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森林資源是我國極為重要的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它是山西省甚至是全國林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本文以山西省森林資源為例,在收集、整理并分析了大量山西省森林資源相關的數據資料的基礎上,對山西省森林資源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希望山西省能在既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又能保障山西省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森林資源;山西省
1、山西省森林資源的現狀分析
山西曾是一個森林茂密、湖泊廣布的好地方。但是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為破壞,山西省森林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據2015年第九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來看:山西省土地總面積約為1566.23萬hm2。其中林地面積787.25萬hm2,占50.26%;森林面積(含喬木林地、特殊灌木林地)321.09萬hm2,占林地面積的40.79% ;森林覆蓋率20.50%。活立木總蓄積14 778.65萬m3;其中森林蓄積12 923.37萬m3;占87.45%。由此可以看出,該省林業資源現狀堪憂。
1.1森林資源總量不斷增長,森林覆蓋面積不斷提高
全省林業用地而積、森林而積、森林蓄積近幾個復查期內均呈穩步上升的發展趨勢。活立木總蓄積除第一次和第三次復查時出現下降趨勢外,其余各間隔期均呈上升趨勢。
1.2人工林資源面積增加較大,占比超過天然林
根據山西省第九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2015年,山西省的人工林面積達到167.63萬hm2,蓄積4085.31萬m3,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52.21%和31.61 %,人工林面積超過天然林,所占比重同比增加了1.78%,人工林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成為了森林面積增加的主要來源。
1.3參與造林主體多元化
近年來,山西省林業多渠道投入機制逐步完善,各級政府造林投入逐年加大,民間資金參與造林綠化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大戶造林、企業造林、家庭造林、聯營造林、社會團體造林等活動不斷開展,林地面積和規模不斷擴大,山西省森林資源的發展呈現良好的態勢。
1.4超限額采伐現象得到初步遏制
全省納入采伐限額管理的林木年均采伐消耗量為 93.76萬m3,清查間隔期
5年總量為468.80 萬m3,同期采伐限額總量為 648.00萬 m3,比預定限額減少了179.2萬 m3,說明山西省森林資源超限額采伐現象得到了初步遏制。
2、山西省森林資源發展存在的問題
2.1宜林地數量多、質量差,造林難度較大
根據資料顯示,宜林地地區的造林成本每公頃高達15000-45000元,這對現有林業生產的投入機制和經營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建立多元化的造林投入機制,探索新的經營模式已成為山西省森林資源發所展需要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2.2森林資源總量不足,生態系統薄弱
山西省森林資源總量不足,相對于其他省份來說,該省的森林資源較為匱乏,森林覆蓋率僅占全國總水平的14.3%;另外,本省人工林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村莊等周圍),大量荒地無人開發利用;加之山西省的林地利用率較低,所以從整體上來看,山西省森林資源面臨著地區發展不平衡和生態系統脆弱等嚴重問題。
2.3超量采伐、毀林開荒現象屢禁不止
山西省是煤炭大省,除了正規的國有大型煤礦外,不免會聚集一些私有小煤礦的存在,加之,山西省全面禁止天然林的開采,造成了一些企業和木材需求者違法開采、販賣天然林木,使得山西省對于森林資源的開采量居高不下。
2.4樹種組成不合理,林種結構需進一步調整
從山西省歷年的森林資源清查數據結果來看,山西省的森林資源(天然林、人工林),其針闊樹種的比例約為1: 2左右,從表面上看,符合我國林木業的比例,但是,山西省卻不然,實際上山西省的森林資源種類絕大多數是以針葉純林和闊葉純林、天然林為主,而對于針闊混交林來說,其所占比例卻尤為低,這導致了山西省森林的抗病蟲害能力較差,對林木的穩定生長造成極大的威脅,不利于山西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山西省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3.1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嚴守林業生態紅線
山西省要科學的制定和嚴守林業生態紅線,制定嚴格的管理方法,依法加強行政管理,依法治林,嚴控林地逆轉現象。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護永久生態公益林,把生態區位重要、生態環境脆弱的重要地區。同時,要加大林業執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保障山西省森林資源的永續發展和可持續利用。
3.2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升林木質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所以山西省應該加強造林技術的科技創新能力,用科技推動山西省干旱林、鹽堿林等劣質林地的建設,使其轉化為優良林種,有效的提高山西省林地的質量和林分的穩定性;同時利用技術支持,要突出加強風沙區、采空區、水土流失區等困難地造林技術的攻關;同時改善生態環境,在科技的強有力作用下,引領和推動林業建設質量效益的不斷提升,加快林業現代化進程。
3.3加大人工造林,擴大林木面積
人工造林是增加森林資源面積的重要手段,山西省應該合理制定造林措施、計劃和內容,在戰略目標的指導下,有計劃的、分階段的實施人工造林的活動。主要植樹造林點集中在適宜林木生長的荒山、貧困山區、城市周邊、河流和相關主干道的附近。
3.4加快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
山西省的各部門尤其是林業部門人員,應當站在新的更高的角度來看問題,充分了解林業現代化的重要意義,積極投身到建設現代化林業的道路中來,確保林業發展與山西省經濟發展相協調相適應,確保森林資源的可持續長久利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山西省生態文明做出巨大的貢獻。
3.5堅持依法治林,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效保護森林資源
山西省應該大力貫徹落實以《森林法》和《森林法實施細則》為基礎的兩項基本法律政策,制定包括森林經營管理、林地使用權轉讓等相關的森林資源管理措施和條例,晚上山西省的林業法規體系,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確保林農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責權分明,同時,要依托當地的森林資源,開展旅游業,使林業建設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共同促進山西省經濟的大發展大繁榮。
4、結論
山西省林業資源較少,森林種類不齊全,存在著許多不利于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因此需要加大力度改善山西省森林資源的現狀,以建設“綠化山西”為目標,綜合治理林業資源存在的問題,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多管齊下,實施更加嚴格的森林資源管理措施,推進林業體制改革,全面提升林業現代化建設水平。爭取到2020年,山西省的森林覆蓋率面積達到23%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1.5億m3以上。
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局西北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山西省森林資源清查成果(2015)[Z].2016.
[2]白日軍.山西省森林資源現狀及保護發展對策[J].林業建設,2015,(3):1-3.
[3]江澤慧.新世紀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J].科學中國人,200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