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瀅
【摘 要】近年來,證券市場的發展日益加快,既定的證券發行制度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市場需求,我國目前采用的核準制的弊端也一一顯現,推進核準制向注冊制平穩過渡是證券市場趨于完善的重要表現,這一改革也并非是簡單取代,而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來支撐新實行的注冊制。
【關鍵詞】注冊制;發行新股;制度完善
一、研究背景
就國際上而言,目前發行新股的監管審核制度主要有三種:審批制、核準制以及注冊制,分別適用于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經濟市場、不同的經濟發展程度。這幾年來,證券市場的發展日益加快,既定的證券發行制度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市場需求了,反觀股票的發行,現有的新股發行制度也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進。
就我國而言,目前新股發行以核準制為主,這是適應當時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程度的發行新股制度,是有其歷史必然性的。然而,我國資本市場日益發展,核準制的種種弊端也一一呈現,隨著資本市場的日漸成熟,為了更好地推動市場經濟發展,就需要構建相對更寬松、更開放的經濟政策大環境。因此,推進核準制向注冊制改革是證券市場趨于完善的重要表現,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在保證證券市場穩定的前提下如何實現平穩過渡。本文通過將核準制與注冊制進行對比,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現狀,明確推行注冊制的優勢和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議。
二、核準制和注冊制的比較
(一)注冊制與核準制的區別
1、立法理念
核準制下,發行證券需要監管機構的審核與批準;注冊制下,發行證券只要無損公眾利益,符合相關形式要件,政府就不會施加其他限制。
2、審核內容
核準制下,監管機構對于發行人進行實質性審查,發行人需要是資質良好、有價值的企業;注冊制則只需對企業進行形式上的審查。
3、效率與公開透明
核準制下,審核效率和公開透明度低,監管部門擁有較大權利;注冊制下,審核效率和公開透明度相對較高,監管部門人為操作性很小,程序也更為規范。
4、信息披露
在注冊制下,只要審核申請文件的合規性、完整性與合法性;在核準制下,同時還要考慮發行人及證券的價值等。
(二)核準制與注冊制的優缺點
1、核準制
(1)優點:同時進行形式上和實質性的審查,股票質量在總體上有所保證,有利于投資者根據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判斷,有利于促進證券市場良好運行;
(2)缺陷:審核標準嚴格,審核工作繁瑣耗時,效率低下,將不少有潛力的企業拒之門外,不利于股市長遠發展;監管機構可能濫用職權,有損證監機構的公信力,投資者可能依賴政府的審核,從而錯判優質股,加大了投資風險。
2、注冊制
(1)優勢:只是進行形式審查,審核程序得到簡化,審計效率有所提高;發行門檻降低,有利于公平競爭,使那些有潛力的企業得以發行新股;提高投資者素質,促使他們獨立思考判斷,而非只是依賴政府的審核,有利于減輕市場風險;使中間機構能發揮作用,監管機構行使職能,證券市場向成熟化發展。
(2)缺陷:發行門檻降低,股票質量不過關,市場風險加大;對中介、投資者和證券市場的成熟度的要求提高;因為證券市場風險高,收益高,可能加劇其投機風險。
通過將核準制與注冊制進行對比,并不能由此得出孰優孰劣的結論,它們都是不同市場經濟環境的產物,應將兩者加以借鑒與互補。
三、我國股票發行審核制度現狀
(一)隨著新股發行,“三高”現象時有發生
各大小上市公司均為募集資金費盡心思,該現象可以概括為“市盈率高、發行價格高、募集金額高”。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政府嚴格控制股票發行量,提高發行門檻,使得股價上漲,而投資者們追求短期盈利紛紛參與新股發行與購買,也進一步推高了股價。而且,發行機構在詢價過程中,為了順利接到項目,也會盡量提高報價,而保薦機構作為上市公司的利益共同體,也會在提高報價上推波助瀾。但這些新股大多缺乏業績的支撐,高價買入,頻繁賣出,最后接盤時往往成了爛攤子,而最后一棒往往到了散戶手中。
(二)上市新股頻頻出現業績變臉
新股上市,從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報表數據來看,業績自然是態勢良好,但是一旦成功上市,業績情況就會發生突變,盈利一下子變為虧損。雖然政府各監管機構加強管理,情況也有所緩和,但是資本的逐利性是不會變的,無法杜絕這種情況發生。
(三)后續監管效率低下,法律處罰不嚴
在我國,證券的發行主要由證監會審核,股價也不是由市場決定,而是由政府主導,雖然證監會有制定市盈率的標準,對市盈率過高的新股加以限制,但是一般投資者根本無法正確判斷新股的發行價是否合理,只能依賴于證監會的決定。如果上市公司存在造假行為,那么這些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將大大受損,但法律對于這樣的造假行為,處罰卻只是罰款,最多幾年有期徒刑。
四、我國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的建議
(一)制定形式審查制度
注冊制改革中,監管問題是重中之重,制定完備的、能與市場互補的審核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證券發行市場中,政府監管包括事前審查和事后監督。注冊制對事后監督的要求較高,我國當前所采用的核準制則較為看重事前審查,對于事后監督則存在諸多漏洞,如相關法規不夠健全等。
放權于市場、創造寬松開放的投資環境對于注冊制改革尤為重要,但是放權不等于不再進行實質審核。我國目前仍處于市場經濟初級階段,配套制度尚不完善,如果一味下放權力,很可能使得市場秩序混亂。因此,在權力逐步下放的同時保證注冊制改革不會偏離軌道。
(二)制定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在美國,注冊制規定公司必須公開其申請上市的材料,并且必須及時、徹底公開,在證監部門的相關網站上,投資者可以隨時查看這些文件。與此同時,如有違反信息披露制度,將受到相應的制裁。我國處于轉型階段,市場中存在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注冊制的核心就在于信息的披露,因此要想成功實現注冊制,必須制定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三)加強保護投資者權益
1、提高監管水平,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
首先,我國的證監機構執法缺乏獨立性,水平有所欠缺,存在濫用職權等問題。為提升監管水平,證監機關首要任務是優化內部結構,裁剪不必要的部門,避免冗員,加強內部控制,明確職權范圍和工作內容,禁止越權行事。
2、重點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其次,中小投資者在我國的證券投資者中占相當大的比重,而中小投資者往往專業素質欠缺、判斷能力不足、風險應對能力不強,權益容易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重點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構建一個以立法為主,同時結合執法、司法以及市場等多方面的系統的保護制度。
3、加強對個人投資者的教育和引導
最后,個人投資者在我國證券市場中也占有較高的比重,他們大多缺乏專業素養,風險意識不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難站得住腳。所以,不僅要優化投資者結構,還要加強對個人投資者的引導與保護,協助廣大投資者提高專業素養,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使其能夠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
(四)完善市場配套機制
發行新股并不意味著公司能夠一帆風順,上市只是公司步入正軌的起步階段,況且,發行新股對于擬上市公司而言會帶來很大的經濟利益,如果制度不完善、缺乏后續監管制度,上市公司很有可能因利益的誘惑而投機取巧,擾亂市場秩序。因此,我國注冊制改革并非只是用注冊制取代核準制,而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來支撐新實行的注冊制。
【參考文獻】
[1]陳澤佳.當代中國股票發行監管法律研究[D].復旦大學,2013.
[2]蔣濤.中國股票發行制度演變研究[J].經濟師,2013(1).
[3]李濤.從綠大地事件看上市公司監管[J].財經監督,2012(6).
[4]劉強.我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核準制的缺陷及其治理[J].經濟體制改革,2003(3).
[5]帥曉林.我國推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的路徑選擇與制度建設[J].新金融,2015(3).
[6] 朱銘晗.我國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的現實與策略研究[J].北方經貿,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