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及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圖書館的用戶需求也隨之發生了諸多新的變化。這給傳統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迫使圖書館必須進行轉型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基于對“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界學術研究和實踐的分析,本文重點對驅動圖書館轉型變革因素,即技術的頻繁應用、用戶的需求變化和數據結構的變化進行了分析,認為“互聯網+”背景下的圖書館的發展與變革將主要從現代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轉型、從階梯式管理向扁平式管理模式、從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向數據資源建設三個方向延伸。
關鍵詞:互聯網+ 數字化建設 數字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3-00-01
引言
圖書館建設作為高校辦學的重要指標之一,其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辦學水平。數字化圖書館是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發展而產生的新一代網絡資源組織模式,特別符合超高速信息高速公路發展的迫切需求。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適應了高校圖書館在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圖書館發展的嶄新階段和必然趨勢,是提高信息服務質量的前提和保證。因此,加快推進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是高校圖書館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一、關于圖書館數字化的基本概念
1.圖書館數字化的概念
圖書館數字化是指收集、處理、保存和研究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軟件和科學數據,包括歷史文獻等高價值的信息,并在廣域網上提供高速跨數據庫連接的電子服務。圖書館數字化是社會信息基礎結構中信息資源管理、存儲和傳輸的基本組織形式,它擁有大量的超媒體多媒體信息資源,存在于互聯網或其他網絡上,并通過網絡為用戶提供高效、快速的信息化服務,使本地或遠程用戶可以方便、快捷地訪問他們需要的信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圖書館除了收集紙質媒介的書刊外,還包含其他可數字化的信息,如視頻、音頻、計算機程序等,可以滿足不同讀者的不同知識需求。數字圖書館的用戶可以不與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見面,直接通過網絡與圖書館聯系,圖書館的專業人員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和電子咨詢臺與用戶進行交流。數字圖書館擴大了讀者范圍,允許讀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入圖書館進行自由查詢。
2.數字圖書館的功能
數字圖書館將實現對人類知識的普遍存取,最終消除人們在信息獲取上的不平等,是“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未來發展的信息管理模式。數字圖書館不同于傳統圖書館,它組織了數字化的信息及其技術,為圖書館提供有效服務,信息資源的存儲、處理、檢索、傳遞、管理等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數字資源的生產、存儲、管理、傳輸和服務為主要特征的數字圖書館,涵蓋多個分布式、其大規模、可互操作的異構多媒體資源庫群,可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全方位的知識服務。
3.數字圖書館的優勢
數字圖書館是在傳統圖書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數字圖書館的核心就是各種數據庫的集合。數字圖書館在服務手段、服務質量、提供服務信息的廣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比傳統圖書館有質的提高。與傳統圖書館面對面的圖書借還、服務咨詢等服務方式,數字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檢索途徑更多、檢索速度更快,檢索范圍更廣,文獻資源的借閱顯得更為方便快捷。對于圖書館而言,與紙質文獻相比,數字化文獻的價格更低且能多次重復利用,不需要準備較多的復本。工作人員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優勢,通過對讀者的借閱查詢統計分析讀者的需求,為的菏澤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
二、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數字化建設路徑
1.智能圖書館的轉變
從現代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轉型方向變革。“互聯網+”強調在互聯網和現代技術的支撐、推動下實現信息、數據的融會、貫通和相連。基于這樣的背景,在互聯網和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圖書館的建設呈現出清晰的“互聯網化”發展態勢,即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圖書館的用戶管理、數據挖掘、知識推送等均具有一定的智慧特征與智慧功能。由此可以看出,“互聯網+”圖書館與之前業界所提出的智慧圖書館具有極大的相似之處。因此,我們認為“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進行發展和變革就是實現從現代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的轉型,通過異構化結構數據、差異化用戶需求和多元化資源類型識別及資源(數據、文獻、信息)、圖書館員、用戶三者之間的相通相連、協同支撐,最終實現對用戶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務。
2.管理方式的轉變
從階梯式管理向扁平式管理模式變革。在圖書館管理體制建設上,我國圖書館一直奉行上至館長、中間部室主任/項目負責人、下至普通館員的多層次管理體系,但“互聯網+”帶來的“互聯網化”沖擊和點對點、點對面、面對面信息交互模式的實現,使得圖書館的內部業務既強調資源、部室、個人之間的協作,更強調圖書館員與用戶、資源、決策負責人(館長)的交互,因此傳統管理體系中的部室主任功能進一步弱化,圖書館在內部管理體制上向扁平式方向發展。
3.資源建設的變化
從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向數據資源建設方向變革。數據密集型科研環境的形成和大數據價值的深層次、多視角開發挖掘,使得數據成為社會主要生產動力。“互聯網+”圖書館的發展轉型與智慧服務實現,也需要以對數據的挖掘和利用為基礎,實現數據價值的幾何倍增長。實踐中,越來越多的圖書館也看到了對數據保存、發現、分析和應用的必要性并付諸行動。如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就建立了大數據存儲庫DataStaR,用戶可以上傳數據、自主選擇數據共享對象、數據出版等;OCLC也推出了自己的一站式數據資源發現與服務系統WorldcatLocal,這些系統通過類似Google的簡單檢索框,采用統一路徑以實現對圖書館各種數據資源的發現和獲取。
結語
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正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入滲透融合,世界主要國家都把互聯網作為謀求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方向。目前,“互聯網+”已被應用到多個行業,帶來了行業的創新,我們耳熟能詳的電子商務、在線教育、在線旅游、網上銀行等,都是“互聯網+”思維與行業深度融合的產品。圖書館引入“互聯網+”思維,必將有助于其服務創新,促進圖書館事業發展。本文從“互聯網+”背景下的圖書館發展變化的宏觀審視與反思,深入分析和比較欠缺,但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也對于圖書館員的個人成長和取向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瑩.“互聯網+”與高等院校圖書館創新發展[J].新媒體研究.2016(14)
[2]王笑梅.“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館藏建設的發展趨勢[J].亞太教育.2016(22)
[3]熊太純,陳飛,屈波,黃秋琴.“互聯網+”時代圖書館互動服務信息內容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