性強、選擇性強、內容豐富、傳播速度快等,最重要的一點在于新媒體為受眾媒體互動溝通提供了多樣化的平臺,這就對傳統媒體對于新聞消息的主動灌輸產生了巨大了顛覆,社會大眾也擺脫了被動接收信息的局面,所以才能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
由此可見,傳統報紙媒體需要審時度勢,借鑒優勢,將其作為改進與革新的重點開展采編工作。
首先,傳統報紙采編人員要明確報業在新形勢下所處的地位,認清與新媒體之間的差距,找出劣勢與根源。比如時效性差、傳播速度慢、采編形式滯后等。那么從業人員就要多樣化的手段來彌補多方位的差距問題,盡可能將報紙無法替代的優勢和特色進行展現,尤其是在新聞的內容上取勝,確保更權威、公正、真實與客觀。
其次,傳統報紙媒體還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從內容的深度上拓展,在針對新媒體對新聞事件簡要內容大肆播報后,主動出擊,策略性求變,力爭在挖掘深度和長篇幅的深入閱讀上吸引更多讀者的興趣,滿足廣大受眾對新聞深度的要求,從而擴大影響力,也極大程度地提升其權威性和公信力。
3.2 傳統報紙媒體采編人員必須全面提升專業能力與新聞素養
作為傳統報紙媒體重要的組成部分,新聞采編人員要伴隨市場需求的改變和社會的發展而立足與市場之上,積極吸取新媒體在新聞采編上具備的優勢,進一步鞏固自身原有的優勢,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進一步確保新聞的質量,從真實性、公正性、引導性功能方面著手,這要考驗到采編人員本身的業務水平與職業素養。
從業人員要注重采編過程與后續報道中的采訪編輯工作,通過加強新聞敏感和專業能力提高新聞的質量。
此外,還要借鑒新媒體的優勢,尤其是交互性強的優勢,采編人員在進行新聞采訪與編輯工作中,要充分認識到這個過程是一種雙向交流的過程,要注意讀者的反饋,同時從采訪對象的性格、類型、社會地位以及文化修養等方面獲得更多的信息,展現多媒體報道中不具備的內容細節,凸顯專業新聞人的新聞敏感度和專業程度,以提高自身專業能力,提高報紙閱讀質量,改進采編形式的方式提高報紙的影響力。
4 結論
綜上所述,當前傳統報紙在新媒體的沖擊下面臨了嚴峻的挑戰,要想取得突破,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求生存,謀發展,傳統報紙媒體的從業人員尤其是采編人員就必須有縱觀全局的分析能力,在認清傳統報紙的特點與優劣勢基礎上積極借鑒新媒體的優勢,提高自身的新聞素養,以提高報紙宣傳效果和內容質量的方式直面新媒體的挑戰。
參考文獻
[1]李怡.新媒體時代下紙媒新聞采編的現狀與轉型探索[J].新媒體研究,2016,1(4):114-116.
[2]郝婧.新媒體對傳統報紙新聞采編的影響及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7,11(2):174.
[3]何霞.全媒體時代下新聞資訊類節目報道的特色探析[J].現代視聽,2015,2(4):22-26.
[4]林楠.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與融合[J].新聞傳播,2014,2(10):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