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開蓮 岳小湞 龍霖 侯玉清 李泉清
[摘要] 目的 了解欠發達地區居民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認知現狀,為進一步促進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采用自編問卷于2017年6月—2018年5月對四川省3個城市的主城區和鄉鎮379名居民進行調查。結果 各年齡段選擇以居家養老為主要的養老方式占比50.7%,其中60歲以上人群比例高達60%以上,且年齡越大越選擇居家養老;選擇社區居家養老占比27.4%;而選擇機構養老比例最少9.2%,且年齡越大選擇意愿越低。各年齡段對醫養結合模式的了解程度較低,非常了解的人群所占比例4.0%;一般了解的比例為26.9%,其中最高的人群為45歲以下,也僅占33.3%;根本不了解所占比例較高34.8%,且隨著年齡的增加了解程度的越低。各年齡段對醫養結合模式愿意詳細了解的人數比例為32.2%左右;看情況的比例最高,占到50.4%以上。結論 推進醫養結合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推行健康中國建設的創新之舉,各年齡段人群對“醫養結合”的認知不高,其了解的意愿較高,對自己將來的養老模式仍選擇家庭養老為主。因此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強“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宣傳力度,提供政策支持,轉變人們的養老觀念,進一步為老年人提高養老服務需求,切實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水平。
[關鍵詞]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認知;醫政;發達地區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c)-001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i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medical and nursing" pension model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old-age care. Methods A self-made questionnaire from June 2017 to May 2018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379 residents in the main urban areas and townships of three ci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old-age pensions at home age was 50.7%, among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over 60 years old was over 60.0%, and the older the age, the more they chose to stay at home; the proportion of community-based pensions was 27.4%; the proportion was at least 9.2%, and the older the age, the lower the willingness to choos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de of medical integration was relatively low in all age groups, and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who know very well was 4.0%; the proportion of general understanding was 26.9%, and the highest group was under 45 years old, which only accounted for 33.3%; The proportion was 34.8% higher, and the lower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with age.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who were willing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combination of doctors and nurse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was about 32.2%; the proportion of the situation was the highest,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50.4%. Conclusion Promoting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is an innovative way to deepen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ealthy China. People of all ages had a low awareness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support,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 understand was higher. People still choose family pension model. Therefor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of the “health-care combination” pension model, provide policy support, change people's concept of old-age care, further improve the demand for old-ag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lthy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elderly.
[Key words] Medical and nursing combination; Pension model; Cognition; Medical administration; Developed regiona.
人口老齡化及其所伴隨的健康問題對現行養老和醫療體系帶來嚴峻的挑戰,2013年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推進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的合作,將健康服務理念融入養老服務中,加強在養老服務中的醫療支撐作用。醫養結合是集醫療、護理、康復和基礎養老設施、生活照料、無障礙活動為一體的養老模式,其優勢在于能夠將醫療服務、生活照料服務、健康康復及臨終關懷等整合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從而滿足老年人的整體養老需求[1]。雖然政府工作報告中,醫療和養老作為民生保障關鍵詞經常出現,但從全國范圍看,醫養結合仍然還是一個新興課題,還處于積極探索中。雖然各地陸續開始推行醫養結合模式,然而其施行情況,以及人們對醫養結合的認知情況報道較少。該文于2017年6月—2018年5月選取有效問卷379份旨在調查欠發達地區人群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認知現狀,為進一步促進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性的意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根據四川省所處的地理環境,綜合考慮城市和農村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選取什邡市、彭州市、南充市等3個城市的主城區和鄉鎮。按照地理位置,分層隨機抽樣,共抽取9個街道、10個鄉鎮;在各街道/鄉鎮中隨機選取2個居民區的人群進行問卷的發放。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9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剩下379份,有效率為94.75%。
1.2 ?調查內容
借鑒我國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并結合專家訪談,自行編制本研究所需要的調查問卷。問卷調查完善后,該量表通過8位專家的進行信效度檢驗,信度0.77,效度0.83。經過研究者指導與培訓過的調查員采用一對一訪談進行現場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社會學資料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認知調查表。社會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職業、婚姻、家庭結構。醫養結合認知調查表包括:各年齡段各年齡段希望選擇的養老方式;對醫養結合模式的了解程度;各年齡段愿意詳細了解醫養結合模式的現況。
1.3 ?統計方法
將原始數據采用EXCEL和SPSS 19.0統計學軟件錄入,并進行描述性統計和非參數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調查對象一般情況
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見表1。
2.2 ?各年齡段希望選擇的養老方式現況
各年齡段選擇以居家養老為主要的養老方式占比50.7%,其中60歲以上人群比例高達60.0%以上,且年齡越大越愿意選擇居家養老;選擇社區居家養老占比27.4%;而選擇機構養老比例最少9.2%,且年齡越大選擇意愿越低。見表2。
2.3 ?各年齡段對醫養結合模式的了解程度現況
各年齡段對醫養結合模式的了解程度較低,非常了解的人群所占比例4.0%;一般了解的比例為26.9%,其中最高的人群為45歲以下,也僅占33.3%;根本不了解所占比例較高34.8%,且隨著年齡的增加了解越低。見表3。
2.4 ?各年齡段對醫養結合模式愿意詳細了解的現況
各年齡段對醫養結合模式愿意詳細了解的人數比例為32.2%左右;看情況的比例最高,占到50.4%以上,不愿意了解的人群占比17.7%,說明各群體愿意了解的意愿較高。見表4。
3 ?討論
3.1 ?各年齡段人群對“醫養結合”的認知不高,其了解的意愿較高,因此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強“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宣傳力度
近年來我國老齡人口在不斷增加,老年人因為身體的原因對醫療與生活護理的需求與日俱增。安劬等[2]研究發現四川老年人口比例顯著高于全國平均,且養老人群受慢性病困擾,身心健康狀況較差。雖然四川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高于全國平均數,但醫院病床使用率仍居高不下。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互相獨立,養老院不能就醫,醫院里又不能養老,老年人一旦生病就不得不在醫院住院,醫療和養老的分離,也致使許多患病老人把醫院當成養老院。據2017年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含失智老人)4 063萬人,完全失能1 000多萬人,這部分人群更加需要醫養結合這種養老模式。醫養結合作為養老服務的新型模式,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社會人群對其知曉度不高。調查中也發現,各年齡段對醫養結合模式的了解程度較低,非常了解的人群所占比例4.0%;一般了解的比例為26.9%,其中最高的人群為45歲以下,也僅占33.3%;根本不了解所占比例較高34.8%,且隨著年齡的增加了解程度的越低。與李騰等[3]對天津市民的調查超過61.5%的老年人從未聽說過醫養結合模式的結果相似。究其原因,是因為宣傳力度不夠,在調查中還發現,即使基層醫務工作者和養老服務機構的人員對其了解也是知之甚少。調查中大多數人群都是從“電視媒體”、或者是“聽別人說過”等得到消息。調查也發現各年齡段對醫養結合模式愿意詳細了解的人數比例為32.2%左右;看情況的比例最高,占到50.4%以上,說明各群體愿意了解的意愿較高。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通過多種途徑針對不同的群體進行宣傳[4]。對于年輕人可以運用新興的自媒體平臺;對于中老年人群可以采用電視宣傳,講座,義診等方式進行宣傳,盡快讓這種新興的養老方式在人群中的了解和認可程度得到普及。讓“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社會制度在生活中得到體現。
3.2 ?推進醫養結合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推行健康中國建設的創新之舉,各群體對自己將來的養老模式仍選擇家庭養老為主,需加強養老模式的宣傳,轉變人們的養老觀念
該次調查發現,各年齡段選擇以居家養老為主要的養老方式占比50.7%,其中60歲以上人群比例高達60.0%以上,年齡越大越愿意選擇居家養老;選擇社區居家養老占比7.4%,而選擇機構養老比例最少9.2%,年齡越大選擇意愿越低。家庭養老模式指由家庭成員提供養老支持力的養老模式,它是目前我國農村老年人的主要養老方式[5]。在走訪調查中了解到其原因:一方面養老機構的服務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可支配收入越高,他們在選擇養老服務時除了生活性服務需求,更傾向于涵蓋醫療的養老中心;另一方面,老人的精神慰藉在老人養老服務需求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多數人受到傳統觀念和社會氛圍的影響,仍然認為養老僅僅是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和生活照護,而忽視了諸如健康管理、心理咨詢等其他更高層次的、精神層面的養老需求[6]。李秀明等[7]對重慶主城區老年人的調查發現,子女數是老年人醫養結合需求率的影響因素,子女數少的老年人對醫養結合的需求增加。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以家庭為重,大多數老年人覺得自己有兒女,去機構養老很沒面子,同時老年人需要兒女的陪伴,但是即使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但由于子女需要應付眾多來自學習和工作等方面的社會性壓力和撫養下一代的教育壓力,也無暇顧及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情感交流和社會參與等方面的需求[8]。其次,“醫養結合”的服務機構準入標準太過死板[9]。與其他養老模式相比,醫養結合的居家養老模式從老年人角度出發,切實解決了老年人面臨及擔心的問題,解決了老年人的后顧之憂,所以醫養結合的居家養老模式是切實可行的養老方式[10]。各地政府應加強宣傳,通過教育和宣傳轉變各人群的養老思想觀念,依靠老年人的“自養”或者是抱團養老,以及選擇機構養老。同時政府應當發揮主導作用,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持,并制定相關具體扶持措施,通過多元主體參與共治的治理格局是今后解決醫養結合社區養老服務困境、緩解人口老齡化危機的重要途徑促進醫養融合機構的健康運營和發展[11],切實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水平。
限于個人能力以及條件有限,該次調查走訪的地方還不夠全面。該文僅對四川省部分城市人群進行了醫養結合養老模式認知的調查,而對于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運營機制、醫養康復功能設施配置等方面尚未涉及,這些都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有待在未來的研究和工作中進一步拓展和深化。
[參考文獻]
[1] ?張曉杰.醫養結合養老創新的邏輯、瓶頸與政策選擇[J].西北人口,2016,37(1):105-111.
[2] ?安劬,謝冬梅,李勝.養老人群醫療保健體系的優化研究—基于四川現況[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6(5):394-396.
[3] ?李騰,陳佳林.天津市居民對“醫養結合”的認知、態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科技創業月刊,2015,29(21):39-42.
[4] ?沈婉婉,鮑勇.上海市養老機構“醫養結合”優化模式及對策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6):863-865.
[5] ?劉暢.歷史變革中的農村養老模式變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11):72-73.
[6] ?胡一凡.醫養結合”模式類型及推行障礙[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7(2):62-66.
[7] ?李秀明,馮澤永.重慶市主城區老年人醫養結合需求情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0):1199-1203.
[8] ?黃佳豪,孟昉.“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與對策[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6):63-68.
[9] ?佘瑞芳.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4:31-32.
[10] ?張齊,楊翔.醫養結合在四川農村養老模式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護理研究,2017,31(31):3983-3985.
[11] ?馮桂平,包晗,李如玉.網絡化視角下的醫養結合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研究—基于大連市沙河口區中山公園街道的案例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24):2955-2960.
(收稿日期: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