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
摘 要:古籍文獻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國研究、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財富,但是古籍文獻在保存過程中面臨了較多問題,遭到自然侵蝕和人為損壞嚴重,年久失修,對我國文化傳承與弘揚而言是一個極大的瓶頸。本文對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進行分析與探討,旨在提高縣級圖書館古籍保護水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關鍵詞:圖書館 古籍保護 現狀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3-00-01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殷殷教戒我們:“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古籍文獻的保護,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提出“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目的是形成中華古籍聯合目錄,以便于古籍保護、管理和利用。“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工程極大地推動了全國古籍保護工作的標準化和現代化的進程。
自古以來古籍頻遭兵燹、水火等人為、自然之災難,幸免厄運而流傳至今者,百不一存,古籍由于其不可再生性而彌足珍貴。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珍貴古籍,對于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古籍是文化的載體,有著清晰的學術研究價值,古籍存藏就是保護文物;古籍在傳遞著自身滄桑經歷信息的同時,也能從中尋覓到之前從未被發掘的具有重要價值的史料,發揮其補史之缺、糾史之錯、正史之誤、證史之實的重要作用,古籍就是歷史見證;古籍能夠在搶救許多“還魂紙”的情況下,從而拯救許多瀕臨絕種的文化,所以說收藏古籍就是在搶救文物和文化。
一、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現狀
圖書館是保存古籍資源的重要場所,在繼承前人古籍遺產的同時,肩負著對古籍進行原生保護和再生保護的歷史使命。以曲靖市麒麟區圖書館為例,當前館藏古籍文獻4300余冊,2010年之前由于歷史原因,受條件限制一直打包沉睡,導致古籍蟲噬,霉變,絮化嚴重,部分書籍書頁以及文字內容缺失、缺損等等,直至2010年新館落成,館藏古籍才得以重見天日。
據《南寧縣志》記載,麒麟區作為教學之地,藏書之所源遠流長,經過了悠悠歷史長河的桑田變化,盡管正史不足,野史殘缺,仍然留下了瑰麗的篇章。曲靖市麒麟區圖書館現有古籍文獻(含民國文獻)510部,4339冊。古籍文獻數量可觀,其中還有部分珍善本書以及大批志書、名人手稿,在縣區級圖書館中屈指可數。
隨著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工程的推廣和實施,圖書館對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麒麟區圖書館把古籍保護工作當做一種歷史責任,古籍保護工作提到了一個全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古籍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次性投入10萬元經費購買了20個樟木書柜陳放古籍,每年爭取古籍保護經費五萬元,目前,培養了全市唯一的一名古籍修復人員,每年能修復古籍10冊左右。同時為了對館藏古籍進行更深層次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完成重點古籍193部,1353冊共20萬頁的掃描工作,建立了古籍特色數據庫。
當前圖書館對古籍資源的保護呈現兩個極端,一些基礎條件較好的圖書館已經具備保存古籍的基本設施設備,人員隊伍數量充足,例如有的圖書館設置專門的古籍保護室,在室內設置有專門的防火、防潮等裝置,為了防止古籍被盜,還在古籍保護室內設置了監控系統,可以實現對古籍保護室的24小時監控,防止古籍被偷被盜,同時還制定了嚴格的庫房管理制度,圖書館制定了古籍儲藏室的出入管理制度、庫房人員工作細則,對具體人員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崗位進行明確,減少失職問題。另外一些基礎條件比較薄弱的圖書館,由于缺乏經費支持,圖書館沒有建立完善的古籍保護體系,沒有購置專門的古籍保護設施,而且缺乏專業古籍保護人員,導致很多古籍資源流失、浪費。
二、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1.基礎設施不完善
逐步改善藏書環境是古籍資源保護工作的重點,隨著古籍保護工作的持續開展,各級圖書館都開始重視古籍整理、開發與保護工作,但是由于有的圖書館經費有限,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滯后性,缺乏存放古籍資源的設施條件,比如圖書館古籍文獻室沒有達到恒溫恒濕的要求,有的條件比較好的圖書館只配備了基本的空調設備,始終無法滿足古籍保存的要求,古籍資源保護成效不明顯。
2.管理不到位
當前我國雖然在著手建立與古籍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很多圖書館內部沒有建立完善的古籍管理機制,雖然現在圖書館領導人員和館員的意識發生了改變,可建立完善的古籍管理制度還需要一段時間,圖書館又面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古籍管理不到位,有的館員甚至對圖書館館藏古籍資源的數量、品種都不甚了解,極大地阻礙了古籍資源的保護工作。
3.缺乏專業人才
在古籍資源保護過程中,需要專業人才隊伍對古籍資源進行整理、修復、利用,當前圖書館缺乏一支專業的古籍人才隊伍,特別是懂得古籍修復技術的人才嚴重缺乏,有的年輕館員缺乏參與意識,更無學習相關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圖書館古籍保護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況,后繼乏人,需要修復的古籍數量眾多,以曲靖市麒麟區圖書館為例,以目前狀態,五十年也完成不了館藏古籍的修復。圖書館無力改變這樣的局面。古籍的原生保護受到了很大的制約。
三、圖書館古籍保護對策
1.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1.1古籍室防火裝置建設。在現代圖書館為了提高古籍保護力度,在古籍室應該安裝火災自動控制系統,安裝防煙警報感應器和氣體滅火裝置,一旦古籍室出現煙霧,能夠自動斷電,并且撲滅火源。同時可以在古籍室內安裝冷光燈,用以減少對古籍善本的光輻射損害。
1.2恒溫恒濕設施建設。古籍在潮濕的環境中很容易受到損壞,使古籍發霉,加上適宜的溫度,很容易滋生書蟲。所以在古籍保護過程中保持一個恒溫恒濕的條件十分必要。一般通過安裝恒溫恒濕的中央空調來控制古籍室的溫度,可以將溫度控制在14-18℃左右,濕度控制在50%-60%左右,并且要定期保持古籍室通風,減少濕度和溫度劇烈變化對古籍資源帶來的損壞。
1.3引進先進設備。當前圖書館關于古籍資源修復的專業化設備還比較少,比如檢測古籍紙張纖維的生物顯微鏡、體視顯微鏡、測試古籍紙張含酸度的測酸儀等儀器設備等,這些在國內的圖書館還比較少見,但這些設備對古籍資源的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加強對這些設備的配置,向上級部門爭取更多資金,購置更多專業設備對古籍資源進行保護。
2.完善法律法規和古籍管理制度
在古籍管理過程中必須要建立完善的古籍管理法律法規,為古籍管理工作提供支持。首先,要從立法層面上加強對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視,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古籍資源進行保護。其次,在圖書館內部要建立完善的古籍保護管理制度,一方面,對古籍管理工作明確責任,并且要對古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古籍管理人員要熟悉古籍資源的特性、古籍文獻室的環境條件,做好工作記錄,對古籍保護現狀、保護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進行記錄,并且層層上報。另一方面在圖書館內部要建立古籍保護工作的考核制度,對古籍保護工作任務進行明確,并且定期做好考核,通過獎罰分明的制度,激發古籍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組建專業化古籍人才隊伍
古籍資源的充分利用,必須要依靠專業的人才隊伍,針對當前圖書館發展過程中的古籍人才缺乏的問題,可以建立專業化的古籍隊伍,加強招聘力度,所以開展專業化古籍人才招聘是促進圖書館古籍管理工作順利完成的重要基礎。圖書館可以擬定專門的古籍人才招聘計劃,對古籍人才的崗位進行相關要求,例如古籍人才崗位要求應聘人員具有較強的歷史文化水平、文化敏感性、責任心等,按照具體的招聘要求對應聘人員的基本技能進行考察,確保其滿足要求之后才能招聘入崗。另外,在古籍保護過程中還應該要加強對古籍保護人員的培養,尤其是對古籍再生性技術的培養,可以讓古籍管理人員掌握更多古籍利用技術,如微縮攝影技術,具有高密度信息存儲優點,是古籍再生性保護中的一種新技術,古籍人才在日常工作中應該要加強對這種技術的學習,并且將這種技術應用到古籍保護過程中,實現對古籍資源的全面保護。
4.探索古籍再生性保護新途徑
在古籍資源保護過程中,除了對這些資源進行保護之外還要進行再生利用,讓古籍資源充分發揮它的歷史價值、資料價值和藝術價值。所以圖書館必須要積極探索各種新的古籍再生保護技術,比如利用縮微技術復制古籍、影印出版、古籍數字化等,都是對古籍資源進行保護的主要技術。縮微技術是當前圖書館最常用的一種古籍再生保護方式,存儲量大、造價低廉、使用壽命長,影印出版可以還原古籍的原貌,便于查閱。古籍數字化是利用現代化計算機信息技術、電子掃描技術等,將古籍資源轉變為電子資源,并且通過數據庫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數據庫,展示圖書館的歷史文化典藏,使古籍保護工作的成果為社會共享。
實現古籍資源的廣泛傳播。在古籍資源保護過程中,可以加強對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提高古籍資源保護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古籍資源保護是當前圖書館建設過程中的重點任務。在古籍保護過程中要從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加強古籍保護人才的培養、完善古籍保護制度等方面著手,不斷提高古籍保護水平。圖書館人應該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優秀文化遺產保護好,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好,以文化促發展,以文化促和諧,為社會主義新時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閆實.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現狀和存在的問題[J].學園:教育科研,2012(05).
[2]秦磊.關于基層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的思考與建議[J].科技風,2010(18).
[2]寧昌超.關于基層公共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J].科學中國人,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