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鉞 陸秋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廣西民族傳統體育信息網絡化建設的現狀,挖掘民族傳統體育信息網絡化建設價值,同時借鑒了當前信息網絡化建設研究所獲得的成果,針對廣西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建設進行深入探索,提出應用民族傳統體育網絡平臺的重要性。可以對廣西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保護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科研、訓練方面的信息需求。
【關鍵詞】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平臺;構建
網絡技術快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包括人們的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都已經傾向于網絡化。由于有了網絡技術的存在,社會生產力水平大大提升,大部分信息都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傳遞,信息數據不僅能夠高速傳播,而且數量大。信息數據在網絡平臺上加工、技術處理和傳遞,使得信息傳遞的成本大大降低。此外,應用網絡平臺還可以存儲信息,根據需要調取信息。廣西少數民族地區應用網絡技術進行傳統體育信息傳播,人們可以免費獲得民族體育資源,將資源與他人共享。通過構建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平臺,對促進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保護,促進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網絡技術快速升級,廣西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為了更快發展,也緊跟時代節奏實現了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特別是現代的智能手機已經普及,網絡技術進入到產業化,將民族傳統體育推上了產業化的發展道路。
當前的廣西地區傳統體育發展中,利用網絡給人們參與到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中提供了諸多的便利。將網絡作為宣傳平臺,人們在網絡平臺上更多地了解民族傳統體育信息,而且有機會參與到傳統體育運動中,不僅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還推進民族傳統體育時代化發展。
廣西民族體育在網絡技術的帶動下已經向第三產業發展,成為了當地獨居特色的產業,而且在廣西地區占有重要的地位。
廣西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當地的很多行業都已經涉足到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體育廣場和各種休閑娛樂場所。
廣西民族體育產業化發展,已經成為當地的新興產業,而且跨界發展,廣西民族體育被賦予了更有創意的思想,保留了傳統體育的特質的同時,體育表現形式多樣化。
但是,雖然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中已經將信息技術充分利用起來,但是,由于民族體育產業的專業人士短缺,而且品牌有限,雖然走產業化發展道路,但是市場競爭力不強。
應用網絡技術的同時,沒有將民族傳統體育的優勢發揮出來,由此沒有實現民族傳統體育的創新。由于創新能力不夠,導致廣西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遭遇了瓶頸。
國家鼓勵互聯網技術應用的同時,還要帶動當地產業的發展,但是,由于廣西地區對促進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沒有足夠的資源,且沒有積極引進高端技術人才,使得民族傳統體育應用信息技術,在發展的進程中沒有獲得預期效果。
二、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的價值
(一)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所發揮的政治價值
廣西地區對傳統文化高度重視,一些民族傳統體育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價值已經不局限于體育運動本身,而是成為了政治管理中的內容。應用網絡技術加大民族傳統體育的宣傳力度,將專業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網站建立起來,通過傳播體育文化,開展體育運動,將體育與民族發展之間建立關聯性,發揮其政治價值。
(二)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所發揮的經濟價值
民族傳統體育不僅是運動,也是經濟的一部分。所以,發揮民族傳統體育的作用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比如,開展各項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時候,需要各種物質,諸如體育器材、各種體育設備以及體育運動的專業服裝等,都是具有民族性的,都需要相關產業的支持,使得體育運動具有觀賞價值,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
(三)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所發揮的市場價值
廣西地區有很多的少數民族,而且民族節日也非常多,民族活動各具特色,幾乎每個民族都有富于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在廣西少數民族的節日活動中,將各種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設置為節日的重頭戲,讓觀眾參與其中,請媒體為體育運動做宣傳。
將民族傳統體育與網絡技術結合,讓更多的人通過媒體了解民族體育文化,使關系地區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不僅可以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還有助于帶動當地的經濟。
(四)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所發揮的文化價值
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當地的傳統文化。應用網絡技術就可以收集相關的信息,針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互動交流。在網絡平臺上可以查閱到很多的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讓更多的人關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使得體育文化更為完善。
三、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平臺的構建策略
(一)應用信息化平臺構建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平臺
在中國的體育中,廣西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重要的內容。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健身的作用,還具有藝術價值。應用信息化平臺,發揮網絡技術的作用,將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價值傳播出去,使其價值在各個領域發揮出來。
將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平臺建立起來,需要單位和個人在網絡平臺上獲得信息之后,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加工和處理,一方面保護了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還使得體育運動的形式更具有時代感。
除了體育運動之外,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在其他的領域也可以發揮作用。比如,LOGO的設計應用該元素,使得LOGO更具有民族文化韻味,這也是傳統傳統體育的一種途徑。
將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運動形式上進行創新,使得民族運動跟得上時代的潮流,加大體育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力度,將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體育保護范疇,并作為中國體育信息化戰略的一部分,提供廣西地區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視程度。
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中,將民族體育資源存儲在指定的數據庫中,建立信息系統,發揮網站的信息傳播作用,讓更多的人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獨特之處,透過體育運動了解廣西地區少數民族的文化。
廣西少數民族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可以發揮整合資源的作用,實現體育資源共享。對于具有利用價值的資源進行開發,就可以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優勢資源。體育信息化平臺的運行中,信息傳播速度快,而且還不斷地推廣。發揮網絡平臺效應將學術研究領域和社會公眾調動起來,研究領域對相關的課題進行研究,社會公眾對體育運動有明確的認識,在社會環境中開展各種活動。
關于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和發展,也有相關的政策措施。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可以發揮信息傳播的作用,各種體育互動信息、規范以及關乎到體育運動的常識都可以在平臺上傳播。
體育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越來越深入,平臺上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將廣西地區少數民族的精神風采展示出來,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平臺成為了廣西地區民族文化的重要標志,也發揮著文化傳播的載體作用。
(二)應用信息化平臺發展體育教學遠程教學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要得到更好的保護并快速發展起來,網絡技術提供了便利。應用信息化平臺發展體育教學遠程教學,讓異地的教師和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就可以接觸到廣西地區的少數民族文化。體育教學在網絡上進行,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能登陸到網絡平臺上,就可以接受遠程教學服務。由于有了網絡,教學變得方便了。由于有了網絡,有更多的人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無形中讓更多的人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在網絡上進行遠程教育,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補充資料,對更多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整合,歸納出與教學資源相關的內容,在網絡上開展教學,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特色展示出來。所有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在網絡平臺上實現了共享,授課的形式在網絡平臺上傳播,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在向各個地傳播,使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通過遠程教育傳播,可以起到體育文化的保護和發展作用。
(三)應用信息化平臺推進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社會化發展
應用信息化平臺推進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社會化發展,可以發揮體育文化的精神文明指導作用。廣西地區的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文明程度提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社會化是重要的途徑。發揮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載體作用,塑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讓整個廣西地區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民風淳樸,并呈現出時代的特征,發揮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社會風氣改造的作用。
少數民族地區有各種習俗,一些習俗是熱情而積極向上的,一些則是體現為惰性的。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投入到社會環境中,應用網絡在社會中傳播,使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更快,而且覆蓋面更廣。
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各種社會活動中體現出來,讓信息更加快速地傳播,網絡發揮著重要的媒介作用。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社會化,可以促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高人對體育文化的保護意識。
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文化市場中缺乏競爭力,由于體育運動具有文化局限,民族傳統體育的民族性意味著傳播范圍小,接受的群體有限。應用網絡可以讓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向更多的地區傳播,而且還可以提供更為周到的服務,滿足社會需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保護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促進其更好地發展,就要將網絡技術充分利用起來,建立民族體育信息平臺,讓更多的人認識民族傳統體育并深入了解。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到市場環境中、搭建教育信息平臺,人們應用計算機網絡就可以查閱信息,也可以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予以保護,對這樣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民族傳統體育是社會資源,國家倡導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廣西地區的全民健身,就可以將民族傳統體育充分運用,融入時代的元素,實現民族傳統體育的創新,而且還可以使得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民族傳統體育社會化,需要大量的體育設備和各種器材,也會產生從業人員,由此形成了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網絡成為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的重要平臺。
參考文獻
[1]郭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機制研究———以廣西桂林市為例[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30(06):114~116.
[2]宋春虹,盧翠蓮.基于網絡時代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推廣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11):76~77.
[3]李華斌,胡福金.“互聯網+”視角下民族傳統體育信息化平臺建設研究[J].武術研究,2017,2(03):98~100.
[4]彭力,劉忠華.網絡化時代背景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研究[J].搏擊:體育論壇,2014,6(03):89~92.
[5]朱禮才,龍如銀.“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服務對體育消費的引導[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3):69~70.
作者簡介:高鉞(1975.01—),男,漢族,廣西南寧人,碩士,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信息與計算機教學;陸秋(1979.08—),女,瑤族,廣西荔浦人,碩士,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