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梅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原有的教學模式已越來越不被學生所接受,教師不得不轉變教學方式,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任務、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舉措,在學生培養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學校教師和企業實際經驗的教師共同輔導,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學生為中心;創新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018-02
隨著國家形勢的不斷變化,教育部對高校就業創業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視,國務院辦公廳專門下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對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目標要求和任務,特別要求高校要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強化創新創業實踐等。高校切實將“創業基礎”作為面向全體高校學生開展創業教育的核心必修課程列入人才培養方案,并規定開設不低于32個創新創業學時,不少于2學分。從2015年以來,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非常的重視,現行的課程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不能滿足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需要。再者,隨著近幾年招生形勢的變化,專科學校自主招生,專科學校招生體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構成呈多元化發展趨勢,現行的教學模式及評價方式已不能滿足教學要求,教學效果有下滑趨勢,這都促使高校必須對該課程進行改革。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和任務
引導大學生確立科學的就業創業意識,形成正確的就業創業觀。了解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標準,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制訂系統的大學學業規劃;掌握基本的求職知識和技能,善于搜集和了解就業創業政策與信息,不斷增強就業創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能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正確認識并理性對待就業創業。以網絡學習空間作為課程建設的載體,積極探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課程建設的新路子,將“課上”與“課下”、“線上”與“線下”、“指導”與“自學”、“引導”與“啟發”等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利用多種方便靈活的教學形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二、以“學生為中心”課程教學的主要舉措
(一)課程體系建設方面
1.教材選用上要以自編校本教材或者選取適合本學校的國家統編教材,增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學分。高職院校除了必修課以外,要在1~4學期開設全校創新創業實踐課,以4~6學分、64學時為宜。每個學期安排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報告會、創新創業培訓、創業實踐、創新創業比賽等活動,每參加一次活動置換不等的學分。
2.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教學設計。學校建立就業創業教學資源庫,提供在線網絡教學資源、校內微課、多媒體電子教材、實踐指導書等供學生自學;積極組織教師開發網上教學資源,在線網絡課程,慕課、按模塊化教學設計,分教研組集體備課,探討開發幕課、微課等,及時搜集與每一教學項目有關的教學視頻、案例、課堂活動方案,能形成統一的教學內容。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以“頭腦風暴法”、發散性思維、分組式、播放視頻、手機查詢資料、現場展示等,將身邊的創新創業案例貫穿于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參與創新科研成果展示,以一個真正創業者的角色進入課堂,一個課堂就是一個創業過程,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教師只是設計者、指導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課堂交于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
3.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注重大數據的挖掘,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生的信息進行大數據處理,利用微信群、QQ群等及時與學生溝通,充分發揮師生的信息源互動作用,建立穩定的信息交流渠道,建立職業咨詢工作室、創業咨詢工作室、創業沙盤演練室、職業規劃大賽、創新創業比賽等,讓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
(二)教學內容方面
1.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與各專業課密切結合。按照國辦發36號文件2016年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將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列為必修課,不少于32學時。教學中引入項目化教學理念,以商業計劃書為主線將整個課程分解,一個項目由一個或幾個任務組成,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課程中來,通過任務體驗學習創新創業的基本知識、提升創新創業的實際技能。教師作為引導和啟發的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掌控好課堂,以保證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按照課程引入激發興趣、案例分析啟發思維、模擬演練熟悉流程、實踐提升創業能力。
2.注意發掘優秀畢業生就業創業典型的經典教學案例,篩選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案例、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按教學內容設計討論問題,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能動起來,去想問題、創新思維,整個課堂以“教師指導+學生想+看案例視頻+學生答”的形式展開。通過小組之間問題搶答、互評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好的教學效果。課后要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社會調查,市場調研、人物訪談等,為下一節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3.注意收集學生的各項成果(如論文、專利、科研、項目等)加入到教學素材中去。充分發掘各類成果,制成短視頻,以小故事的形式出現在課堂,讓學生能感悟到成果的存在價值。
4.要收集整理本校多年來成功的典型案例,編制成冊,錄制成一個個小視頻,活靈活現,呈現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創新創業是可行的,不是高不可攀的。創新是每一個人都應具備的,大學生在生活中要有創新的想法,早制定職業發展路徑,按設定的路徑,在學校及老師的幫助下一步步實現。大學生要讓大學生活豐富多彩,而不是沉迷于手機游戲甚至荒廢學業。
(三)教學評價方面
改變原有的教學評價,突出學生在課堂中表現,教學評價對學生的評價與考核分為兩部分:一是體現在過程考核(60%),考查平時考勤和課堂表現;二是作業成績(40%)。教學結束后,由授課教師根據學生日常考核、作品、作業綜合評定。
1.職業素養考核。包括平時的出勤率、完成書面作業任務的情況等,占總評價成績的30%。這部分內容重點考核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其學習態度、參與過程、努力的程度以及課堂表現出來的效果。
2.知識考核。可以采用結合個人實際、專業特點和社會實際進行實例運用和個案剖析方式進行;關于實際操作,可以讓學生借助科學的測評體系,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以及老師和學生的互動訪談等方式進行。考核成績占總評價成績的30%。
3.采取期末考查的形式。學期末給學生布置與本學期所學知識相關題目,讓學生查資料,寫出調查報告,或者交相關作品。如,一份合格求職簡歷、創業計劃書,要求觀點明確、論證充分、條理清楚、3000字以上、圖文并茂。期末成績占總評價成績的40%。
4.實踐實訓。為了能更好地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技能,加強職業規劃咨詢和創業咨詢,對學生進行職業和創業指導,加強學生實踐能力,把創新創業教學工作和項目孵化工作室及高校的眾創空間、創定園結合起來,形成從創新創業教學、項目指導、項目孵化、創業孵化基地管理等環節的有效銜接和運行,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
5.教學延伸管理。教師除了上課與學生共同完成任務外,課余時間要利用現代化信息資源,建立微信群、QQ群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時刻關注學生作業,幫助學生完成任務,讓學生有成就感,在下次上課時能讓學生把優秀的作品呈現給大家。比如創新創業基礎中“了解創業者”一章中,讓學生課下能列舉3~5個創業成功案例或1~2個創業失敗案例,并做成簡單的PPT,下次上課進行展示。這樣學生可以利用手機查閱相關資料,增加知識,拓寬視野。
三、課程教學達到的效果
(一)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通過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擴大小班化教學的覆蓋面,推動教師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統一教案,課件、典型案例,課堂教學環節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課堂上學生學習主動,能主動動腦、主動參與、創新思維、積極參與討論
課堂有關學生的活動,如提出問題、分組討論、發表意見、案例總結等,讓學生能主動地解決問題,自評互評,使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教學設計真正體現“六合一”,即學生與學徒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課堂與職場合一、課內與課外合一、學習與練習合一、作業與作品合一。
(三)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轉變
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學習投入和學習收獲。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密切關注學生的學業進步,關注學生良好素質的養成。教師要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教師成為課堂上的設計者與指導者。
1.教師要注重對新國家形勢、新職業、行業的發展多研究、多學習,了解國家的就業創業形勢、政策法規、了解職業教育發展,自覺鉆研和參加相關課題的研究,提升科研創新能力。
2.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拓展學習提供條件。利用網絡學習空間等現代信息技術平臺,自覺學習國家已建好的創新精品課程。
四、結語
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課堂改革的必然趨勢。教學中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小班化的教學方式和小組討論、案例視頻教學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學中練、練中學,以職業人的身份完成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任務,提升就業競爭力;并依托高校自建的眾創空間或大學生創業園,加強創業實踐教學,提高創業成功率,從而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趙炬明,高筱卉.關于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7(8):36-40.
[2]白逸仙.走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評估模式:以中國《本科教學質量報告》與美國NSSE為比較對象[J].中國高教研究,2014(11):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