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雅林 付麗娟 李增
摘 要:從網球項目的動作剖析,完成揮拍擊球等技術都涉及到運動者手臂的位移及發力,肩部在完成運動過程中形成運動損傷的可能性更高,其原因與運動者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形成技術動作規范性以及運動時間的合理安排存在必然性聯系。本文針對網球運動者肩部運動損傷的情況和成因做出總結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同時提出科學化的運動康復建議從而預防并降低在進行網球運動時運動參與者的肩部運動損傷。
關鍵詞:網球 肩部運動損傷 康復與預防 探討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c)-0001-02
在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之后,群眾對于體育運動項目的認識與關注突破了傳統田徑以及足球、籃球、排球等項目的局限,越來越多的中國選手活躍在網球的國際賽場當中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同時全國各大城市網球場地的建立,網球運動培訓的興起使更多的體育運動愛好者加入到了網球運動的行列當中。但是從科學化的角度分析,同等時間運動量控制下網球運動者的運動強度要遠大于其他運動項目,同時在練習過程中又要受到技術動作的影響可以說網球愛好者要具備較高的身體機能水平才能夠保障運動的順利進行。網球運動同其他運動一樣運動參與者的運動傷病是制約項目普及的重要影響原因之一,傷病情況多集中在背部、大腿、小腿肌肉群的拉傷,關節位置的扭傷等,而在運動損傷比例的調查當中肩部的運動損傷最為多見,因此明確肩部運動損傷影響因素,實施有效的運動康復練習對網球運動的推廣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1 形成網球運動者肩部運動損傷的影響因素分析
1.1 網球項目運動損傷調查
通過對相關中文學術成果以及外文學術成果的研究資料檢索可以了解到,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具有一定競技能力的專項運動員針對上肢運動損傷情況的調查研究占總比例超過70%,其中提及肩關節運動損傷的研究超過半數,所以,對于在群眾體育范疇內推廣網球運動更要關注運動參與者的肩部運動損傷與恢復。通過在四川省成都市走訪320位網球運動人士并對其每人發放關于網球運動當中運動損傷相關問題的問卷進行調查,所得到的數據表明:總共1358次數的運動損傷數據,其中手臂的傷病情況統計為654次占總體比重的48.1%,腿部的運動損傷471次占總數的34.7%,其他身體軀干、頭部等位置的運動損傷比重為17.8。因此,通過簡單的比率分析網球運動參與者手臂的運動損傷最為多見也較為常見,其損傷所形成的原因與運動項目構成具有較高的關聯性,運動當中揮動球拍和跑動等動作的反復運用,限制了運動個體的運動形式多樣性,必然形成了在身體某些薄弱環節受到內外環境的持續刺激從而超越最大負荷承受水平的狀態,從而造成運動損傷的發生。
1.2 網球項目運動損傷影響因素
1.2.1 人體肩部結構特點分析
從肩部的組織構成結構分析屬于典型球窩關節,肱骨頭較大與連接的肩胛骨關節窩較淺,關節頭表面積超越關節窩表面積的3倍之上導致了兩者接觸面積較少,同時因為肩部周圍的組織包裹較為薄弱不緊湊,尤其是韌帶的構成明顯少于其他同屬關節并且韌性較弱,所以便于手臂能夠完成多個方向的移動且移動范圍較大是人體當中靈活程度最高的部位。但是其穩定程度便遠遠落后于其他同屬關節而運動所產生的組織相互作用和物理位置變化形成的空間變形也是肩部軟組織形成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進行網球的實際運動當中手臂揮拍動作與肩部運動聯系緊密反復的肩關節爆發性外展至內收旋外至旋內,單一運動形式的運動負荷持續增加以及肩部結構特性及易形成運動損傷。
1.2.2 網球技術動作與肩部運動損傷分析
在進行網球項目運動當中參與者肩部運動損傷與同屬技術動作的反復使用有著密切的聯系,同網球專項技術動作的正確使用同樣具有直接的聯系,通常因技術動作不熟練以及錯誤的反復運動會導致較為嚴重的傷病情況。某些網球規范性動作的實施方面譬如發球技術動作、正手揮拍擊球技術動作、反手削球技術動作等在運動過程中多次使用,從準備動作至球拍接觸球后完成的器械接觸手臂完成短時間發力才能夠保證出球速度且具有威脅性。例如:典型的拋球動作銜接發球技術要求運動者在進行手臂擺動時范圍加大增加力矩,在球拍擊打球體時手臂需完成克服球拍揮動做功以及改變球移動方向的瞬時發力,由肩關節完成短時加速及制動帶動整條手臂,保證技術動作結束階段迅速而有力,擊打出的網球才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對方半場通常在發球過程中手臂用力方式的變化也會導致出球具有旋轉特性。
另一方面,體育運動在完成技術動作時的主要條件是肢體形態協調,技術動作有序并且緊湊,而不完善的技術動作和錯誤的運動習慣既不能創造出最佳的競技成績又不能保障健身運動的連貫性影響網球活動的趣味性同時誘發運動傷病情況的發生。對于剛接觸網球不久的群眾來講受到技能施教者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的影響,又急于進行實戰的心理誘導,往往沒有形成正確的技術動作或技術動作沒有最終常態化、穩定化,極易造成揮擊技術動作分解、多次用力等現象發生,肩部承受作用力效果加倍運動損傷的可能性便成倍增長。
1.2.3 運動安排對肩部運動損傷影響分析
網球運動愛好者在平時練習的時間、次數安排上以及整體訓練計劃的制定實施方面是否具有科學合理性同時是導致肩部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對專業水平的網球運動員平時運動訓練安排情況的了解在訓練周期內所制定的強度訓練和量的訓練沒有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調整,運動員會維持在一種因長期身體機能得不到恢復的持續身體疲勞狀態,揮拍技術動作由于身體代謝產物不能有效排除發生扭曲變形便會導致網球運動員的肩部運動損傷。往往運動前一個錯誤的活動預備階段指導思想也會制約運動者肩關節是否能夠應對運動當中多次作用力的沖擊,對于一般性準備活動已經在群眾當中形成了普遍的意識,但是專項準備活動尤其是肩部動力性拉伸,無球揮拍動作的練習等都未受到運動者的重視。網球運動跳過專項柔韌性、耐力性的準備活動必然是形成肩部運動損傷的一大重要隱患。
2 網球運動常見運動損傷及康復研究
對于網球運動者因反復練習技術動作的組織損傷或其自身結構因瞬間承受過大壓力形成的結構損傷等情況,要根據其主要外在疼痛表現和內在損傷狀況不同逐一實施治療盲目的采取同樣的康復措施對于網球運動者肩部運動損傷的恢復起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會加劇損傷的嚴重性。
2.1 肩部旋轉袖運動損傷與康復
旋轉袖是人體肩部包裹關節頭的整體肌肉總稱,對于關節面較大的肱骨頭的固定通過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四部分肌肉共同完成,既保證了肩部活動的靈活性又為見不克服外力的運動狀態提供穩定支撐。在網球運動過程中運動者完成正手、反手橫向揮擊球拍、縱向揮擊球拍等運動軌跡的技術動作時為確保出球速度及克服網球飛行過程中的作用力,增加手臂力矩重復多次的肩關節外展肌肉也在伸長過程中與肩峰以及周邊韌帶進行重復接觸促使肌纖維和滑囊損傷,如果不能及時針對這一運動特征采取有效的運動康復性措施形成慢性病變會極大地降低運動者的肩部健康水平。
在網球運動當中肩部旋轉袖形成運動損傷后最明顯的表現就為做揮擊球拍動作時肩關節外展有痛感并且會隨著損傷程度的大小影響到手臂以及同側脖頸的本體感覺,并且肩部完成多軸移動時痛感會更為明顯。根據形成運動損傷的時間采取不同的康復手段,在初期形成階段終止運動行為對訓練計劃進行調整以靜態休息為主并對肩部進行冰敷,若發現損傷時期較晚則采用按摩手法輔助熱敷的方式至肩部腫大和痛感等外在表現消失后對受傷側上臂進行幫扶性運動,多以恢復旋轉袖部位肌肉和三角肌的肌肉彈性作為主要練習目的。
2.2 肩峰撞擊癥
因為肩峰在肩部組織的特殊位置,在發球時手臂進行向上伸展動作以及橫向揮擊球拍正手位擊球動作肩關節進行向外伸展動作時所處在肩峰解剖位下面的其他韌帶肌肉等相互撞擊而形成的痛感通常稱為肩峰撞擊癥。當產生明顯痛感時具體表現為肩峰與肱骨頭之間位置,因肩峰同喙肩韌帶與肱骨頭等組織間撞擊形成的炎癥,網球運動者會根據損傷的嚴重程度產生不同的本體反應,多為肩部運動功能性缺失不能完成向內旋轉動作痛感隨之加重,肩峰外側位置有按壓感并且疼痛,在進行肩部向外伸展以及旋外位移變化時肩峰下側可以體會到明顯的損傷痛感。對于損傷部位采取的康復措施在初期階段以減少肩部運動為主并對肩峰位置進行熱敷并且根據受傷個體身體情況不同運用適當理療方式;對于損傷程度較為嚴重的運動者而言對肩峰下滑囊進行封閉治療;對于采用手術方法運動者將去除肩峰下側骨組織以及突起組織同時切除增生軟組織。
3 網球運動肩部運動損傷的預防研究
3.1 全面充分的熱身運動
對于進行網球運動前理性的運動準備,做到一般性準備運動包括有氧耐力、大肌肉群預熱、關節位置的小肌肉群韌帶拉伸練習等與專項熱身運動相結合才能夠有效地防止運動者在進行網球實戰中運動損傷情況的發生。專項熱身運動可以持拍作無球的正手反手橫向揮擊動作或由上向下的手臂鞭打動作,以小強度運動方式募集肩部組織結構的運動能力并且使肩關節在各軸進行有效屈伸避免運動項目自身特點突然發力造成關節損傷。
3.2 強化網球專項素質訓練
明確網球運動當中的用力方式并進行力學的科學分析,從運動者身體發力的順序性協調性角度出發避免產生擊球動作靠局部關節組織發力的錯誤認識。對于手臂以及軀干位置肌肉群絕對力量的提升和整體柔韌水平的提高既能夠有效地預防肩部運動損傷,又能夠有效地增長運動者對網球技術動作掌握熟練程度。
3.3 合理的運動計劃制定與實施
在運動強度與量的把控方面做到隨著自身技能水平的增長而提高,合理調整運動周期避免多次大強度的運動是保障肩關節健康水平的關鍵,而在身體機能水平下降的狀態下盡量減少運動時間做到充分恢復和積極采取康復措施的良好行為,不因一球的得失而超越技術動作采取非正當救球行為。
4 結語
通過網球運動的項目特征以及運動個體在肩部構成特點、網球技術動作、運動安排等方面的研究與分析,著重列舉肩部運動損傷的常見癥狀及康復手段,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對于預防網球運動愛好者肩部運動損傷的預防提出有效的方法,對網球在群眾體育當中的開展以及全國范圍的普及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建議。
參考文獻
[1] 裴雙玉.我國體育院校優秀網球運動損傷特點與預防措施的研究的[D].濟南:山東體育學院,2012.
[2] 劉云龍.我國優秀網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狀況的調查分析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09.
[3] (瑞典)倫斯特倫.網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42-47.
[4] 曲綿域,于長隆.實用運動醫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44-47.
[5] 董亦民.軟組織損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55-58.