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但學生、教師對實踐教學評價和"/>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謝玲玲 涂素華 郭天智 王霞 李嬡 鞠梅

[摘要] 目的 構建并探索《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新模式,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方法 將基于“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模式,應用于該校2014級護理本科生的《婦產科護理學》的教學中,作為實驗組;將應用傳統的《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模式的2013級護理本科生作為對照組;將兩組的理論和實踐考試成績、學生和教師對實踐教學的評價進行對比。結果 兩組學生在理論考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學生、教師對實踐教學評價和學生的操作考試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新的實踐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具有可操作性。
[關鍵詞] 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c)-015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nd explore a new mode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Nurs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early clinical, multi-clinical, repeated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nursing", it wa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 Nursing" of the 2014 nurs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s an experimental group. The 2013 nurs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o applied the tradition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Nursing”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st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nd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on practical teaching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P>0.05), but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val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ents' operation test(P<0.05). Conclusion The new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and is operable.
[Key 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ursing;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mode; Teaching effect
《婦產科護理學》是一門重要的綜合性臨床護理學科,目的是要培養具有較強理論和實踐能力、能為患者提供整體護理服務的實用性護理人才[1]。目前在《婦產科護理學》的實踐教學模式中,普遍存在學生實際操作機會少、帶教形式不規范、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等問題[2-3]。隨著當今醫學界和教育界對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臨床實踐能力的日益重視,“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已成為我國醫學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趨勢[4],基于這一理念,該研究中對于《婦產科護理學》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護理學院本科學生正在接受人才培養方案調整的2014年級的學生即處于第五學期的學生324名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生16名,女生308名。將處于第五學期的2013級學生351名作為對照組,其中男生24名,女生327名。兩組護生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課程及性質
《婦產科護理學》,第5版,鄭修霞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必修課,學分3.5分,72學時。
1.3 ?方法
對照組:按照傳統教學實踐模式,老師課堂理論講授全部完成后再開始臨床見習,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3組,分別在婦科、產科和產房循環進行臨床見習,實踐課共10學時,其中實驗室4學時,臨床6學時。
試驗組:采用新的實踐模式,理論課與實踐課交叉進行,即課堂理論講授→學生復習理論→教師示教→臨床見習或實驗室實踐→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總結→下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將理論課的內容調整出12節改為改為實踐課,實踐課增加至22學時,其中實驗室4學時,臨床18學時,每次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形成實驗報告,按百分制根據考勤、現場表現及實驗報告評出每次成績,最后得出平均分,按10%計入最后總成績。
1.4 ?評價指標
1.4.1 實踐教學效果 ?每次見習課結束后發放《實踐教學評價量表》,教師和學生分別從教研室管理、帶教老師管理和學生管理3個方面進行打分,總分100分,帶教老師每次見習課評價1次,學生每組評價1次。
1.4.2 操作考試成績 ?期末的操作考試,每個學生在陰道灌洗、新生兒沐浴、胎心聽診和母乳喂養4個操作中任選一個進行考試,每項操作均有專項操作評分表,總分100分。
1.4.3 理論考試成績 ?期末理論考試成績,考試題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述題和案例分析等題型。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錄入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踐教學效果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于實踐教學的效果評價,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學生期末考試成績
操作考試成績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理論考試成績實驗組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05),見表2。
3 ?討論
3.1 ?基于“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理念的婦產科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具有先進性及實用性
護理學是一門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理論為基礎,研究維護、促進、恢復人類健康的護理理論、知識、技能及其發展規律的綜合性應用科學。臨床實踐能力是護理人才所需要具備的最重要能力之一,也是護理本科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部多次提出要加快對醫學教育的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以促進醫學生全面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5-6]; “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是提高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護理學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思路[6-7],此前,各大醫學院校廣泛開展了基于“三早”理念的多個學科、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如開設臨床醫學導論課程、醫學生臨床志愿者行動、模擬教學、設立實習前客觀結構化臨床考核、社區醫療服務及預 實習模式等[8],但尚無在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中應用的相關報道,因此,該研究具有較強的先進性及實用性。
3.2 ?婦產科護理學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患者對隱私權保護的意識越來越高,加之護理本科學生的人數較多,學生在患者身上練習的機會越來越少,“見多習少”甚至“只見不習”已成為醫學生的實踐教學中的普遍現象[9],由于婦產科疾病性質的特殊性,這種現象在婦產科護理學的學習中更加明顯[2]:因為很多患者都不愿意被作為教學對象在眾多學生面前暴露身體及談及隱私;加之學生們也有害羞心理,很多學生進臨床只能是走馬觀花、看看熱鬧;很多教師們只好用實驗室模具或是看實驗光盤來進行實踐教學,但實驗室有昂貴的模型卻缺乏專人管理,對實踐教學過程也缺乏精心的設計,課后考核機制也不健全,實踐課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學生進入臨床實習時實踐能力依然是從零開始。因此,為了使學生在婦產科護理的實踐教學中強化知識,探索一種適合婦產科護理學的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能夠真正得到實踐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3.3 ?基于“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模式的具體內容
①課程內容設計上,參與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實踐課堂上雖然在患者身上實際演練、操作的機會仍然很少,但以小組為單位的討論總結使同學們參與感更強,并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每個小組在準備的過程中力求完美,大部分同學在準備課件發言前,為了使內容嚴謹、準確,并且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在認真閱讀課本的基礎上,還翻閱了大量參考資料,上網查詢相關知識,聯系了專業基礎課相關方面的內容,全身心地投入。由于發言機會的增多、不同同學的講解,使學生對課堂有新鮮感,小組之間通過相互課堂評價和老師的補充,擴大了信息量,鍛煉了同學們系統的思維方式和主動學習的能力,也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
②在課程安排上,嵌入式的課時分配方法更有利于理論和實踐知識的相互融合。嵌入式的課時分配方法即在理論學習的同時嵌入實踐、實驗[10],該次研究中,將實踐課的課時數由改革前的10學時改為22學時,并讓理論課與實踐課穿插交替進行。其中,臨床見習共有4次共10學時,分別在“妊娠期并發癥的護理”“分娩期并發癥的護理”“產褥管理”及“腹部病人的護理”4個章節之后;實驗課兩次共6學時在專門的婦產科實驗室進行,分別在“正常女性生殖與解剖”和“正常分娩”之后;兩次課堂實踐課共6學時主要是案例分析討論、觀看錄像視頻和情景模擬課,分別在產科部分和婦科部分教學完成以后。通過實踐課對理論課的對接嵌入,促進了學生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也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熱情和靈感。
③規范了教學流程、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實踐教學模式中,對教師進一步加強集體備課,每次見習課必須有見習大綱和見習教案,有見習前的準備,將教師的操作示范規范化、同質化,避免不同教師之間因操作方法不一致使護生無所適從的情況發生;在實踐技能考核中,細化每個操作要點及扣分細則,每個教師負責考核固定的內容,保證考核的公平和公正。因為每次實踐課的最后均設有學生分組討論匯報和教師點評環節,促使教師在實踐課前認真備課。教師在對學生講解臨床知識、演示臨床操作的同時,既提升了自身的臨床理論知識,還有助于培養其嚴謹的醫療作風[11]。
綜上所述,基于“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模式是對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的一次有效改革,是符合醫學人才培養定位和發展要求的、教師和學生都樂意接納并能有效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改革方法,值得堅持和推廣。當然,怎樣對教學方案進行精準的設計,怎樣將教學方案更好地在教學設計諸環節中落實、應用,需要更進一步地研究。
[參考文獻]
[1] ?安力彬,陸虹.婦產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2] ?李靜,周勇.婦產科實踐教學所面臨的困境與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4).
[3] ?李圣潔,熊振芳,李琳,等.3D虛擬展示技術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的質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27):3412-3413.
[4] ?梅人朗,陳剛,楊益,等.醫學教育全球標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47-148.
[5] ?一丁.衛生部、教育部制定《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1(5):32.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做好“5+3”一體化醫學人才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S].教高(2017)4號.
[7] ?蘭陽軍,黃建軍,郭光金,等.高等醫學教育增強實踐教學及能力培養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11):37-38.
[8] ?周勤,徐紅兵,杜穎,等.“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預實習模式在婦產科見習中的實踐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18(8):1131-1134.
[9] ?顧卓偉,李衛平,狄文,等.基于OSCE及Mini-CEX理念的婦產科見習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12):1-2.
[10] ?孫仁峰."嵌入式"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例[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1):34-38.
[11] ?楊晴,胡曉艷,張茂琳,等.關于臨床醫學生開展“早臨床”情況的調查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12):89-90.(收稿日期:201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